山东手造·滨州精品,海瓷技术革新,引领海贝艺术转型飞跃之旅

这是一篇关于“山东手造·滨州精品”中海贝转型飞跃之路的文章,重点突出了海瓷技术的应用:
---
"山东手造·滨州精品|海瓷技术实现海贝的转型飞跃之路"
在广袤的黄河三角洲,黄河与大海的交汇不仅孕育了独特的湿地生态,也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山东手造,作为展现齐鲁大地匠心与智慧的窗口,“滨州精品”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在众多滨州特色物产中,海贝曾长期作为简单的贝类资源,如今,借助一项创新性的“海瓷”技术,海贝正实现着从普通资源到高端文创产品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一条转型飞跃的精彩之路。
"昔日寻常,潜力待掘"
海贝,作为黄河入海口常见的海洋生物,曾以原始、朴拙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中。它们或被简单用作饰品,或作为普通的食材,其附加值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展现其蕴含的文化与艺术潜力。如何让这“寻常”之物焕发新生,成为滨州特色手造中的“精品”,一直是当地探索的方向。
"破局之钥:海瓷技术的创新应用"
转机出现在“海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这项技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陶瓷烧制,而是巧妙地将现代材料科学、艺术设计理念与当地海洋资源相结合,探索出一种以贝壳为主要原料,通过特殊

相关内容:

通讯员 王婷 见习记者 王梦媛

海贝的浴火重生—化贝壳为海瓷

在渤海之滨的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有一座历经几千年海洋自然作用而成的贝壳堤。30年前,郭春森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在对贝壳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基础上,通过苦心研究,最终发明了以优质贝壳为主要原料,辅以长石、石英、高岭土等烧制的高科技陶瓷产品—海洋贝瓷。这种陶瓷产品胎质细腻、壁薄轻柔,釉面晶莹、洁白如玉。贝壳来自浩瀚的海洋,富含珍珠成份,以它为主料烧制的瓷器集海洋精华和瓷品温润于一体,如脂似玉,呈现出独特的高贵风采和典雅神韵。此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海贝的展翼飞翔—化海瓷为艺术

由书画名家运用绘画、书法艺术手段,在海瓷素坯上潜心创作,用独创的海兰彩、珊瑚红、蝶鱼黄、珍珠白、海葵紫、藻黑、海草绿等海洋七彩,将书画与海瓷融合在一起。 海瓷素坯是由技术人员利用“宣瓷工艺”,在泥料中加入特殊熔剂煅烧而成,笔头与胎面的磨擦力大小适中,有良好的绘画感。同时,非常有利于水墨晕染和虚实浓淡的表达。艺术家们如同在宣纸上一样挥洒自如,钩、皴、点、染、滴、洒、积、泼,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或宏大、或细微,创作灵感如电光石火被撞击,燃烧成激情的烈焰,经水与火交融洗礼,形成了集海洋生物精华和瓷器光润品质于一体的蓝白和谐统一、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神韵的艺术珍品,曾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世界领先—易洁多功能生物海瓷

生物海瓷在保持海洋贝瓷“玲珑剔透、如脂似玉”外观品质的基础上,增加了易清洁、抗菌及活化水等多功能,不用洗洁精,直接用清水即可将表面油污冲洗干净,让人们远离洗洁精的危害,提供健康生活保障。

生物海瓷自身的热电特性、自极化性使瓷器具备高度的活性状态,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抑制细菌滋生繁殖,同时能够把细菌残骸高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实现高效抗菌功能。

海瓷技术在2021年获得山东优质品牌、山东知名品牌,2022年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等荣誉。山东手造海瓷文化创意研发中心以“山东手造•优选100”为引领,以省级设计中心为依托,集合海瓷、盐雕、剪纸、绒绣、柳编、粗布、泥塑等鲁北特色手造产业及非遗项目,形成产品展示、学术交流、学员培训、研学体验、科技攻关、产品研发等综合性产业平台。

郭春森说,“海瓷文化在‘山东手造’的道路上探索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山东手造工程’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再接再厉,擦亮‘山东手造’品牌,高点定位,利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资源,发挥创新和平台对接的优势,不断将海瓷文化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