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的是近期(大约在2024年5月底至6月初)大润发(RT-Mart)因为一些事件登上热搜,并引发了较多负面讨论和批评的情况。
这次登上热搜并被“骂”的主要原因,普遍指向以下几点:
1. "疑似“挂羊头卖狗肉”或“偷换概念”的促销活动:"
有消费者和网友发现,大润发在某些促销活动中,将一些本身价格就不低或者属于品牌特供的商品,标上“原价XX元,现价XX元”的标签进行促销。
但通过查询商品详情页、品牌官网或询问店员,发现所谓的“原价”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是某个特定渠道(如线上专供)的价格,并非超市里此前的普遍售价。
这种做法让消费者感觉被“欺骗”或“戏耍”,认为大润发是在利用价格比较来吸引顾客,但实际优惠并不明显或存在误导。
2. "引发消费者不满和讨论:"
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很多消费者分享了自己的遭遇,表示对大润发的信任度下降。
批评主要集中在“不诚信”、“耍花招”、“价格游戏”等方面。
有网友甚至用“挂羊头卖狗肉”、“明码标价是假,促销是真是假”等比喻来形容其行为。
相关内容:
记者 | 赵晓娟
编辑 | 昝慧昉
超市一哥大润发因为不当女装尺码标注登上微博热搜。
11月11日晚间,有网友向微博ID为“Rabbit每日爆料”投稿,称“大润发吐了”,并附上一张大润发女装尺码建议表,在尺码规格一栏,常规的S、M号被标注“瘦”、“美”,但L号为“烂”,XL为“稀烂”,XXL为“稀巴烂”。
这很快引来网友们对大润发管理层和营销部门的吐槽和批评。至11月12日午间,话题“大润发女装尺码建议”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2.7亿,讨论1万+。
评论区也有人提出,这可能是大润发想玩谐音梗而翻车,利用首字母的谐音来引发关注,例如“稀烂”首字母缩写为XL。也有质疑称图片来源不明,可能是山寨大润发的门店。
到11月12日午间,大润发的道歉声明确认了上述图片来源的真实性,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近期因大润发个别门店在宣传物料上措辞不当,为公众带来了不适,对于此事深表歉意,总部也已经要求撤下上述门店的问题宣传物料,今后将会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大润发属于上市公司高鑫零售(06808),2017年高鑫零售被阿里巴巴收购36%的股份,自此开始发展零售数字化,至今年10元,阿里已经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份,成为其实际控制人。此前,大润发超市以“最赚钱的超市”、“打破从不关店记录”著称。按其母公司高鑫零售2019年年报数据,该集团销售额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大润发门店414家,欧尚72家。
咨询机构凯度消费者指数监测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国前十零售商市场份额中,第一名为高鑫零售集团(8.2%),华润万家集团(6.2%)和永辉集团(5%)位列其后。

在超市里,服饰类产品是最难销售的一个类目。从业绩构成比重来看,服饰类商品的占比也是微不足道。
高鑫零售的年报中,服饰类商品甚至没有被单独提及。按照永辉超市2017的财报,服饰类商品的毛利率在30.46%,远高于13.5%的生鲜和18.3%的食品用品毛利,不过永辉超市的服饰类业务自2018年并入食品用品部,该年其服饰业务占主营业务比重2%。
也有零售商试图从自有品牌服饰中获取更高利润,例如沃尔玛自有品牌George目前已经有上千款产品,包括基础款的衬衣、抓绒衫、女士内衣、抗菌拖鞋等;日本零售商永旺的自有品牌服饰,还按照休闲、内衣等类目推出特定服饰品牌,在部分消费者群体中被称为“超市版优衣库”。不过从它们目前的表现看,还很难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占有一席之地。
此前一名零售行业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服饰类产品毛利虽然高,但并非零售商的强项,这涉及到选品、设计等环节,一旦洞察不到消费趋势就容易积压,为此很多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服饰都做得不尴不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