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为何逐渐滑出“四大”行列?

西凤酒作为“老四大名酒”之一,滑出这个行列,是一个复杂历史、市场、品牌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时代背景与评选标准的变迁:" "“四大名酒”的诞生背景:" “四大名酒”的说法主要形成于20世纪50-70年代,是国家为了表彰和推广优质白酒而进行评选的结果(如1952年、1963年、1979年的评选)。这个评选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与当时的国家计划经济、政治宣传以及特定时期的消费偏好紧密相关。 "评选标准的变化:" 早期的评选可能更侧重于产量、政治意义、以及特定时期的市场表现和产区代表性。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评选或公认的标准逐渐转向市场化、消费者口碑、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西凤酒在早期评选中表现优异,但后续未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
2. "市场竞争的加剧:" "同类酒企的崛起:" 尤其是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品牌的强势崛起,它们不仅在产量和规模上领先,更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上表现突出,赢得了更广泛的消费者认可和市场占有率。 "其他香型的竞争:" 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清香型、浓香型有众多强劲对手,其他香型如

相关内容:

提起西凤酒,可能很多平时不喝酒的人也对这个白酒品牌名称略有印象,这是作为国家在1952年在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四大名酒之一理应受到的待遇。


四大名酒的地位至今持久不衰,这四大名酒分别成为中国白酒最先确立的四大基本香型的典型代表。贵州茅台酒代表的是酱香型,山西汾酒代表的是清香型,四川泸州老窖代表的是浓香型,而陕西西凤酒则代表着凤香型。


茅台酒的生产标准被定为专门的国家标准,泸州老窖的浓香型酒工艺传播到川内川外大江南北,催生众多的浓香型白酒企业,清香型的汾酒则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三年雄踞中国白酒市场第一的宝座,产销量重又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西凤酒独特的香型后来被国家评酒机构专门将其香型单独明确为凤香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看来四大名酒在拥有荣誉那一刻起都奠定了在各自业界的地位。


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产于凤酒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苏轼咏酒等诸多典故。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闻名。


但是近几年来,与同为四大名酒的其他酒品牌相比,西凤酒好像变成了一颗“名酒”家族的遗珠,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的差距都与“名酒”家族其他成员渐行渐远。


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西凤酒渐渐“不名”了呢?


生产模式质疑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几年西凤酒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 吨 、18179.56 吨 和19439.12吨,同期西凤酒基酒的产量 为 9981.70吨 、8809.80吨 和8207.24吨。也就是说,这3年西凤酒外购基酒的比率分别为68.03%、67.36%和70.31%。


其次,西凤酒的成品酒采取自主生产与合作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公司指定成都龙宇酒业有限公司、哈尔滨老白酒厂作为合作厂商。2015年-2017年,西凤酒合作生产产品分别占总销量的 31.83%、37.21%和36.44%,也就是西凤酒三成以上的产品都是“贴牌”的。


据了解,外购基酒和委托生产,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在销量大于产能时采取此种策略,实际上,西凤酒的产能利用一直都未达到设计产能的七成。


有业内人士称,西凤酒这种上游产品外购基酒,下游产品委托生产的生产模式,为产品品质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这些年来也频繁有消费者反映,西凤酒的口感不如从前了。


产品品类复杂,市场定位不清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凤酒在过去有1500多个产品,目前也有将近600多个产品,即使是重新梳理产品线,剔除那些非凤香型低端产品之后,西凤酒目前在市面上的品牌也至少有上百个,一个知名名酒拥有这么多的子品牌,在国内白酒行业是非常少见的。


据了解,西凤酒80%以上的销量来自合作生产,即贴牌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西凤酒品牌的混乱的现象,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哪种品牌的西凤酒,变得十分茫然。


过于依赖本土市场


据相关资料显示,西凤酒在陕西的销售额将近占所有销售额的七成。口感独特的西凤酒早已成了老陕们的心中挚爱,但相比同样对本土市场十分依赖的汾酒、洋河,西凤酒对省外市场拓展的动作好像为起到明显作用。


老名酒西凤也意识到了自己渐渐失去“名”气的事实,抓住老名酒复兴的机遇,制定了相关策略来应对当下的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品牌建设方面,西凤正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端化、全国化”战略,品牌影响不断深入,市场张力不断扩展。


产区建设和产能基础方面,中国凤香型白酒产区建设已经进入加速期,西凤酒的3个万吨级新制酒车间,近期将同步立窖、同步生产,西凤“缺酒”的时代已经终结。


产品架构方面,西凤已经确定了以红西凤为主导的核心产品体系,持续聚焦大单品工程,保护经销商最大利益,打造主营产品竞争力。


2020年,西凤自营产品实现了100%的翻量增长,创造了西凤企业发展史上又一辉煌的成就。


老名酒复兴的信号已经初步崭露头角,到底能否实现复兴,还要看西凤酒接下来在各个方面努力的结果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若有来源标注、版权图片或其他侵权问题,请在文章发布后的30天内与本号联系,核实后,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