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鞋王”国货品牌面临滞销危机,连亏五年,存货占比超20%,公司紧急加大促销力度应对!

是的,您提到的这个情况确实反映了当前部分知名国货品牌面临的挑战。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关键信息:
1. "品牌背景":该品牌曾被称为“真皮鞋王”,意味着它过去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在真皮鞋领域。 2. "当前困境": "销售不佳":“卖不动了”和“滞销”直接指出了产品市场接受度下降,销售额面临压力。 "持续亏损":连续五年亏损,表明公司不仅销售端存在问题,可能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市场策略等多个方面都遇到了困难。 "库存积压严重":存货价值占总资产超过2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这通常意味着产品积压在仓库中,资金被占用,且存在贬值或过时的风险,是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 3. "公司应对措施":公司表示“将加大促销力度”。这是企业面对销售下滑和库存积压时常用的短期策略,试图通过降价、打折、满减等方式刺激消费,加速库存周转。
"综合来看,这个案例揭示了几个可能的问题:"
"市场变化":消费者偏好可能发生了变化,例如转向更轻便的款式、更注重性价比、或者被新兴品牌/国际品牌分流。 "产品创新不足":如果产品多年没有更新换代,或者设计、功能跟不上市场需求,就

相关内容:

经记者:张韵 每经编辑:段炼,黄博文

昔日“真皮鞋王”跨界消费电子领域,增收而尚未增利。

10月31日,哈森股份(603958.SH,股价16.45元,市值36.1亿元)董事、总经理陈芳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亏损收窄主要是由于公司较上年同期增加了精密金属结构件、工业自动化设备及工装夹治具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未弥补亏损金额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截至9月30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亏损7867.34万元,公司实收股本为2.19亿元。

鞋类业务收入下降、亏损持续

财报数据显示,哈森股份归母净利润已连续5年录得亏损。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为9640.74万元。

哈森股份表示,2024年度受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鞋类业务店铺数量有所减少、营业收入下降,毛利率下降、毛利减少,同时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导致公司当年业绩出现亏损。

哈森股份定位中高端皮鞋业务,曾被中国皮革协会评为“中国真皮鞋王”“中国真皮领先鞋王”。旗下拥有哈森、卡迪娜、哈森男鞋、诺贝达等自有品牌,代理PIKOLIONS等境外品牌,并通过线下百货商场专柜及线上渠道等销售皮鞋产品。

2025年上半年,虽然公司对线下店铺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线上营销活动改善线下业务部门经营业绩,但鞋、包业务的线下收入仍同比减少10.82%。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鞋类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亿元,同比减少13.13%,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6.29%。

收入下降的同时,亏损也在持续。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847.44万元。其中,鞋类业务亏损为主要原因之一。从针对业绩亏损的应对举措来看,哈森股份尚未考虑收缩或剥离该业务。

那么,该业务还有哪些业绩增长空间?公司有怎样的门店调整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在业绩说明会上进行了提问,哈森股份对此表示,公司在鞋类业务方面,持续通过优化调整鞋类业务门店,提升店铺经营质量,提升线下渠道盈利能力;通过加强与线上平台合作,提升线上渠道运营能力,以及通过收购电商业务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增强鞋类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同时公司积极探索AI(人工智能)消费场景在门店的应用,优化线下消费场景的运营管理,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合计947.17万元,计提的坏账损失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3.87亿元,占总资产的21.77%。针对滞销库存,公司表示,将加大促销力度,严格考核,限期消化。针对新品,公司表示,将控制首次下单量、单次补单量,来应对存货跌价风险。

跨界多个领域 新能源、3D打印等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为改善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哈森股份在开拓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自去年以来也在通过并购重组等措施试图提升盈利水平。

前三季度,哈森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46.03万元。公司表示,主要系鞋业板块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以及新增精密金属结构件业务所致。

2024年,哈森股份完成现金收购苏州郎克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45%股权、江苏哈森工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5.2%股权,开拓精密金属结构件及相关设备等业务,初步实现相关产品在消费电子、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公司自去年11月30日将上述两家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主要在盐城大丰、扬州宝应拥有精密金属制造生产基地,苏州郎克斯的产品包括手机边框中框、平板电脑底壳、笔记本电脑外壳、智能手表表壳等,覆盖手机类、笔电类、穿戴类等消费电子领域,并向新能源领域逐步拓展。

10月22日,哈森股份在互动平台上称,目前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哈森唯特使用NPA技术(等离子体雾化技术)、TPR技术(钛粒径重构技术)生产的钛合金粉产品已中试成功,该产品可应用于3D打印和MIM(金属粉末注射成型)行业。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从事新能源、3D打印等领域业务的新设子公司尚未实现盈利。那么,上述新增业务与传统鞋业又该如何协同管理?

对此,哈森股份回应道,目前公司鞋履业务与上述其它领域业务暂不具备协同效应。公司积极转型过程中,将不断优化和提升公司在科技领域中的技术储备及相关战略卡位。对于精密金属制造、3D打印等业务,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业务、客户、管理方面的协同,加速各业务线的合作与订单落地,提升公司整体经济效益。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张韵

编辑|||段炼 黄博文 杜波

校对|陈俊杰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