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王传奇陨落,从巅峰鞋王到消失的足迹

这是一篇关于阿迪达斯 Yeezy 系列中“阿迪王”(Adi King)及其后续款式的演变,从巅峰到逐渐淡出的“消亡史”:
---
"阿迪王消亡史:从“宇宙巅峰”到“查无此鞋”"
在球鞋界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鞋款能凭借其独特的设计、文化影响力或仅仅是稀缺性,达到现象级的巅峰,然后又迅速消失在时间的迷雾中。“阿迪王”(Adi King)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辰之一,它的兴衰史,堪称一个时代的缩影。
"第一章:横空出世,“宇宙巅峰”的加冕"
"诞生背景:" 阿迪王诞生于 2015 年,是阿迪达斯与 Kanye West(肯德里克·拉马尔)的 Yeezy 品牌合作的早期重要成果。在那个 Yeezy 风潮席卷全球的时期,任何与 Kanye 搭界的阿迪达斯产品都自带光环。 "设计理念:" 阿迪王的设计极具颠覆性。它采用了当时非常前卫的“无舌设计”(Tongueless),鞋面由一块巨大的、带有三条 M 字形缝线的网眼材料构成,视觉上简洁、流畅,极具未来感。中底是标志性的 Boost 鞋底,提供了出色的缓震。

相关内容:

有这么一个山寨鞋服品牌,你可能没穿过,但一定听过。

它曾是一段时间的中文互联网笑料。

它巅峰时期年销售额4亿元,净利润超过1亿元,在全国有近3000家门店。

它还是西甲联赛首家中国赞助品牌;2012年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并赞助了华盛顿奇才队、丹佛掘金队等多支NBA球队。

它就是号称凑够7双可以召唤神龙的阿迪王。

还记得当年阿迪王横行的时候,年少无知的我问同学阿迪和阿迪王哪个要更好一点,同学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说:当然是阿迪王好咯!毕竟是王!

那么这个神奇的品牌有着怎样的故事,后来又去哪了呢?

01

时间拨回到1993年。

彼时的福建泉州正掀起外贸代工的热潮,聚集了大批以外贸代工为主的鞋服企业。

当前我们熟知的很多运动品牌,均以此起家,比如安踏、特步、鸿星尔克等。

阿迪王的创始人丁建辉,正是在这个时候创建了以外贸代工为业务的福建华珠鞋业有限公司。

随着时间发展,泉州的同行一个个都开始转型做品牌,混得风生水起。

丁建辉心想自己不能就这样一成不变,于是在2006年二次创业,华珠鞋业摇身一变,化为阿迪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他把阿迪达斯的正三角翻转搞成了一个倒三角。

把阿迪达斯的slogan“没有什么不可能”翻译一下,改成“一切皆可改变”。

刚一成立,阿迪王就组建了22个大区的经销商疯狂开店,势必要抢占三线到十八线小城市的市场。

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阿迪王却销量惨淡,毫无知名度。

原因在于当年的泉州有太多运动品牌同行了,他们起步更早,基本瓜分完了市场所有的蛋糕。

头部的比如安踏,刚刚完成从代理到自营体系的建立,在二三线城市拥有极高的覆盖率,甚至把阿迪达斯都抛在了身后。

腰部的有匹克、鸿星尔克、361°等,在国际巨头的夹缝中,也抢得了5%左右的市场份额。

哪怕混得差一点,例如乔丹、德尔惠、沃特等,同样有不错的知名度。

姗姗来迟的阿迪王,一没技术二没渠道三没品牌,在这片红海里,几乎只有死路一条。

为了挽救阿迪王,丁建辉想到了个独特的玩法。

这里穿插下背景,在那个年代,国产运动品牌普遍喜欢山寨模仿,从品牌到产品甚至广告宣传和发布会,都去致敬国际巨头。

部分闯出来的品牌,则会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竭力摆脱曾经的黑历史。

阿迪王则是其中的一股清流。

或许是因为它当时已经被阿迪达斯告上了法庭,所以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决定把山寨进行到底。

但是呢,丁建辉没钱,它没办法在电视广告、报纸软文、街头路演,抑或是一般的新品发布会上碰瓷国际品牌。

于是他剑走偏锋,选择了以山寨为话题核心,搞低成本的网络炒作。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短视频,大家网上冲浪更多用论坛。

2009年初,丁建辉的计划正式实施。

猫扑网突然出现一个神贴,名为《我今天见一个牌子叫“阿迪王”》

全文不过60余字:“我今天见一个运动鞋的牌子叫‘阿迪王’,人家的口号是‘一切皆能改变!’我的天呀,这天下还啥人都有,啥牌子都有,啥口号也都有,并且都是学别人的……”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该网友还贴上了阿迪王专卖店的图片。

这里再说一个背景,猫扑网是国内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网上论坛之一,当年的影响力不亚于现在的抖音。很多古早的网络名梗,例如“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犀利哥”、“芙蓉姐姐”、“奶茶妹妹”等都源自猫扑。

