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北面(The North Face)和波司登(Bosideng)是国内羽绒服市场非常知名的两大品牌,尤其是在专业户外和大众市场都有很高的占有率。不过,如果你在寻找更侧重性价比、设计感或者特定功能性的选择,不妨看看以下这4个来自日本的羽绒服品牌,它们在品质、设计或价格上可能给你带来惊喜:
1. "D unwear (デアンウエア)"
"特点:" 来自日本,定位是提供高品质、实用且设计简洁现代的户外及生活方式服饰。其羽绒服以"高性价比"著称,常常在同等填充量下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
"优势:" 品质可靠,设计不花哨但实用,适合日常穿着和轻度户外活动。很多款式采用轻量化和保暖性好的面料,剪裁也比较符合亚洲人体型。对于预算有限但又想要可靠保暖效果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适合人群:" 注重实用、品质和性价比的普通消费者,日常通勤、轻度户外爱好者。
2. "Decathlon (迪卡侬)"
"特点:" 虽然是法国品牌,但迪卡侬在日本市场深耕多年,其产品质量和口碑在日本也非常好,被广泛认可。它以提供高性价比的体育用品而闻名,羽绒服是其明星产品之一。
"
相关内容:
“羽绒服越买越贵,还是冷成狗?

”——这句吐槽,去年冬天刷屏。

今年再刷,底下多了条高赞:别怪衣服,怪你没赶上“外挂”。
外挂一:手机一点,衣服自己调温。
波司登新出的“登峰3.0”,内藏航空级智能片,三档恒温,18℃到25℃随便滑。
地铁里闷到出汗?
掏出手机降一度,后背秒变小空调。
有人实测:北京零下十度站半小时,胸口还是热的,腋下没湿。

评论区一句话扎心——“以前羽绒服靠天,现在靠APP”。
外挂二:奢侈品在抢科技饭碗。
北面跟GUCCI二次联名,一件羽绒服卖三万五,卖点不是Logo,是可追溯羽绒+再生尼龙。
翻译成人话:鸭子哪来的、布怎么再生的,扫码全知道。
富哥不再只问“显不显贵”,而是“我这件能不能救地球”。
别翻白眼,二手平台已有人挂四万求现货,理由简单粗暴:“穿一次拍照,转手还能赚”。

外挂三:小众日牌偷偷改尺寸。
迪桑特今年在中国二三线连开30家店,直接把肩宽削2cm、衣长短3cm,亚洲男生终于不再像披棉被。
南京一位程序员试穿后感慨:“袖子不堆键盘,码代码都丝滑。
”别小看这点改动,销量直接翻1.8倍,门店排队取号堪比网红奶茶。
外挂四:优衣库把轻量卷到极致。799元老价钱,重量从300g砍到210g,保暖还升20%。
诀窍是7D超细纤维,细到一根头发七分之一。

北京通勤党算过账:地铁里脱下塞包里,只占半本文件袋,省下的肩膀酸痛值回票价。
外挂五:环保回血能当钱花。
梦倍路推出“旧羽绒抵500”活动,回收羽绒打碎再弹松,二次填充。
成都一位大学生拿三件高中时的“米其林”去换,补了999元拿下新款,当场发朋友圈:毕业前的羽绒服,让母校暖气再救我一次。
底下同学排队问地址,门店周末排号到200+。
外挂六:智能手环连衣服。

小米生态链出的体温监测羽绒服,1299元,胸口传感器实时把核心温度传到手表。
夜跑党最爱:一看表,36.2℃,继续刷圈;低于35℃,立马掉头回家。
有人调侃:“妈妈再也不怕我跑成冰棍。
”
外挂七:一衣拆成五件穿。
可拆内胆、磁吸毛领、隐藏充电孔,已成2023标配。

广州一位设计师把羽绒服拆成马甲、围巾、手套,出差三天不带第二件,行李箱轻了三分之一。
机场安检人员都忍不住问链接。
外挂八:颜色终于不黑白灰。
今年男款流行“科技灰蓝”“橄榄军绿”,低饱和却带反光条,夜里骑车被车灯一打,整条街最亮的仔。
上海一位地产中介换色后,带看量涨三成,客户直言:“小哥穿得帅,房子看着都顺眼。
”

外挂九:植物绒混进鸭绒。
日本NANGA把木棉混进回收羽绒,60%鸭绒+40%木棉,蓬松度不降,碳排放砍半。
环保博主测试:丢进水槽,浮力依旧,晾干后拍拍就回弹。
评论区一句话:“拯救地球,从薅一棵树开始。
”
外挂十:2000-4000元成修罗场。

往年这个价高不成低不就,今年却成了黑科技集中地:智能温控、可回收、模块化全配齐。
业内爆料:品牌把旗舰技术下放,就为了抢“精致打工人”——舍得花一个月工资,也要体面过冬。
数据不会撒谎:双11开场一小时,这个价位段成交破10亿,直接干到类目第一。
怎么选?
一句话:先看需求,再看钱包。
地铁党:优衣库轻暖2.0+迪桑特亚洲版,轻到无感,不卡肩膀。

户外狗:波司登登峰3.0+北面联名,APP调温+可追溯羽绒,雪线以下横着走。
环保咖:梦倍路以旧换新+NANGA植物混绒,旧衣折现,良心循环。
颜值控:科技灰蓝+磁吸毛领,拆出五件套,拍照不重样。
预算紧:小米智能羽绒服,1299元,体温实时看,夜跑保命。
别再抱怨羽绒服鸡肋,今年它们集体开挂。
错过这波,明年只能继续靠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