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对!一上来就谈产品确实容易把客户吓跑,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建立连接和信任才是第一步。
这里有5个销售破冰技巧,帮你用3分钟抓住客户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和你聊聊,而不是直接挂断:
"核心思路:"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展示你的好奇和帮助意愿,而不是索取。
"技巧一:好奇提问式问候 (The Curiosity Hook)"
"做法:" 不要直接说“您好,我是XX公司的XX,我们做XX产品”,而是先问一个与客户可能相关的、开放式的问题。
"话术示例:"
“您好,请问您最近在忙些什么,或者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在XX方面(比如提高效率、解决某个痛点)的挑战呢?”
“您好,我是XX。我们注意到像您这样的公司(或者您所在的行业)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XX(比如数字化转型、成本优化)的新趋势,不知道您这边有留意到或者有什么想法吗?”
"目的:" 这个问题把焦点放在客户身上,表明你对他们的情况感兴趣,而不是只关心你的产品。客户通常会愿意回答一个他们自己正在思考或关心的问题。
"技巧二:价值主张式赞美 (The Value-Led Compliment)"
"做法:" 真诚地发现并赞美客户身上与你们业务相关的积极特质或
相关内容:
做销售最尴尬的场景是什么?我猜很多人会说:“刚跟客户打招呼,他就低头玩手机;想聊产品,他一句‘我先看看’就把话堵死。”
其实不是客户难搞,而是你“破冰”的方式错了。所谓破冰,不是让你“说个笑话逗客户开心”,而是在3分钟内,让客户觉得“你不是来推销的,是个能聊得来的人”。这5个我用了20年的破冰方法,从To C到To B都能用,今天毫无保留分享给你,看完就能落地。
一、“场景观察法”:从客户身边的事切入,比“您好”管用10倍
很多销售一见面就说“您好,我是卖XX的”,客户一听就有防备心。其实最好的破冰,是从客户“当下的场景”入手——比如他手里拿的东西、身边的环境,找个小话题开启对话,客户既不会反感,还容易接话。

我之前带过一个卖母婴用品的新人小李,刚开始见客户总冷场,后来用这个方法,破冰成功率直接翻倍。
有一次,她在商场遇到一位抱着宝宝的宝妈,宝宝手里拿着一个咬胶。小李没直接说“我卖母婴用品”,而是笑着说:“宝妈,您家宝宝这个咬胶看着质感挺好的,我家娃之前买的咬胶总掉毛,您这个在哪买的呀?”
宝妈一听,马上接话:“就在前面那家店买的,确实挺软的,宝宝也喜欢咬。”接着两人就聊起了“宝宝用咬胶的注意事项”,聊了5分钟后,小李才说:“其实我是做母婴用品的,最近刚到了一批无异味的硅胶咬胶,比您这个还耐啃,等下可以给您看看样品。”宝妈很自然就答应了,最后还买了两盒。
实操要点:
- 观察的“场景细节”要具体:别问“您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太笼统),要问“您手里这个保温杯看着挺精致,是专门给宝宝装水的吗?”(具体且关联客户需求);
- 别带“推销感”:先以“请教、分享”的语气开口,比如“我发现您选的这款沙发面料很特别,您是更看重耐脏性吗?我也在帮朋友选沙发,想跟您取取经”。
二、“共同点破冰法”:找到“我们都一样”的话题,快速拉近距离
人对“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会天然放下防备。比如你们都是宝妈、都喜欢运动、都在同一个小区,甚至都吐槽过某个行业的问题——找到这个共同点,就能快速打开话匣子。
我有个做企业软件销售的朋友老陈,他最擅长用这个方法破冰。有一次,他去拜访一家做电商的客户,刚进办公室,就看到客户桌上放着一个篮球模型。
老陈马上说:“王总,您也喜欢打篮球啊?我上学的时候是校队的,现在每周还跟朋友打一次,就是体力不如以前了。”
客户眼睛一亮:“是吗?我也每周打!不过最近总加班,好久没打了。”接着两人就聊起了“哪个球星厉害”“哪里的球场性价比高”,聊了10分钟后,再聊软件采购的事,客户明显配合多了,最后还主动说:“你们的方案我先看看,下周咱们再细聊,到时候可以约着打场球。”
实操要点:
- 共同点从“细节”里找:客户的朋友圈(比如发了健身动态)、办公室的装饰(比如挂着马拉松奖牌)、聊天时提到的信息(比如“我家孩子在XX小学上学”);
- 别强行找共同点:如果客户说“我不喜欢运动”,别硬说“我也不喜欢”,可以转话题:“那您平时休息的时候,喜欢做点什么呀?”
