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博尔IPO双重挑战,服饰系列业绩“喜忧参半”答卷揭晓

我们来探讨一下坦博尔(Tangboor)在IPO过程中可能呈现出的“双面”答卷,尤其是在服饰系列方面。IPO路演和招股书中通常会展示积极的一面,以吸引投资者,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也可能被淡化或呈现另一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这种“双面性”:
"一、 亮眼的“正面答卷”(IPO宣传重点):"
1. "增长与规模:" "积极面:" 强调服饰系列(特别是男装)的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的提升,销售规模的显著扩大。可能会展示高营收和利润增长数据,证明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双面”考量:" 高增长是否可持续?是否存在透支未来的风险?增长是否主要依赖价格或特定市场,利润率是否健康?
2. "品牌与设计:" "积极面:" 突出服饰系列的设计风格(如运动休闲、潮流元素),强调其时尚感和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可能会展示明星代言、联名合作等品牌建设成果,提升品牌形象。 "“双面”考量:" 设计潮流具有时效性,一旦过时可能影响销售。品牌形象建设投入巨大,效果能否持续?是否存在同质化竞争风险?
3. "渠道与市场:" "积极面:" 展示线上线下融合的

相关内容:

营收三年翻倍,线上增速第一,但同时,营销费用吞噬近四成收入,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485天。

撰稿小豹,全文3000字,欢迎点击文首订阅豹速科技财经。

最近,户外服饰品牌坦博尔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是其继2015年挂牌新三板又退市后,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据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零售额计,坦博尔已成长为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

从羽绒服生产商到“户外品质生活品牌”的战略转型,推动坦博尔营收从2022年的7.3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不过,高增长光环之下,净利率下滑、存货激增、营销费用高企等问题,也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1

业务转型:从羽绒服到户外品牌

坦博尔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服装企业转型的典型样本。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创始人王勇萍、王丽莉夫妇收购青州青远鞋业有限公司,随后吸纳苏北一家羽绒服厂的300多名技术人员,正式步入羽绒服领域。

1999年切入羽绒服赛道,坦博尔在此后二十余年里奠定了其在冬季服装市场的一席之地。

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坦博尔宣布战略转型为“户外品质生活品牌”,这一转变恰逢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爆发前夜。

随着疫情后户外运动热潮兴起,徒步、登山、露营等户外活动成为新时尚,专业户外服饰需求激增。

为支持新定位,坦博尔推出三大产品系列:顶尖户外系列、运动户外系列和城市轻户外系列。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产品体系共包含687个SKU,覆盖不同价格带和功能需求。

从收入结构看,城市轻户外系列成为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68.2%。

而高端产品线——顶尖户外系列虽然增长显著,从 2022 年的 0.4% 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4.6%,但对营收贡献仍有限。

转型效果直接体现在营收增长上。

2022年至2024年,坦博尔营收从7.32亿元增至13.02亿元,几乎实现翻番。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6.58亿元,同比增长8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

财务表现:高增长与低效率并存

坦博尔的财务数据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营收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坦博尔利润分别为8577.4万元、1.39亿元、1.07亿元和3593.7万元。

净利率从2022年的11.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盈利能力承压迹象明显。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高端产品线的毛利率不升反降。

2025年上半年,顶尖户外系列的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71.2%下降至60.1%,运动户外系列和城市轻户外系列的毛利率也分别下降8.4和5.9个百分点。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坦博尔在高端市场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可能为抢占市场采取了降价促销策略。

营销费用高企是侵蚀利润的主要原因。

2022年至2024年,坦博尔销售及分销开支从1.99亿元激增至5.08亿元,营销费用占总收入比例从27.3%升至39%。

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增至39.7%,意味着公司每收入100元,就有近40元用于营销。

对比行业平均水平,坦博尔的营销投入明显偏高。

高昂的营销费用虽然换来了短期增长,但长期来看,这种“输血式”增长恐怕也难以持续。

存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截至2025年6月30日,坦博尔存货规模达9.31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242天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485.4天。

