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近期中国某地发生淘金热和官方回应的新闻摘要。这类事件通常涉及非法开采、环境破坏以及地方政府的快速反应。
"新闻摘要:"
近日,中国某地(具体地点可能需要查阅最新新闻报道,例如有报道称是湖南郴州资兴市)一处河道内突然聚集了大量人员,他们正冒险进行淘金活动。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淘金场面十分壮观,部分淘金者声称通过简单的淘金盆,在一次操作中就淘出了超过5克的黄金。
这一现象迅速引发关注,被称为“金价爆了”。淘金热的兴起,一方面可能源于近期金价走高,刺激了部分人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当地存在一定的金矿资源有关。
然而,这种行为通常具有极大的风险和危害:
1.  "非法开采:" 大多数河道淘金属于非法行为,破坏矿产资源管理秩序。
2.  "安全隐患:" 沿河淘金往往在河道、滩涂等危险地带进行,易发生溺水、滑坠等事故。
3.  "环境破坏:" 淘金活动会严重破坏河床地质结构,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和河流景观。
事件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公安等)已紧急介入,并发布官方回应:
   "强调非法性:" 明确指出河道淘金属于非法采矿
相关内容:
10克金条上午还是9280元
下午变成了10218元!
一地又出现“淘金”热
引发当地紧急回应
近日
有关“黄金”的话题
屡次冲上热搜

11月1日晚上,很多人发现仅仅一下午时间,1000元/克以下的投资金条和金豆几乎消失不见,目前在售的少数金条和金豆普遍涨到了1000元以上,部分品牌金条超过1200元/克,甚至比黄金首饰还贵。
随着11月1日上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已经悄悄影响投资金条市场——当天下午不少品牌投资金条或下架或全面上调售价。
金价的波动
也引发“淘金”这一现象的出现
一地河道多人冒严寒淘金
“凌晨1点还有人”!
据报道,11月2日,有甘肃陇南网友发布一河道视频,称有人在河道内淘金。
该视频配发文字称:“凌晨一点,河里泡的全是人,气温只有4℃,有人一盆就出了5克多。”

有当地知情人介绍,上述数十人淘金的场面发生在陇南康县城区的燕子河,这条河历史上存在砂金矿脉的记录。


康县政府办工作人员称,明确禁止个人的淘金行为。记者核实,当地政府及自然资源局已多次发布公告,严禁任何非法淘金活动,违者将面临罚款、没收所得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



昨天下午,康县公安局有关人员介绍,这几天已经接到河里有人淘金的警情,因为影响河道清理施工,有施工人员也报过警,民警已到现场巡逻劝离,后期可能还会有人来,也给管理淘金的其他部门打过电话加强管理。
此外,今年6月,康县城关镇政府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守护河道安全——城关镇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为》。文章称,甘肃陇南康县城关镇执法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城关镇境内燕子河河道出现群众使用工具非法采金行为,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还对河道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为了坚决遏制流窜非法采金行为,确保河道内水生态环境干净、整洁、安全,城关镇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迅速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动,初见成效。
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郭聪律师表示,黄金属于国家规定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很多淘金者觉得,在河道淘点砂金只是个人行为,但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
综合极目新闻、百姓关注、央广网、话匣子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