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关键点:
1. "事件起因 (Interview Mishap):" 翁青雅(前湖南卫视主持人,现某品牌代言人)接受了一次采访。采访内容或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翻车”时刻,具体原因未在描述中详述,但显然是负面或引起争议的。
2. "翁青雅道歉 (Weng Qingya's Apology):" 在采访“翻车”发生(不到24小时)后,翁青雅迅速发布了道歉声明。道歉通常意味着承认了某种错误或不当言行,并表达了歉意。
3. "品牌方行动 (Brand's Response):" 面对潜在的负面影响,代言的品牌方采取了措施:删除了该次直播的回放。这通常是为了控制信息传播,避免负面内容继续发酵。
4. "网友反应 (Public Opinion):" 尽管有道歉和删除回放,但“网友不买账”。这意味着大多数网友对这次道歉和品牌方的处理方式并不满意,不接受。
"总结来说,这个事件的核心是:"
翁青雅因采访中的争议言行道歉,其代言品牌删除相关视频,但这两项措施未能平息公众(网友)的不满和批评。
"网友“不买账”可能的原因包括:"
"道歉被认为不及时或不够真诚:" 24小时内的道歉可能被看作是危机公关的常规
相关内容:

内娱果然天天有笑料,料料不一样。
这次轮到翁青雅翻车了,翻了一种很不一样的车,因为工作能力被全网嘲。
去年在恋综里还被称为顶级白富美,收获不少粉丝喜爱,结果自己扛大旗了,就笑料百出。
具体有多搞笑呢?可能仇人看见都会释怀的程度。
/
/

起因是朱珠作为某品牌嘉宾接受采访,品牌请的主持人是翁青雅。
这次采访是在朱珠家里进行。
刚开始三秒一切正常,三秒之后全部是尴尬了。
翁青雅敲门等待,朱珠一脸笑意开门,请翁青雅进来,

从这里镜头能看出来,朱珠家里也是有摄像人员在的。
朱珠开门后,翁青雅没有打招呼直接往人家里走。
就这一个镜头,已经劝退很多人。
我们都有过去别人家里做客的经验,谁不是开门后先在门口寒暄两句,互相问好。
等到主人说请进了客人才进去。
翁青雅可好,朱珠一开门她直接往里冲。

朱珠可能也没有想到此生会迎接这样无礼的主持人,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她看看门外的摄像团队,再看看径直走进去的翁青雅。
礼貌的问一句:他们不进来吗?
得到答复后才关上门。

另一个吐槽点来了。
同样是没得到主人,翁青雅率先一步坐在沙发上,动作娴熟到以为她是这家主人。
朱珠在她落座后才慢慢坐在旁边。

本以为见面这一幕已经很尴尬,接下来可以进行正常的流程。
没想到刚才一幕只是开胃菜,更尴尬的在后面。
整个采访过程,翁青雅流程不熟悉,台词磕磕绊绊,一看就是没准备的样子。
这个过程中,朱珠一直很耐心的听翁青雅说话,哪怕中间有停顿很尴尬,朱珠也保持礼貌微笑。

最后采访实在进行不下去,品牌方又紧急让自己的主持人上去救场。
按说,此时翁青雅应该坐最左边,给主持人让位,可是她一动不动,在中间很碍眼。
不知道的,以为翁青雅是嘉宾,实则她在中间跟木头一样,一直撩她的头发,其他时间全程冷脸发呆。
/
/

也难怪品牌采访一结束,朱珠工伤的词条立马冲上热搜。
我们作为看客都觉得尴尬,身在其中的朱珠是怎么熬过这十几分钟的,还全程有摄像。
于是,网上对于朱珠的同情和翁青雅的批判开始了。

“见过大场面的朱珠也是被震惊了三秒才反应过来”
的确,这种场面朱珠也是第一次见识。
“人怎么能闯这么大的篓子,收回之前的喜欢”
很多人是通过恋综喜欢翁青雅的,可能恋爱能吸粉,来到真枪实战的工作场所立马显原形。
粉丝滤镜碎了一地。

很多人识人能力强,在恋综已经看出翁青雅的问题,太被动。
而主持人是一个必须主动进攻的职业,对各方面要求都挺高。
需要口条好、反应能力强、情商高,这三点翁青雅一个没有。
也就长的漂亮点,但是照样出丑。

很多人也会质问品牌方,那么多好的主持人不用,为什么挑了一个最差的?
到底怎么考核的?
鉴于网上讨论声音太大,已经对品牌名誉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他们把直播回放删除了。
看来品牌方也不想再看第二遍。
/
/

舆论发酵没多久,晚上,翁青雅发文道歉。
说自己太激动太紧张,向朱珠道歉,同时也谢谢大家对她的批评鼓励,以后会继续成长。

朱珠在评论区回复:没关系,早翻篇了。
看来朱珠已经原谅翁青雅,没把这件事放心上。
不过朱珠原谅不代表网友原谅,从评论区留言来看,网友对她的道歉不买账。

有人说,不是紧张不紧张的问题,是你压根没做任何准备,哪怕多背几遍词呢?
网友对翁青雅的说法不屑一顾,紧张和没准备我们是看的出来的。
有没有认真背词大家一眼就能识破。
还不是因为工作得来的容易不珍惜,不好好准备,想糊弄过去,结果网友不答应。

恋综不需要专业能力,只要家世好人长得漂亮就能吸粉,但是想在娱乐圈长久走下去,还是要有专业能力的。
哪个平台也不要草包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