三、“价值前置法”:一开口就给客户“好处”,他没理由拒绝你
客户最关心的是“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如果一见面就告诉客户“我能帮你解决某个小问题”,他不仅愿意跟你聊,还会主动跟你聊。
我之前卖办公家具的时候,经常用这个方法破冰。比如遇到客户说“我就是随便看看”,我不会说“没关系,您慢慢看”,而是说:“哥,没关系,您随便看。对了,我整理了一份‘办公室桌椅高度搭配指南’,很多客户说按这个调桌椅,员工腰不疼了,工作效率也高。您要是需要,我可以发您一份。”
几乎所有客户都会说“好啊,谢谢”,接着我就会说:“那您方便加个微信吗?我现在发给您。对了,您办公室的桌椅,员工平时有没有说过不舒服呀?”客户就会顺着话题聊起来,比如“有的员工说椅子太硬”,这时候我再推荐适合的椅子,客户接受度就很高。
实操要点:
- “价值”要小而具体:别承诺“我能帮你提升业绩”(太笼统,客户不信),要给“小而实用”的价值,比如“我有份XX行业的采购成本表,能帮您省10%的预算”“我整理了一份宝宝辅食食谱,您可以参考”;
- 价值要跟产品相关:别给跟产品无关的价值(比如卖家具给客户发“美食攻略”),要给“能关联到你产品”的价值,为后续聊产品做铺垫。
四、“问题请教法”:让客户当“老师”,他会主动跟你聊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需求,如果你以“请教问题”的方式开口,让客户当“老师”,他不仅会跟你聊,还会觉得你“懂礼貌、尊重他”。
我带的新人小张,卖装修材料的时候,就靠这个方法搞定了很多难搞的客户。比如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做装修的工长,工长一开始态度很冷淡,说“我有固定的供应商,不用了”。
小张没放弃,而是说:“李工,我知道您有固定供应商,我今天来不是想推销产品,就是想跟您请教个问题。我最近遇到几个客户,说装修的时候,墙面漆容易开裂,您经验丰富,能不能给我讲讲,怎么选墙面漆能避免开裂呀?”
工长一听,马上说:“这个简单啊,选墙面漆要看弹性……”接着就讲了10多分钟,讲完后还主动问:“你们家的墙面漆是什么牌子的?质量怎么样?”小张趁机介绍了产品,最后工长说:“下次有项目,我可以试试你们的产品。”
实操要点:
- 请教的问题要“客户擅长”:别问客户不懂的问题(比如问刚创业的客户“怎么管理百人团队”),要问“他专业领域内的小问题”;
- 问题要“有含金量”:别问“这个产品怎么用”(太简单,客户觉得你不专业),要问“您在选XX产品的时候,最看重哪几个点呀?我怕给客户推荐错了”。
五、“反差破冰法”:打破客户对“销售”的刻板印象,让他觉得你“不一样”
很多客户对销售的印象是“油嘴滑舌、只认钱”,如果你一开口就打破这个刻板印象,让客户觉得“你跟其他销售不一样”,他就会愿意跟你聊。
我有个做保险销售的朋友,她的破冰方式就很特别。遇到客户说“我不需要保险,你们都是骗人的”,她不会辩解“我们不是骗人的”,而是笑着说:“姐,我特别理解您,我刚开始做保险的时候,也觉得保险是骗人的,后来我自己理赔了一次,才知道保险有用。”
客户一听,就会好奇:“你理赔什么了?”接着她就会讲自己的真实经历:“我之前摔了一跤,骨折了,花了5000多,最后保险赔了4000多,不用自己掏钱。其实很多人觉得保险骗人,是因为没选对产品,或者没搞懂条款。”客户就会放下防备,跟她聊起来,最后很多客户都买了她的保险。
实操要点:
- 反差要“真实”:别编造故事(客户很容易识破),要讲自己的真实经历,比如“我之前也买过类似的产品,踩了很多坑,后来才知道怎么选”;
- 别否定客户:先认同客户的看法,再讲自己的经历,比如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别反驳“不贵”,可以说“我特别理解,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觉得贵,后来算了一笔账,发现长期用下来其实更划算”。
最后总结:破冰的核心不是“说什么”,而是“让客户觉得舒服”
很多人觉得破冰要“会说话、会来事”,其实不是。破冰的核心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让客户觉得“你不是来推销的,是来跟我聊天、帮我解决问题的”。
记住这3个原则:
1. 别一开口就聊产品,先聊“客户关心的事”;
2. 别只说自己的事,多听客户说;
3. 别让客户觉得有压力,轻松的聊天氛围最重要。
把这5个方法练熟,下次见客户,你就不会再冷场,客户也会更愿意跟你聊,成交自然也就更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