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才赞‘顶瓜瓜’,又结‘大葛大’”是一句非常形象生动的民间俗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前后矛盾,或者刚还赞扬、肯定某个人或事物,转眼就又批评、否定,甚至做出相反的行为"。
这里的关键在于理解两个网络用语:
1. "顶瓜瓜 (dǐng guā guā)":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带有"赞扬、认可、觉得好"的意思。“顶”有赞同、支持的意思,“瓜瓜”在这里是语气助词,增加了可爱的感觉。所以“顶瓜瓜”就是表示“赞”、“给力”、“靠谱”、“我喜欢”。
2. "大葛大 (dà gě dà)":这也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讨厌、反感、觉得差"的意思。“葛”字在这里比较难解释,可能是一种音译或者指某种不好的东西。但“大葛大”整体上就是表示“讨厌”、“恶心”、“不行”。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刚刚还(公开地、热情地)赞扬、认可了某个人或事物(顶瓜瓜)。
可没过多久,又(同样公开地、甚至更热情地)开始批评、讨厌、否定这个人或事物(大葛大)。
"引申含义:"
这句话讽刺的是一种"出尔反尔、
相关内容:
![]() |
![]() “哇哦,好大的粉葛!”(设计对白) |
![]() “看我力大无穷”(设计对白) |
![]() 粉葛幼芽 |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黄健源 通讯员均宣)粉葛是珠三角一带的常用食材,但近50斤的粉葛你见过吗?顺德均安一农户就种出来了。47斤的巨型粉葛脉络清晰,俨然一个拥有“八块腹肌”的小巨人,比一个七岁小孩还重。昨日,记者来到现场一看究竟。
粉葛有多重?
比七岁娃还重
今年56岁的梁华强住在顺德均安镇南沙社区。这里是一个内河岛屿,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他的家中有一块自留地,可用于日常的种植。上周六,一个重达47斤的巨型粉葛在这里破土而出。
这让梁华强一家人惊喜不已。“我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粉葛,平时一般都是十来二十斤。”梁华强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的孙子今年七岁,只有30多斤,这个大粉葛甚至比他孙子还壮实。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巨型粉葛脉络分明,仿佛一个拥有八块腹肌的小巨人,通身还透着一丝丝泥土的清香。
小朋友们在现场看到这个巨型粉葛又惊又喜。胆大的小男孩撸起袖子,用吃奶的力,声嘶力竭地想把粉葛“举高高”,但粉葛一直纹丝不动。
据了解,一个哑铃的重量大概是20斤,而这个巨型粉葛比两个哑铃还要重,“健身神器”的称号当之无愧。
怎么种出巨型粉葛?
放在塑料桶里悬空种
实际上,巨型粉葛的种植纯属“无心插柳”。梁华强平时有种植蔬果的习惯,豆角、黄瓜、芥菜等应季蔬菜在他的小菜园里随处可见。春天来了,梁华强又开始忙碌起他的小菜园了,一片绿油油的田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梁华强表示,一般粉葛是春天种植,到了当年八九月份即可收成,“但那时候粉葛刚刚成熟,还是比较小的”。据他介绍,这大粉葛是在去年春天种下的。又是一年春天到,梁华强已经把粉葛的根茎培育好了,准备新一年耕种。
这样一个巨型粉葛是怎么种出来的呢?记者在现场发现,与一般种在地里的粉葛不同,这个巨型粉葛是“悬空”种植的!梁华强把粉葛培植在一个大塑料桶里,并用铁架子固定,藤蔓绕着铁架子“野蛮生长”。“平时一般浇浇水就可以了,一年施肥也就两三次。”梁华强表示,巨型粉葛的出现“可遇不可求”。
巨型粉葛如何处理?
