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改革裂变传奇,铸就蜚声全球的商贸奇迹之林

这是一篇关于浙江义乌改革裂变记,打造蜚声世界的商贸之林的文章,旨在展现其发展历程、关键举措和辉煌成就:
"浙江义乌改革裂变记:打造蜚声世界的商贸之林"
在东海之滨,镶嵌着一颗璀璨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从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如今拥有6200多家市场经营主体、240多个行业、40多万个单品,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蜚声全球的商贸巨擘,义乌的“改革裂变”之路,谱写了一部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史诗。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也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义乌模式”。
"一、敢为人先:改革破冰,点燃发展引擎"
义乌的腾飞,始于一次次石破天惊的改革。
"“四自”改革破藩篱:"上世纪80年代末,面对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商品短缺的困境,义乌人率先冲破体制壁垒,实行“自主经营、自由买卖、自行定价、自行运输”的“四自”经营模式。这一看似简单的变革,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市场建设聚人气:"1982年,第一个贸易专业市场在义乌应运而生。义乌人没有满足于“小打

相关内容:

“中欧班列”义乌铁路口岸 饶雨蒙 摄

中新网义乌9月27日电(记者 邵燕飞 实习生 饶雨蒙)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义乌以“鸡毛换糖”,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显山露水,尤其在过去六年,作为国贸改革试点以来,形成了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2016年义乌的外贸出口额比2010年增长了10倍,开通了“义新欧”中欧班列9条线路,拥有各类经济主体35.24万户,现有各类涉外机构5300多家。如今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商品经济的海洋。

起重机升降集装箱 饶雨蒙 摄

“五区”并发打造进出口商贸载体

面对着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全景展示图,五个区的跨度之广令人为之惊叹,若每个商位驻足三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算,需要一年多才能看完。

市场是义乌发展的根本。面对“外商流”,义乌开放胸怀,促进国际贸易繁荣。据市场工作人员王璐介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既是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也是全球产品的集散地。”

“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使得义乌成为进出口商贸的巨大载体。义乌国际商贸城开设有10万平方米的进口商品馆,累计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种境外商品,而义乌国际商贸城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市场外向度已高达65%。

据悉,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就有50多万人次,其中包含了100多个国家。在这640余万平方米的市场中,汇集了210多万种商品。

西班牙进口馆 饶雨蒙 摄

“钢铁驼队”起航打开贸易往来大门

在义乌国际商贸进口馆5区的西班牙商品馆中,挂着的牌子上面写着“中欧班列批发购物中心”。

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展厅主管张睿智介绍,“中欧班列的开通也带给我们便利,以前货物船运,从西班牙到义乌要45天,有了中欧班列只需要15天。”

据悉,“义新欧”中欧班列是中国唯一一条民营的中欧班列,承办“义新欧”的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助理简思维介绍,“‘义新欧’班列每一趟车50节车厢,基本全装满,运载的基本就是小百货,服装布料,我们主要帮助小商品市场的前后端贸易服务。”

简思维表示,自2014年开通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目前已成为运行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中国制造元素最鲜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班列。

据悉,截至2017年7月底,“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往返运行220次,17814个标箱。

“互联网发动机”涌现电子商务新业态

30年前,以小商品为支点,义乌撬动世界大市场。如今,以电子商务为支点,义乌市场抢抓“互联网+”机遇,继续引领线上小商品的潮流。

陆港电商小镇位于义乌市城西,商务办公区、公寓区和商业配套服务区一应俱全,陆港电商小镇运营科科长季达伟表示,陆港电商小镇是整合电商全产业链,聚集“互联网+”骨干企业,助力打造成为电商集群生态圈。

季达伟认为陆港电商小镇在未来的发展尤为可观,“因为‘中欧班列’,具有良好的物流优势,同时还拥有商贸者产业集群。”

线上线下融合共生,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义乌,最能感知全球市场的温度,从境内到境外,弹指之间买卖全球,跨境电商正成为义乌小商品最时髦的营销方式。

“今后,陆港电商小镇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将加速促进产业提升,以提供模式灵活、合作高效的发展环境。”季达伟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