所以《我今天见一个牌子叫“阿迪王”》这个帖子在有意的流量推广下,毫不意外的火了,猫扑上很多人开始恶搞传播类似的神贴。

比如《他用耐克踩了我的阿迪王》、《为了阿迪王,我差点断送家人性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双阿迪王》、《我终于按揭买了阿迪王》、《今天我给一个穿阿迪王的人擦了鞋》。更有网友在那个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板有眼的写出《最新消息,阿迪王出3000万亿美元救市》,为阿迪王再填传奇色彩。

这些帖子如同现在的爽文小说一样,节奏极快传播甚广,一下子打开了阿迪王的知名度。

当然这还不够,随着恶搞愈演愈烈,网友已经不满足于写贴子,反而玩起了张冠李戴混淆视听。

彼时凭借《超级女声》出道的李宇春,因个人形象被调侃,成为网友的造梗对象。

于是就有人用拙劣的PS技术,把李宇春和阿迪王联系在一起。

海报上那句“为人不穿阿迪王,遍称英雄也枉然”的标语,让人虎躯一震。

更有人直接喊出“纯爷们就该穿阿迪王”的口号,一度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口头禅。

除了李宇春被无故迫害之外,还有CBA的运动员李楠也无辜躺枪,阿迪王被宣传成了CBA级别的运动装备。

就连阿迪王的百度百科,也被网友三番五次的修改,编纂为:可以和阿迪达斯平分秋色甚至超而越之的奢侈品品牌。

发展到最后,阿迪王已然成为被无限神化、无限赞美的品牌,很多圈子都开始受到影响。

比如2010年6月3日,趁新裤子乐队与摩登天空解约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时,无解音乐网采访了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

记者问庞宽新裤子对商业化的看法。庞宽直言:“我们想代言阿迪王。”

一句话掀起了阿迪王在音乐圈驰骋的号角。

02

至此为止,阿迪王品牌的网络炒作初战告成,一写不明所以的小镇青年,真把阿迪王当成了阿迪达斯的高端品牌。

其销量也节节攀升,成为下沉市场不折不扣的鞋届话事人。

赚到钱后,阿迪王逐渐有了正经运动品牌的样子,开始拍广告搞赞助。

但让人没想到是,阿迪王登上央视的首个广告片,竟如此雷人。

这则画面还算精美但创意几乎是阿迪达斯翻版的广告是这样设计的:

一道闪电划过夜空,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凭空生出一个无比膨胀的篮球。

紧接着大球以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势炸裂开来,一位山寨NBA球员,用便秘姿势大喊一声:「阿迪王!I'm coming!」

然后在空中跨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用乔丹的起跳姿势将月亮扣进篮筐。

场景的最后,山寨球员霸气回眸,篮筐被炸成碎片,接着字幕加画外音出现:一切皆可改变。

据说这条广告由于太鬼畜,且主角每次出场都喊一句I'm coming,导致主角被人戏称为“艾抗米”。

甚至“艾抗米”还被编造了很多故事,被视为和乔丹、科比之后的篮球巨星。

当然,雷人广告不止这一个,还有同样剧情山寨的“火星撞地球”和“为什么追我,我要急支糖浆”

总之,论电视广告的下限,阿迪王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看到这,是不是感觉实在太粗俗,难登大雅之堂。

其实不然,阿迪王在2011至2012年,先后赞助了西甲联赛、NBA,以及伦敦奥运会相关代表团和赛事。

虽然赞助的球队名气一般,但对于一个山寨品牌来说,已经是巅峰了。

在此背景下,阿迪王名气爆棚,门店一夜之间填满二线开外城市,2012年销售额超4亿,净利润超1亿,给人一种即将在大陆市场超越阿迪达斯的气势。

然而超越没等来,却等到了阿迪达斯送来的官司。

其实自2008年,阿迪达斯就对阿迪王发起了侵权诉讼,但阿迪王总是一副置之不理的态度。

甚至创始人丁健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还高傲挑衅:阿迪王最近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如果是山寨货,怎么可能会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呢?

但在2012年,受中外乔丹品牌大战影响,阿迪王和阿迪达斯的纠纷再次升级。

我们无从得知双方到底发生了什么,结局是2013年5月,双方庭外和解。

阿迪王除了保留apon英文标识外,从此禁用三角LOGO以及“阿迪王”这三个字,阿迪达斯也不再索要上亿侵权赔偿。

03

不过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品牌名和logo不能用了,重新换一套不就完事了。

很快阿迪王的新形象出来了,依旧山寨风,不过山寨对象改成了安德玛。

后续的门店、产品、包装物、宣传物流等,全都改成了酷似安德玛的logo,经营一切照旧。

就连广告代言也有序推进,一会说要签约杨幂,一会又要赞助张涵予和王珞丹的电影。

就当大家以为蹭上安德玛的阿迪王还能东山再起的时候,没想到仅仅一年就凉了。

主要原因是安德玛彼时在国内不火,没啥热点可蹭。

2015年,丁健辉退出阿迪王公司。

没了灵魂人物,阿迪王再也无法折腾起来,从此彻底熄了火,接盘人打了几场官司后成为老赖,整个公司也在2021年被强制吊销。

目前咱们在网上还能买到所谓阿迪王的鞋子,那都是小作坊贴牌的,和当年的阿迪王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你还能找到曾经的绝版战靴,说不定挂在小黄鱼上真有人愿意重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