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标价1500元却成本75元?ELAND,曾经的“9亿少女的梦”如今何去何从?

ELAND这个品牌,曾经确实凭借其亲民的价格和时尚的设计,成为了很多年轻消费者,尤其是追求潮流的学生群体的心头好,被戏称为“9亿少女的梦”,意指其产品性价比高,深受大众喜爱。
然而,现在ELAND的定价策略和品牌形象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标价1500元,成本却只有75元,这种巨大的价差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关于ELAND品牌和定价策略的变化,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品牌升级:" ELAND可能正在进行品牌升级,试图摆脱过去“廉价”的标签,向更高端的市场迈进。这包括提升产品设计、材质、营销等方面,从而提高产品售价。 "成本控制:" 75元的成本可能只包含了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而1500元的售价则需要考虑研发、设计、营销、渠道、品牌溢价、税收、利润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ELAND在非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得当,也有可能实现高利润。 "市场定位:" ELAND可能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了不同的产品线和定价策略。1500元的羽绒服可能属于其高端系列,面向对价格不敏感、追求品牌和品质的消费者。 "营销策略:" ELAND可能通过饥饿营销、限量发售等方式提高产品的 perceived value,从而支撑较高的定价。
"关于“亏你曾经还是‘9亿少女的梦’”这句话,

相关内容:

#知名品牌标价千元的羽绒服成本仅75元#

标价1598元的羽绒服,实际成本只有75元?近日,韩国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因以次充好被罚。


非涉案羽绒服,为该品牌旗下另一款羽绒服

处罚信息显示,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委托丹东翔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80件羽绒服,并于9月将其中的9件用于在北京部分百货的专柜进行销售。该批次羽绒服成本价为75元/件,专柜标价却高达1598元/件,吊牌溢价竟高达20倍。截至2021年11月3日,这批羽绒服共售出2件,其中1件为抽检售出。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上述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涉及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处以罚款14382元,没收违法所得1322.45元并没收非法财物。

事实上,衣念上海公司旗下品牌产品曾多次被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显示,2021年初,该公司旗下品牌SPAO一款女士羊毛大衣实际面料和里料成分均为100%聚酯纤维,并不含羊毛,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当时对其处以了20万元的罚款。

同年2月、3月和4月,衣念上海公司又多次被罚,处罚原因涉及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对商品性能、功能、产地等表示不准确、不清楚等。细数下来,去年基本每个月该公司都会因各种问题被处罚。



根据天眼查信息统计,衣念上海公司近两年累计被处罚款总金额为24.6万元。

标价1500多元的羽绒服,即便在专柜打7折销售也要卖到1000元以上,成本价只有75元,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韩国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上海公司旗下的品牌涵盖了ELAND、SPAO、Prich、Roem、Plory、Paw in Paw等40多个,这些品牌中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中高端档位,动辄就上千元。




ELAND、Prich曾经更是“9亿少女的梦”,其清爽的海军条纹连衣裙,大红色牛角扣羊毛大衣,学院风格纹衬衣曾经是很多80、90后学生党高攀不起的“梦中情衣”。



从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ELAND等品牌进入快速扩张,门店最多时,ELAND在中国主要城市开有8000多家门店。

发展最盛时,不只ELAND,随便进入北京一家中高端商场,你都会发现整个商场的二层三层都被衣恋旗下的品牌ELAND、SPAO、SCOFIELD、TEENIE WEENIE等承包了,而且还都在C位。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消费观念变化,衣恋风格的时尚也逐渐被淘汰。

2017年,衣恋集团将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出售给中国的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锦泓集团),这一举动被看作衣恋集团后继乏力,走向下坡路开始卖品牌的标志。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衣恋集团销售额首次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这也是该集团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大比例的业绩下滑。与此同时,衣恋集团还启动了关店措施,2020年上半年陆续关闭了韩国大邱、仁川等地的多家门店,甚至还出售了20多家门店停车场的十年期经营权,以此筹集到约合人民币7亿元的流动资金。



近两年,衣恋集团的线下门店出现大规模缩减,甚至在一些商场里已经难觅踪影。商业那点事儿小编发现,即便是线下门店的导购,在推销衣服时也会不断向顾客推广衣恋的线上商城,可见,衣恋集团在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拉动业绩。与此同时,曾经不怎么打折的ELAND们,也早早开启了早春新品的折扣季。


品牌老化、数字化转型迟缓,如今又加上以次充好、质量不佳等问题,ELAND们想要重新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显得困难重重。


- END -


文字|刘卓澜


(部分内容综合界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天眼查、ELAND官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