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观看艺术的动机有点像去旅游,刻意去到古怪的、未知的地域,即使那里依然有人、有类似的物件,但样貌又有些不同,像是带来的新鲜刺激,让我们意识到已踏入另一个世界。而许多艺术创作带来的既陌生又熟悉的感受,也反映出人对脱离日常、甚至偷偷调动秩序的渴望。

今年十月中,一走进奇想会艺廊地下室,就有这样的感觉。照台湾人的习惯,在这片充满游乐园色彩、怪奇形体错落的空间中,儘管不喊出声,也会在心里惊呼一句不过,紧接浮现的,却是微妙的违和感。展台上排排站的模型、灯具们活泼显眼却又透出一丝怪诞,他们曾是我们熟悉的角色,现在被大加改造、重新拼装成另一种模样了。观者一定不免好奇,这是谁的疯狂实验?
这股莫名令人着迷的张力来自日本的艺术双人组 magma 之手,十几年来,他们不断以创作挑战着,将人的想像带到现实之外。
magma:爆发后的浓缩
由宫泽谦一(Ken)与杉山纯(Jun)组成,两人学生时期相识于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当时合作的展览主题叫作《Bomber》,那是一场关于的艺术实验。这起爆炸,象徵一切的开始,点燃两人共同创作的热情。多年来,他们以绝佳默契在家具、舞台美术与道具製作等领域展现独特风格,更跨足潮流界、音乐圈,将源源不绝的创意带往世界各地。

这个三音节的片假名发音,从他们口中唸出来,特别有力量。究竟这名字有什么来由?正是因为他们想保有最初那股爆炸能量,取意象为名,代表着。就像废弃物、二手品,这些任谁都可以得到的残骸,被他们进行一番改造后,彷彿重获生命力,又有了新的能量,继续流动。
而作为首次在台湾登场的展览《Mixed Foods》,magma 与奇想会艺廊 Whimsy Works 特别认真讨论选材,期间所展出的作品,都是存在台湾人共同记忆中的角色与食物。因此,看到这些作品当下,会产生熟悉、陌生并置的矛盾感。而这从视觉通往内心的冲击,一个小小的爆炸,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瞬间。
延伸阅读:
会发光的食物艺术!日本艺术家 magma 台湾首展《Mixed Foods》颠覆日常,又融进生活
Ken 笑着说, 此档展出的作品结合着灯具、时钟、延长线等功能,它们都能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
打自学生时期开始,他们就喜欢逛二手店、在街头散步,收集破损的玩具、旧塑胶公仔等各式物件。如今,因展览行程,更有机会拜访不同城市,他们会抽空到处晃晃,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逛,而是从当地独有的物件中汲取灵感,边思考下一步创作方向。

乍听之下,像是环保行动,但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延伸。Ken 解释:而这正是他们心中,艺术的功能所在:
而当初会以来发想此次展览主题,也是因为这件事,就是与生活最紧密相关的。(在这个吃货国家里,这么说确实让人不能再同意更多。)且能直接地唤起许多人脑中久远的记忆,像是这盏草莓蛋糕灯,就重现了小时候过生日切蛋糕的仪式感:打开灯就像点燃蜡烛,霎时带人重返到过去的温馨时光。

这些角色诸如顽皮豹、不二家、绿巨人浩克,都是许多人童年里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难道,这是想在作品里寓以一段过往时光、或本身就对旧物怀有特别的迷恋?Ken 笑道:
的美学
而对初次来到台湾的他们来说,我们熟悉的市容,竟也带来了不少惊喜。Jun 分享,在奇想会附近散步时所感受到的景观冲击,这种不同元素交融在一起所产生的张力,深深吸引着他。
Ken 也指着桌上的气泡水补充道,连这样一个的包装色彩都足以让他惊艳:
两人分享道,日本属于比较的文化,生长在这样崇尚和谐的国家,其实日本人从小到大都很害怕。若要不一样,还要有点故意,要有点胆量。举凡像是他们的作品呈现鲜豔色彩的强烈碰撞,就是对色调的一种背叛。但他们相信,叛逆总带来惊喜,Ken 说着,腼腆地笑了一下。
可爱的感觉来自平衡
Jun 表示,magma 想带给人的,是存在于新旧之间,在现实和非现实间游移的感觉。在创作当下,他们其实对有很大的坚持。他们的创作过程就像一场场实验,先蒐集挑选各种物件,拆拆解解,有的灵感很快就能被实现,有时则需要反覆尝试才能让整体色彩、线条既有趣又能符合他们心中对美的标準,一件作品可能就要花上好几个礼拜来製作,但这就是的好玩之处。

最后也想知道,在可爱(かわいい)文化盛行的日本,他们会把这些作品归类为範畴里吗?Jun 说,
走出奇想会 Whimsy Works 的地下一楼展场,彷彿一瞬间回到现实,但那些缤纷古怪的模型,仍在脑海里闪闪发光。它们好像在提醒我们,生活里本就可以有一些不一样、一些小小爆发、一些打掉重组的可能。
有时听起来严肃,但也不过是让我们重新理解世界的方式。看似天经地义的日常状态,其实能容纳无限种不可思议。这不是令人感到振奋吗?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magma Solo Exhibition《Mixed Foods》展出至11月23日。
延伸阅读:
独家专访|走进瑞典设计师 Gustaf Westman 的工作室,用设计诉说日常生活的幽默可爱独家专访|从阿姆斯特丹到跨界时尚合作,以台湾工艺灯笼点亮世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