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近年来中国时尚界和零售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不少韩国潮流品牌,无论是本土新兴品牌还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品牌,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试图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分一杯羹。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现象的几个关键点:
1. "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对时尚、潮流、个性表达有着强烈的追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消费能力持续增长,为国际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2. "品牌策略调整":
"拓展渠道":许多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起步较晚,或早期依赖线上销售,现在正积极拓展线下实体店,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商圈开设旗舰店或概念店,以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
"本土化运营":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韩国品牌会调整产品策略,可能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和需求的系列,并加强社交媒体营销和本地化沟通。
"“杀”进可能带有营销意味":用“杀”这个词,虽然可能带有一些夸张和市场营销的色彩,但也反映了这些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和 aggressive(积极进取)的态度,想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3. "代表性品牌":
"新兴品牌":如 PUMA(虽然源于德国,但与韩国集团Hana Group关系密切,
相关内容:
那天早上,上海白领陈璐和刚入职的同事在办公室走廊“八目相对”——对方胸前印着一只腊肠狗,她的衣服胸前是一朵小雏菊。两个人的四只眼睛同时看了过来,这个画面在社交平台迅速被转发,配图里的品牌是来自韩国的Mardi Mercredi。这个小巧的细节把眼下的一个潮流现象拉进了日常:短短几年间,韩国潮牌从线上话题堆叠到街边橱窗频频亮相,连普通上班族衣柜里也能碰到成套“明星同款”。

Mardi Mercredi并非孤例。公开数据写得很清晰:该品牌自2022年5月进入中国市场后,不到两年时间营收就接近6亿元人民币。天猫旗舰店显示,热门的T恤和卫衣累计销量接近20万件;在某拼团平台上,同款商品的店铺总销量突破200万件。小红书上的话题热度把热度换成了可视化数字。Mardi Mercredi相关话题浏览量达到1.8亿,讨论超过52万条;早几年蹿红的chuu相关浏览量达到2.1亿。被称为韩国潮牌“四大金刚”的emis、Mardi Mercredi、Matin Kim和chuu在平台上的曝光都以千万级甚至更高计数。品牌靠什么把这些数字堆起来?有三条明显的线路:名人带货、接地气的定价、以及密集的渠道铺设。

明星效应是一条明显的捷径。Jennie、金高银、迪丽热巴、杨幂这些名字频繁出现在品牌的穿搭合辑里。小红书上,“Jennie最爱韩国潮牌”类的笔记有大量点赞和收藏,相关单品在拼团平台也能出现几千到上万的成交记录。Mardi Mercredi的代言人金高银带来的“松弛感+都市感”定位,和品牌在天猫上的促销价形成互补:卫衣促销价多在300元附近,短袖促销价约160元。价格对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有吸引力,消费者在评论区写得直白:看起来有范儿,钱包还能承受。

渠道的扩张在实体和线上同时进行。emis在2025年7月19日开设天猫官方旗舰店,并进入京东、抖音、得物等平台。线下入驻同样迅速,商业地产数据统计显示,今年8月前后至少有16个韩国新品牌加速进入一线商圈。Emis先在上海新天地开快闪试水,随后把中国首店放在淮海中路,之后迅速在深圳万象天地、成都万象城、杭州银泰IN77和北京三里屯开店。Rest & Recreation在半年内进入杭州、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单月新增四家店的纪录出现在9月。以本地化合作为桥梁,不少品牌选择与中国代理商深度绑定。曼多亚(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这类本土机构在孵化Mardi Mercredi、Rest & Recreation、RAIVE、More or Less等品牌时发挥了关键作用。资本层面的联手也在推进布局。2025年8月底,韩国大型潮流电商MUSINSA与安踏成立合资公司,安踏持股40%,并提出“中国100店计划”,MUSINSA STANDARD的入华门店即将开业。

产品策略展现出明显的风格分工。Mardi Mercredi把一朵小雏菊和一条腊肠狗放在胸前,形成容易识别的爆款图案,走的是“主打印花+松弛感”的路线。emis以棒球帽为核心单品,走极简美式复古路线,帽型能修饰脸型,被称为“街帽”代表。Matin Kim侧重有设计感的通勤单品,包和外套以细节和板型吸引对通勤有要求的消费者。品牌在渠道上把明星光环、社交推荐和可触达的价格组合在一起,形成短时间内拉动销量的闭环。

对行业的影响有具体表现。运动品牌也在借韩流做年轻化尝试。阿迪达斯将BLACKPINK成员Jennie与三叶草系列结合,推动芭蕾风潮回潮。彪马带着ROSÉ让某些鞋款回到热搜。美国高端瑜伽品牌alo宣布Jisso为代言人,意在强化时尚属性。安踏的动作尤为明显:把MUSINSA引入中国,与其合资并主导扩张,不仅把韩流元素当作流量入口,也把这些合作写进商业计划,意图通过联名和渠道把年轻客群吸引过来。行业观察者有明确分析。奢侈品与零售研究者周婷指出,品牌与韩国偶像或潮牌联动的目的很明确:制造话题、吸引年轻消费者、将时尚元素注入产品设计。但她也提醒,当前以流量和销售为导向的合作多集中在推动交易层面,品牌建设和深度客户运营没有获得等比例投入。购买韩国潮牌的年轻人追求的是新鲜感和高性价比,忠诚度偏低,消费更换频繁。艾媒咨询的张毅认为,韩国潮流文化在亚洲有风向标作用,运动品牌借助其影响力可以在潮流领域获得短期竞争力,但把渠道外包给潮牌或借力式合作容易造成同质化,且部分韩牌在面料和工艺上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消费者端也有实际反馈支撑这些观点:在小红书上,有用户上传Mardi Mercredi的小雏菊卫衣洗后变形的贴子,阅读量和互动量都很高,这类讨论把关注点从“时髦”拉回到“做工和耐穿”问题上。

历史里有可资借鉴的案例。前几年红透全国的MLB在声量高峰过后逐渐回落,这次韩国潮牌的扩张模式也显示出相似轨迹:快速铺量、靠频繁曝光制造新鲜感、借渠道放大销量。企业的本地化运营决定生存能力。曾一度风靡的Nerdy在去年的运营纠纷后停止中国业务,而近期因经营策略调整关闭部分线下门店的Mardi Mercredi也把“快速扩张+经营调整”的双面写在了现实里。把韩流当作社交货币来用,会带来热度和短期成交;把品牌当作长线投入,要求的是质量、供应链和客户忠诚度的经营。两种取向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

回到那幅办公室里的画面,两个人胸前的花和狗是流行的缩影。Mardi Mercredi用一朵花和一条狗把明星效应、亲民价格、密集渠道结合进日常穿搭;消费者在兴奋地买入时,也把产品的做工、门店的存续写进自己的判断。那次偶遇既印证了韩国潮牌在城市里的可见度,也暴露出这类潮流的脆弱环节:靠流量驱动的热度容易出现峰谷,靠代言堆砌的认知需要用实际产品质量和本地化运营来支撑。那只胸前的腊肠狗和那朵小雏菊仍在继续出现在街头,街头的故事里有热闹也有质疑,日常中的两双眼睛把这一切都看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