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成本逆袭500美元!一双假球鞋引爆跨境制假售假惊天大案

这听起来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具有警示意义的新闻事件。一双成本极低的假球鞋(不到50元人民币)被卖出高达500美元的价格,这背后通常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犯罪活动,很可能指向一个"特大跨境制假售假案"。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大致的分析:
1. "巨大的利润空间":从不到50元的成本到500美元的售价,利润率高达9900%以上。这种暴利是驱动此类犯罪活动的主要原因。如此高的利润率也意味着销售价格远超普通假货,可能针对特定市场或人群。
2. "“特大跨境案”的暗示": "制造(制假)":如此大规模生产低成本假鞋,需要固定的生产线、模具和一定的技术,很可能发生在制假产业链发达且监管相对薄弱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某些东南亚国家)。这本身就是跨境犯罪的重要环节。 "销售(售假)":500美元的价格暗示销售渠道和目标客户可能并非大众市场。可能通过高端仿冒品网络、特定的线上平台(可能伪装成正品或高端二手)、甚至线下特定渠道销售给认为能以低价买到“高仿”奢侈品的消费者。销售网络可能跨越国境,涉及多个国家。 "运输":将大量的假鞋从制造地运输到销售地,涉及复杂的物流环节,需要绕过海关检查,这本身就是跨境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内容:

一双全球限量版的球鞋,竟然出现在某二手网站,价格甚至还低于发售价?深挖下去,这背后竟是个产销一体的特大跨境制假销假团伙。

近日,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检察院通过电子证据提取分析、口供突破等手段,成功将该案的涉案金额从4000余万元审查认定至1.7亿余元,并对案中20余名被告人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依法提起公诉。

随着该案的判决,品牌方长达7年的维权之路也终于暂告一段落,权利人代表专程赶到椒江,向承办这起知识产权案件的检察官表达感谢。

一双鞋子利润上千

催生制假产业链

小米(化名)是一名球鞋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某二手交易网站上发现了一双梦寐以求的鞋子,查看了鞋子信息后,果断下单购买。

然而收货时,有着丰富购鞋经验的小米怀疑自己买到假货。“鞋盒缺少常规的防伪标识,做工也略粗糙。”于是他尝试和卖家联系退货,但后者失联了。

无奈之下,小米选择报警。类似的警情还有好几起,警方深入侦查发现,这些品牌球鞋均来自福建莆田的一家工厂。警方随即捣毁了制假方在莆田和武汉的两个窝点,并抓捕30余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主犯黄某某交代,2016年时,自己创办了一家制鞋厂,加工生产其自营某品牌的鞋子,在电商平台售卖。2018年,因工厂生意较差,他开始在外网售卖假鞋。

“一双成本不到50元的鞋子,能卖到500美金,净赚几千元。”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黄某某开始专注于自己的跨境售鞋“事业”。随后,他在莆田和武汉相继设立工作室,聘请电商工作经验丰富的蔡某某,负责搭建境外网站,还招聘业务员,经过公司操作培训,每天在外网发布鞋子的推广软文,并完成从确认订单到配货发货的整套销售流程。

由于鞋子的做工品质和正版鞋所差无几,价格又略低一筹,在外网广受喜爱。“订单多时,一天能卖出去十几双,流水可以达到5000余元美金。”黄某某交代。

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黄某某在自家工厂专门开辟一条新的生产线,用于制作高仿品牌鞋外贸销售,并找到自家品牌鞋厂生产技术人员全权负责鞋子的仿制,组建起完整的生产、销售链。

实际上,黄某某的制假售假行为已经被品牌方注意到了,“从一个个海关截流的包裹,到重新编织每条证据链,我们海外市场的26个国家代理商和总部花了很多心血,但都跟踪不到源头,真的太艰难了。”该公司大中华区品牌保护总监这样说。

大海捞“针”

深挖出1.7亿余元涉案金额

2023年4月,案件被移送椒江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知识产权办案组分析研判后认为,仅仅凭借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证据认定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数量、金额等证据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种单一的认定方式不利于对权利人权益保护,如果嫌疑人当庭翻供,定罪量刑缺乏更强有力的证据。”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卢晓说。

窝点早已被捣毁,包裹都是发往境外的,如何寻找证据呢?

审查案件时,承办检察官注意到一个关键证据,涉案团伙用来日常办公的电脑中,储存着多达数百兆的电子数据表单,其中有一份“新收款核对”的电子数据表单,可能对涉案金额的认定起到关键性作用,“或许可以根据收款,对照口供的提成,比对业务员提成的银行流水,来相互印证涉案金额。”卢晓说。

随后,椒江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一同对该证据深入提取分析,对比犯罪嫌疑人上下游之间的交易记录与聊天记录明细,从数据分析、口供突破、人工计算复核销售单价和数量,成功将起初公安机关移送认定的4000余万元的涉案金额审查认定到1.7亿余元,并追诉该犯罪集团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事实。

经审查查明,2018年底至2022年7月,未经某品牌鞋业公司许可,黄某某成立工作室招募工作人员,销售假冒该品牌鞋子,销售金额达1.7亿余元。其中,2022年5月至7月,黄某某指使他人在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假冒该品牌某款运动鞋,现场查扣未销售的鞋子有1000余双,非法经营数额120万余元。2023年12月29日,椒江区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

权利人与知识产权案件承办检察官开展座谈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还支持权利人同步提起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动联系受侵害的知识产权权利人代表,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完善在案证据。

法院经过审理,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数罪并罚,对被告人黄某某执行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万元,同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1000万元。

此外,该犯罪团伙还有27人被作有罪判决,至此这个跨境犯罪团伙彻底瓦解。

转自:浙江法治报

见习记者:蓝昕宇

通讯员:陈露

来源: 浙江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