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那些可能存在于市场上,但普通消费者(尤其是DIY玩家之外)接触概率较低,甚至可以说“可能没用过”的富士康主板品牌。
富士康(Foxconn)是全球最大的电脑代工制造商(ODM),他们为众多品牌电脑(如苹果、戴尔、联想、惠普等)生产主板、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除此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品牌,面向零售市场,其中就包括主板。
然而,由于富士康的零售主板业务在中国大陆等主要市场被"华硕(ASUS)"和"微星(MSI)"等品牌极大地挤压,其市场份额非常小,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曝光度远不如前两者。因此,提到富士康,大家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其ODM业务,或者是其历史上(比如网吧市场)的主板产品。
以下是一些属于富士康品牌,但相对少见或可能让你觉得“没用过”的主板系列或子品牌:
1.  "Foxconn / Foxconn Origin 系列:"
       这是富士康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主力零售品牌,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比较常见。
       产品线覆盖入门级到主流级平台,价格通常很有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的零售渠道相对较少,线上信息也可能不如华硕、微星丰富,普通消费者可能很少直接接触。
2.  "Hedt (High-End Desktop) 系列:"
   
相关内容:
富士康,FOXCONN,狐狸连接器?狐狸指挥?反正有狐狸就对了。鸿海是做连接器起家的,很久之前老郭就说过,富士康要具有狐狸和老虎两种动物的特性。

1974年,24岁的老郭和朋友合资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也是几经波折。70年代后半期全球正面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总之就是很不景气。在鸿海成立的第二年,最初合资的小伙伴们纷纷选择退出。
但是老郭不想放弃。几经挫折这点和三星一世李秉喆有点像,不过老郭并不像一世早期那么玩世不恭,创业之前的老郭也是航运公司的白领来的。
老郭看到电视机开始普及,调整经营方向生产电视机旋钮。到1976年终于算开始盈利,步入正轨。鸿海搬迁到新厂,专注进行电视机用高压阳极帽组件的加工制造。
随着黑白电视机在台湾的普及,鸿海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起步,1982年改名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逐步涉足电子元件制造行业。

1990年代,鸿海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进入连接器领域,同时开始为国际品牌代工主板。后来FOXCONN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1996年,富士康龙华园区投入使用,成为主板生产的重要基地。这个时候富士康的主板业务以OEM模式为主,为戴尔、康柏等品牌提供代工服务。
2000年后,富士康通过以低价承接订单、规模化生产盈利的“赤字接单、黑字出货”模式开始迅速扩张。2003年主板出货量达到2000万张,2004年增加到2700万张,直逼行业龙头华硕。
富士康推出的自家主板以性价比为卖点,主打二线市场。2006年推出全固态电容设计的P35A主板,2010年推出H55芯片组的H6E-i主板,主打网吧市场。写一写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板子。
P45A-S,Intel平台中高端主板,Intel P45芯片组,支持酷睿2 Quad处理器,支持DDR2内存,配备全固态电容和热管散热设计。

975X7AA-8EKRS2H,高端游戏和工作站主板,Intel 975X芯片组,支持奔腾D和酷睿2Duo双核处理器,双PCIe x16插槽,支持SLI/CrossFire,千兆网卡和HD音频。

A7DA-S,AMD平台主流主板,AMD 790GX芯片组,支持AM2+/AM3处理器,集成Radeon HD 3300显卡,支持混合交火。

M61PMV,入门级整合主板,NVIDIA GeForce 6100芯片组,支持AM2处理器,集成显卡,适合办公和家用。

Foxconn BlackOps,极限超频主板,Intel X48芯片组,专为超频设计,支持高外频调节和液氮散热,附带一个16针声卡和散热套装,曾是DIY发烧友的热门选择。

H6E-i,面向网吧的性价比主板,Intel H55芯片组,支持LDA1156处理器,集成威盛 VT1828S 8声道芯片,其实没什么特色。

作为一个代工厂,自有同名品牌很难建立高端形象。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终究在规模化、高性价比的电子制造业务,而不是自家的什么板卡品牌。很显然为苹果、戴尔、惠普这些品牌代工主板和整机的利润更稳定,也不会因为自家品牌和代工客户产生冲突影响合作。
所以富士康因为种种原因逐渐退出了零售市场,只搞代工。大概存在了不到十年。最后市售的自家板子应该是1155和AM5的板子。

手机之类的不算哈,这里只说板子。现在富士康已经从低利润代工厂转型成高技术集成服务商,为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之类的大算力商提供服务器主板和整机代工,成为全球数据中心硬件的主要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