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韩国潮牌,收割完北上广就跑”是对韩国潮牌在中国市场行为的一种比较形象和带有批评意味的描述。它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和观察者对一些韩国潮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看法,认为它们:
1.  "目标明确,重点在中国一线市场:"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拥有庞大的、对潮流文化接受度高且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群。这些地区是国际和本土潮牌竞争和获利的核心区域。
2.  "快速扩张,但可能缺乏长期深耕:" 一些韩国潮牌进入中国市场时,可能会利用其品牌知名度、设计风格或营销策略,快速开设门店、线上铺货,迅速从一线市场获取利润。
3.  "利润导向,而非长期扎根:" 这种“收割”的印象,暗示这些品牌可能更看重短期内的销售额和利润,而不是建立长期的、深入本土市场的品牌根基。它们可能利用中国市场的“潮牌热”来获利。
4.  "可能存在水土不服或策略调整:" 随着竞争加剧、中国本土潮牌崛起、消费者口味变化或政策环境调整(如之前的跨境电商监管政策),一些早期进入的中国市场策略可能不再有效,品牌可能会选择收缩、调整策略,甚至退出。这也会被解读为“跑掉”。
"然而,这种说法也可能过于简化了情况:"
   "并非所有韩国潮牌都如此:" 有些
相关内容:
上海写字楼里,两位新同事的相遇,因胸前并排的四只眼睛而变得奇妙。两只属于人,另外两只来自一条印在T恤上的腊肠犬。这条狗,是韩国潮牌Mardi Mercredi的标志。这个以小雏菊和腊肠犬闻名的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两年内,就撬动了近六亿元的营收。它的天猫旗舰店里,几款基础卫衣与T恤的累计销量逼近二十万件,而在拼团平台上,仿款与同款的销量数字更是飙升至两百万件。

Mardi Mercredi的爆红并非孤例。从安福路到三里屯,从线上社区到线下商场,一股来自韩国的时尚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渗透中国年轻人的衣橱。这股风潮的强度,让人恍惚间回到二十年前,那个全民追逐“韩版服饰”的年代。历史的轮回似乎在时尚界格外精准,只是这一次,浪潮来得更加迅猛,也更加商业。
这股韩流的背后,站着K-POP的全球影响力。明星同款是引爆市场的万能公式。BLACKPINK成员Jennie钟爱的Rest & Recreation牛仔裤,在社交平台上创造了数千万的浏览量,一条链接就能拼出数千条销量。金高银身上那件Mardi Mercredi卫衣,则直接将品牌与“松弛感”画上等号,成为都市青年向往的日常状态。迪丽热巴、杨幂等顶流明星的日常穿搭,更是将emis的棒球帽、Matin Kim的外套变成了潮流风向标。明星效应将品牌符号转化为一种社交货币,拥有它,仿佛就离光鲜的偶像生活更近了一步。

然而,仅有光环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商业帝国。韩国潮牌精准地捕捉到了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核心诉求:用可负担的价格,买到一种体面的时尚感。Mardi Mercredi的卫衣定价在三百元左右,T恤仅一百六十元。这个价位,让它得以入驻万象城这类高端商场,与动辄数千元的奢侈品牌为邻,形成一种“轻奢”的错觉。消费者用相对低廉的成本,完成了一次对潮流身份的确认。
这些品牌深谙“少即是多”的道理。它们不追求产品线的庞杂,而是聚焦于单一爆款,用极具辨识度的设计占领用户心智。Mardi Mercredi的雏菊与腊肠犬,emis的字母棒球帽,Matin Kim的设计感托特包,都遵循着同样的逻辑:一个强烈的视觉符号,一个清晰的风格定位。这种“小而美”的策略,让它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被迅速记住和传播。

线下扩张的速度同样令人咋舌。emis从上海新天地的快闪店起步,迅速将中国首店落在淮海中路,随后在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的核心商圈完成布局。Rest & Recreation更是在半年内进驻十余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这种闪电战式的扩张,得益于成熟的本土化合作模式。曼多亚(MANTOVA)这类专业代理商,为Mardi Mercredi、Rest & Recreation等品牌在中国的孵化和运营提供了捷径。更深度的资本合作也已展开,安踏与韩国潮流电商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百家门店,意图将韩国的潮流生态完整地复制过来。
国际运动巨头同样嗅到了韩流的价值。阿迪达斯凭借与BLACKPINK的合作,让三叶草系列重回时尚焦点;彪马借力ROSÉ翻红经典鞋款;瑜伽品牌alo则通过签约韩国偶像强化其时尚属性。安踏投资MUSINSA,被外界解读为对自身非运动业务线和Z世代客群短板的一次战略性补足。运动品牌希望通过韩流,打破专业运动与大众时尚之间的壁垒,加速品牌的年轻化进程。
但这门看似热闹的生意,根基或许并不稳固。韩流的本质是围绕新鲜感与流量的快时尚循环,来得快,去得也快。曾经风靡全国的MLB,如今声量已逐渐减弱。Nerdy品牌因运营纠纷黯然退场,Mardi Mercredi也传出了调整线下门店的消息。消费者的忠诚度极低,他们追逐的是潮流本身,而非某个固定的品牌。
质量问题也开始浮现。社交平台上,关于Mardi Mercredi卫衣洗涤后变形的吐槽获得了上万点赞,引发了对品牌工艺的广泛质疑。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合作多停留在流量层面,而非品牌建设。韩流文化虽能带来时尚感,却也可能限制品牌的高端化发展。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也认为,韩国潮牌在工艺和面料上的精细化程度有限,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韩国潮牌这把火,看似烧得正旺,实则比表面看到的要虚得多。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中国消费市场的渴望与焦虑:年轻人渴望通过服饰表达自我,寻求身份认同,同时又对价格高度敏感。韩国品牌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但当新鲜感褪去,当消费者开始审视衣服本身的面料与剪裁,这股由流量和符号构筑的浪潮,还能在中国市场停留多久?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条洗过一次就变形的腊肠犬T恤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