相比之下,安踏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36天,李宁为61天,同为户外品牌的伯希和2024年周转天数为213天。

485天的存货周转天数远超行业健康水平,这不仅占用大量营运资金,还面临存货减值风险。

3

渠道变革:线上驱动与平台依赖

坦博尔的渠道结构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曾经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公司,如今线上业务已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2022年至2024年,坦博尔线上渠道收入从2.26亿元大幅增至6.26亿元,线上收入占比从30.9%提升至48.1%。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进一步升至52.7%,首次超过线下渠道。

线上渠道的爆发式增长尤其引人注目。

2025年上半年,坦博尔线上收入达3.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8.5%。

据灼识咨询数据,以2024年在线零售额计,坦博尔已成为中国十大专业户外服饰品牌中在线零售额增长最快的品牌,同比增长80.3%。

然而,对线上渠道的高度依赖是一把双刃剑。

坦博尔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营销和销售活动大量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及社交商务平台。

若平台政策调整,如佣金上涨、流量分配变化,或竞品营销投入增加,可能直接影响营收稳定性。

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已成为行业共识。

随着户外赛道竞争加剧,各大品牌纷纷加大线上投放力度,获客成本水涨船高。

坦博尔线上收入占比已超五成,且高度依赖第三方平台,这种模式在长期内的可持续性存疑。

线下渠道方面,坦博尔正进行优化调整。

坦博尔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从 2022 年的 62.7% 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43.3%,但线下渠道作为品牌体验和用户触达的重要场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坦博尔面临的重要课题。

4

上市前景:资本市场的考量与未来挑战

坦博尔此次冲刺港股,是年内第二家启动资本市场布局的本土户外服饰品牌,此前伯希和已于2025年4月递交港股招股书。

户外品牌上市潮背后,是竞争窗口期的缩短。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专业户外服饰行业规模将从2024年的131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2871亿元,其中本土品牌增速更为显著,预计从2024年的573亿元增至2029年的137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9.1%。

巨大市场空间吸引众多参与者,行业竞争格局分散。2024年前十大品牌市场份额合计仅占24.3%。

坦博尔面临双线作战:一方面要与伯希和、凯乐石等专业户外品牌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安踏、李宁等运动品牌巨头以及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的“跨界”竞争。

在此背景下,坦博尔IPO前的一些举措引发市场关注。

递表前夕,公司宣派并支付了约2.9亿元的股息,而其上一次向股东派息还是在2022年,总额为3500万元。

大额分红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发生明显变化: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7.41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8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54亿元降至2601万元;同时银行借款增至2.31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上升。

从募资用途看,坦博尔计划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升级、供应链优化等方面,这些确实是公司当前短板所在。

但资本市场是否会为坦博尔的“户外故事”买单,还需综合考量。

坦博尔的港股IPO,恰逢中国户外运动市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同时,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参与率接近30%,为行业提供广阔空间。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徒步、登山、露营、滑雪等户外活动已从专业小众领域迅速走入大众日常生活,催生出一个规模超千亿且持续高速增长的广阔市场。

然而,坦博尔面临的竞争格局异常复杂且严峻。

国际巨头如始祖鸟、北面等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技术优势盘踞高端市场;安踏、李宁等国内运动品牌巨头依托成熟的渠道与营销网络,正大力拓展户外产品线;

同时,一大批主打细分领域或极致性价比的新锐品牌也在不断涌现,通过数字化营销抢占消费者心智。

此外,市场同质化现象初显,产品创新与供应链效率成为制胜关键。

因此,坦博尔的此次IPO,既是抓住时代机遇、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品牌升级、渠道扩张和技术研发的关键一跃,同时也意味着它必须直面更为严苛的市场审视与竞争压力。

面对前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坦博尔需要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不仅能够实现营收增长,更能建立健康的盈利模式、高效的运营体系和差异化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