与邻居好友分着吃
好东西要和他人分享,朴实的梁华强深谙这一道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梁华强笑着说,粉葛种出来之后,一般都会和邻居以及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他的妻子说:“粉葛如果在市场上卖,一般是五元一斤,但我们只是用来自己吃,感受一下一年辛苦劳作的成果。”
这个纯天然农作物还是顺德美食的一个重要原材料。据了解,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均安镇的美食也颇负盛名,有名的“妈姐菜”就出自此。其中,粉葛夹肉(即扣肉)是其中一道名菜。
“一般是一斤粉葛配一斤肉就能做成。照此计算,四十多斤的粉葛能做成四十多道这个菜,可以满足四十多围宴席。”梁华强的妻子说。
粉葛王成长的“秘密”
均安镇南沙社区居委会副书记麦玲明表示,种植粉葛其实有“秘密”。他表示,“沙质土壤疏松,适合粉葛的生长,同时将土壤垒成一个小山丘状,有利于粉葛‘四肢’舒展”。一般一二十斤的粉葛比较常见,他也曾见过四五十斤的粉葛。“粉葛是南沙社区家家户户必备的农作物之一,尤其是在春节前后,用来做粉葛夹肉。”
据了解,顺德区均安南沙岛位于均安镇东面,是一个内河岛屿,四面环海,隔东海水道,四边分别与杏坛、均安、小榄、东风相望。岛上现有长14.13公里的河堤,河涌纵横交错,桑基鱼塘星罗棋布,原始民居散落其间,编织成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田园村落,自然环境优美。
它们个个“顶瓜瓜”
佛山自然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多种农作物都可以称“王”,不妨跟着记者来看看那些王者吧。
冬瓜王
(产地:三水)
三水黑皮冬瓜作为广东省蔬菜类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远近闻名,大塘镇是其重要产地。在去年举办的大塘镇冬瓜王大赛中,一个来自永平陆村、重达82.9斤、高达1米的大冬瓜在众多冬瓜中脱颖而出,成功晋升新一届的大塘“冬瓜王”。
黑皮冬瓜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三水原产冬瓜与广东东莞冬瓜杂交而成,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结合了两地冬瓜的优良“基因”。黑皮冬瓜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其外层覆有厚厚“墨绿外衣”保护,可长期储存不易变坏,所以能长到足够“老身”,肉白且厚、肉质致密、经得起长时间炖煮而不烂,还独有浓郁的瓜香。
除了“天生丽质”之外,种植环境也很关键。北江穿流而过的大塘,是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孕育了大塘黑皮冬瓜。
种出“冬瓜王”的农户陆启良告诉记者,“冬瓜王”还离不开种植过程中的悉心“照料”,一方面有机肥料等“营养”供应要充足,另一方面还要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冬瓜要种得大,瓜与瓜之间的距离还要够宽。”陆启良说,一般种冬瓜的“瓜距”在50到60厘米之间,而他种的瓜距足足有80厘米宽。
苦瓜王
(产地:南海)
去年6月,在南海区狮山镇大圃苦瓜文化节暨苦瓜产学研交流会上,评出了10个“专家推荐品种”苦瓜和1个“苦瓜王”。
据了解,苦瓜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如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大顶苦瓜”在狮山大圃已有超过100年的种植历史,其瓢少肉厚、顶大身短,形如雷公凿,口感爽脆甘凉,因其品种独特,维生素C的含量居苦瓜类之首,有别于其他品种,在珠三角地区闻名遐迩,远销省港澳、东南亚地区。
如今,在谭边村建有大顶苦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种植面积达130亩,亩产3800斤,全程标准化的种植为当地人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食材和舌尖上的灵感。特色“苦瓜宴”已经成为当地的品牌,别具特色、远近闻名。
南瓜王
(产地:顺德)
直径1.1米,重达138斤,两个成年人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抬得起来,广州日报记者曾报道过这个产于顺德的“南瓜王”。
据悉,这个南瓜的重量创下佛山地区的纪录。据介绍,这种巨型南瓜好看不好吃,但是现在很多宾馆、酒店门前都喜欢摆放两个大南瓜,所以巨型南瓜还是很有经济价值的。
巨型粉葛小档案
名称:粉葛
重量:47斤
高度:75厘米
产地:顺德均安南沙
做法:可制成均安名菜“粉葛夹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