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句话,并理解它的深层含义,确实能让你在品牌定位上少走很多弯路:
"“始终围绕你的目标客户,思考他们最关心什么,你的价值如何真正解决他们的痛点或满足他们的渴望。”"
"为什么这句话能帮你少走2年弯路?"
1. "锚定核心:目标客户是唯一标准"
"弯路:" 很多品牌容易陷入“我觉得”、“我们认为”、“行业标杆怎么做”的思维定式,或者过于关注自身能力、产品特性,而不是客户的需求。这会导致定位模糊、不精准,无法打动目标客户。
"正途:" 这句话让你时刻回到起点——你的客户是谁?他们面临什么具体问题(痛点)?他们有什么未满足的需求或渴望?你的品牌/产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解决方案)?始终围绕这个核心来思考和决策。
2. "聚焦价值:解决客户真实问题"
"弯路:" 有些品牌提供了“看起来很美”的功能或形象,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或者解决得不够好。客户用不上、觉得不值、或者有更好的替代品。
"正途:" 这句话强调“真正解决”、“真正满足”。这意味着你要深入洞察客户,找到他们最在意、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的价值主张必须清晰地传达你是如何、通过什么独特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并且要
相关内容:

上个月碰到个老板,投了200万做新品牌,结果半年没动静。我问他定位是啥,他说"我们是高端健康食品"——这种空话就是典型的自嗨式定位。
今天掏点真东西:品牌定位=用户脑子里独特位置及独一份的记忆点,是消费者购买的理由。这不是玄学,我用三个实战案例给你拆透,看完你就知道自己的品牌到底卡在哪了。
喜识冰糖葫芦:把街边摊变成年轻人的下午茶
2019年之前,喜识还是石家庄街边一个卖传统冰糖葫芦的小店,老板张太学守着祖传手艺,18年才开了200家店。最大的问题是场景太窄——冬天排队买,夏天没人问,消费者就觉得这是个"冬天零食"。
关键决策:把糖葫芦装进盒子里
他们团队当时蹲了10家门店,发现年轻人路过都绕着走,说"拿着一串红果果逛街太尴尬"。后来做了个关键动作:把长串改成3厘米的小串,装在白领风的盒子里,直接把场景从"街边小吃"切换成"办公室下午茶"。
光改样子不够,还得解决口味问题。南方人嫌传统山楂太酸,我们就加了榴莲、香芋这些网红馅料,单店SKU从5个扩到18个。你猜怎么着?深圳首店开业当天,排队排到商场关门,年轻人发朋友圈都说"这才是冰糖葫芦的正确打开方式"。
结果:3年干到700家店
现在的喜识,门店招牌直接打"解腻神器",旁边配着炒酸奶组合。2024年海外首店开到韩国首尔,年轻人为了打卡排2小时队。核心数据:客单价从15元提到32元,复购率45%,加盟商现在排队等名额,用他们的话说"这不是加盟,是买印钞机"。

Gymshark:健身服不找明星,靠网红老板娘逆袭
2012年英国小伙子Ben Francis在车库创业时,健身服市场早被耐克、安德玛垄断。他没钱打广告,就干了件反常识的事:让他女朋友当模特,拍那种流汗特写的紧身裤照片,发在Instagram上。
关键决策:把用户变成品牌传教士
当时主流品牌都找肌肉男代言,Gymshark反其道而行之:签约1000个微健身博主,免费送衣服但要求他们必须发真实训练视频。有个细节特别狠:裤子后腰缝个小标签,博主弯腰训练时正好露出logo,等于免费植入。
他们还搞了个"健身挑战",用户穿Gymshark拍照打卡,点赞最高的能去总部参观。结果全球健身圈都在发#GymsharkSelfie,连侃爷都穿着他们的鲨鱼裤出街。这种打法直接把获客成本压到耐克的1/5。
结果:估值19亿美金的肌肉经济学
现在Gymshark的紧身裤,大腿外侧故意做了镂空设计,就是为了拍照更好看。2024年营收突破12亿英镑,全球门店开到37个国家。最绝的是用户忠诚度:复购率68%,粉丝自发建了200多个Facebook群组,每天讨论怎么搭配——这就是把记忆点刻进骨子里了。

科大讯飞:把翻译机卖给小学生家长
2016年科大讯飞推出翻译机时,市场上全是"出国旅游必备"的宣传。但我们分析数据发现:真正买单的70%是家长,给孩子学英语用的。这就是个巨大的定位错位!
关键决策:把"同声传译"换成"口语老师"
我们当时建议把广告语从"28种语言即时互译"改成"孩子口语差?科大讯飞翻译机当外教"。产品功能没变,但场景完全变了:增加了"教材同步"模式,小学英语课本里的对话,扫一下就能发音打分。
更狠的是渠道调整:从数码城搬到母婴店,和步步高学习机摆在一起。导购员不聊参数,就演示"孩子在家怎么练口语"。有个妈妈当场买了3台,说"老大老二各一台,姥姥带娃也能用"。
结果:学习机卖成行业第二
现在科大讯飞学习机直接打出"只做10题,找到弱项精准学",把AI技术包装成"智能错题本"。2024年教育硬件营收突破85亿,超越步步高成为行业第二。家长圈里流传一句话:"小学买讯飞,初中不费力"——这就是用户帮你做的最好定位。

3步找到你的"记忆点"
看完这三个案例,你应该明白:好定位不是想出来的,是挖出来的。教你个实操方法,30分钟就能上手:
第一步:蹲点用户场景
别在办公室拍脑袋!喜识团队当时连续一周在商场门口数人流,发现下午3-5点女性白领路过最多,才想到下午茶场景。你卖儿童座椅就去幼儿园门口,卖老年保健品就跟广场舞大妈聊天,真实需求都藏在细节里。
第二步:问三个扎心问题
- 用户买你这个产品,能跟朋友吹什么牛?(比如Gymshark用户会说"我穿这个牌子练出马甲线")
- 竞争对手最不想让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喜识直接喊"不是所有糖葫芦都能当下午茶")
-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的品牌,用户会说什么?(科大讯飞现在等于"学习机",这就是成功)
第三步:把记忆点钉死在产品上
喜识的盒子、Gymshark的镂空、科大讯飞的教材同步,都是把记忆点可视化。千万别搞虚的,比如你定位"健康零食",不如直接在包装上印"0添加蔗糖,敢给孩子吃",这才叫用户能摸到的差异化。
最后送你个避坑指南
上周有个做茶饮的老板找我,说要定位"新中式养生茶"。我问他"养生茶那么多,凭啥选你?"他支支吾吾说不出。后来我们去他门店蹲点,发现带娃妈妈特别多,就建议主打"宝妈熬夜茶",现在单店日销翻了3倍。
记住:定位不是你想成为什么,而是你能在用户脑子里抢下哪个位置。与其花200万投广告,不如先花20天蹲门店,找到那个让用户"非你不可"的理由——这才是少走2年弯路的关键。
你现在的品牌定位是什么?评论区留言,我帮你看看是不是真的能让用户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