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介绍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的女工组长王丽华,并概括了她的工作精神和成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段话:
"1. 主要人物和信息:"
"王丽华:" 是一位来自山西省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的女工组长。
"荣誉:" 她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她在劳动领域突出贡献的认可。
"工作:" 她是一名女工组长,负责带领团队进行服装生产工作。
"公司:" 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可能具有一定的扶贫性质,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助力脱贫。
"2. 标题的含义:"
"“巧手缝春秋”:" “巧手” 指的是王丽华和她的团队成员们灵巧的双手,她们擅长缝纫工作。“春秋” 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也可以理解为服装的制作过程,寓意着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服装生产这个领域辛勤付出,为人们制作出精美的服装,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企业的发展。
"“匠心绽芳华”:" “匠心” 指的是王丽华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芳华” 指的是美好的年华,也象征着王丽华在劳动中焕发出的青春光彩和人生价值。这句话寓意着王丽华用她的工匠
相关内容:
她曾说:“党和国家的政策给了我天地,我必须继续努力,让姐妹们过上好日子!”她还说:“我觉得静乐这片土地,就跟我的家乡是一样的,希望静乐人民能富裕,静乐县能发展起来!”她是从东北远嫁而来的静乐媳妇,是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女工组长。她不仅是缝纫机旁的“领头雁”,更是以匠心与温情凝聚新时代女性力量的巾帼奋斗者——她就是今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丽华。
王丽华(中)与姐妹们进行缝纫技术交流她若明灯,炽烈而执着
清晨,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外,鸟儿啁啾欢唱,巷口犬吠声应和。忽然,“哒哒……”缝纫机规律运作的声音加入,顿时为这晨曲增添了别样韵律。这里聚集着几百名农村妇女,她们此前是因缺乏技术整日围着灶台打转的家庭主妇,而改变她们命运的,正是车间女工组长王丽华。1978年12月出生于吉林的王丽华,2003年与丈夫在榆次的一家缝纫厂务工,其间系统学习了缝纫技术。2012年,学成后的她回到静乐,加入了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凭借着自身突出的工作能力,迅速崭露头角,担任了车间女工组长一职。最初,面对姐妹们“担心学不会技术,害怕赚不到钱”的顾虑,她主动出击,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在交流过程中,她掷地有声地承诺:“学缝纫,一个月就能挣3000块!”正是凭借这份坚定与真诚,她成功说服了32名妇女,将她们请进了车间。“跟着王组长干,我们不仅在县城买了房,娃娃们也都供进大学啦!”女工胡爱萍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边笑着说。这些年她的月工资从3000多元涨到5000多元,全家人也搬进了县城的新居,日子越过越舒坦。
她如青山,沉稳且坚定
回首来时路,并非一帆风顺。刚上任的王丽华便遇到诸多棘手难题:新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工作积极性不高……为快速提升新员工技能,王丽华独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手把手”示范。她将缝纫机搬到工位旁,亲自上阵示范操作。为了让抽象的缝纫步骤变得直观易懂,她用红笔在布料上仔细画出缝线轨迹,大大提高了新员工的学习效率。第二步,“结对子”互助。她安排技术娴熟的老员工带新人,每天下班前留半小时开“师徒复盘会”。第三步,通过“即时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短短三个月时间,新员工合格率便从不足50%跃升至90%,车间日产量更是实现翻倍增长。一次年底分红会上,张大姐攥着第一笔工资哽咽道:“咱靠双手也能供娃念书啦!”这一年,车间带动周边15个村53户家庭稳定增收。在王丽华的支持和帮扶下,周边部分农户和易地搬迁群众实现了“一出家门就进厂门”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她似清风,煦煦抚人心
14年来,王丽华累计培训妇女超过1000名。其中,600余人凭借所学技术前往北京、浙江等地,成为“静乐裁缝”劳务品牌的重要力量。如今,久冠服装厂在县城及周边地区开设了三个分厂,年加工服装超过100万件,带动300多个家庭年均增收4万余元。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王丽华于2022年获得“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23年获得忻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她淡然一笑:“这些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国家政策好,还有乡亲们的大力支持,才让我走到今天。”工作中,王丽华时常以身作则扛重担,是带领车间姐妹勇毅前行的“担当者”;春风化雨解难题,是大家最信得过的“知心人”。她用点滴行动践行着“车间就是家,姐妹即家人”的承诺。2023年寒冬,一名女工的孩子突发急病,其丈夫远在外地工作,又遇大雪封路无法返程。王丽华闻讯后连夜顶风冒雪驱车将孩子紧急送往太原的儿童医院,彻夜守候直至把孩子安顿妥当,次日又准时返岗工作。这样的暖心之举,对王丽华来说已是寻常。2024年暑假,王丽华得知不少女工因丈夫外出务工、孩子放假无人照看而难以安心工作,便立即联系假期回乡大学生,来厂子附近梅园社区的图书室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费用由厂里承担。这样既资助了返乡学子,又消除了女工们的后顾之忧。午休时,大家围着她感慨:“王组长,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她把员工当家人,员工也将真心托付于她,这是一场温暖而美好的“双向奔赴”。“她干到多会儿,我们就跟着她干到多会儿。”女工吕改变如是道,其他女工也纷纷附和。“只要她们能干,我就会一直想办法找活、揽业务,大家一起发展服装产业!”王丽华目光灼灼,语气坚定。(赵丹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