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理解你的想法。确实,送礼物最重要的是心意和对方的喜好,而不是礼物的品牌或者价格。
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产品以其闪亮的“水晶”效果和时尚感而闻名,有些人可能觉得它比较“大众化”或者“轻浮”,不一定适合所有女生。
但是,"最终决定送什么礼物,还是要看收礼人的个人喜好":
"她喜欢闪亮、时尚的东西吗?" 如果是,那施华洛世奇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她更注重品质和实用性吗?" 那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类型的礼物。
"你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送给不同的女生,礼物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区别。送给女朋友和送给普通朋友,可能就不一样。
"与其完全避免送施华洛世奇,不如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对方:"
"她的风格是什么?" 她是喜欢简约、复古、可爱还是酷炫的风格?
"她最近有没有想要的东西?" 可以观察她平时聊天时提到的东西,或者直接问问她。
"你们的共同点是?" 可以根据你们的共同爱好来选择礼物。
"记住,用心挑选的礼物,无论是什么,对方都会感受到你的心意。" 不要把品牌当作唯一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投其所好。
所以,下次送礼物的时候,先想想对方的喜好,再做出选择吧!
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魔幻的品牌。
怎么个魔幻法?
喜欢它的人,把它视为珍宝。
讨厌它的人,到处嘲笑是智商税。
在女生眼里,这个品牌是卖中高端珠宝饰品的。
在部分男生眼里,它家的光学望远镜天下无敌。
最离谱的是,二战期间,它曾为纳粹德国服务。
这个品牌,名叫:施华洛世奇,曾以各种造型的“天鹅吊坠”闻名饰品界。

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男孩子将其视为不会出错的送礼指南,女孩子们收到也非常开心。
即使产品单价都超过千元,但消费者们仍然一拥而上买到断货。
然而火了一个时代的施华洛世奇,这些年却越来越无人问津。
01
施华洛世奇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创始人名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
1862年,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出生在波西米亚伊斯山的一个小村庄(今捷克境内),那里是传统的水晶玻璃加工区,但全靠手工作业。
丹尼尔的父亲,正是一名技艺高超的手工水晶切割师。
受父亲影响,他从小接受学徒训练,掌握了一手不错的玻璃切割技术,经常替代父亲打磨水晶,用于装饰胸针、发针、发梳等饰品。
21岁时,丹尼尔去维也纳参观第一届电气博览会,看到了西门子和爱迪生带来的技术革命。
这让他意识到,未来是电气设备的时代,手工切割水晶终将被淘汰。
为了改变家族命运,他决定发明一台自动水晶切割机。
经过九年的研发,1982年,他成功制造出了理想中的机器,并注册专利。

该机器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将水晶打磨出数十个切面,对光线有极好的折射能力,看起来如钻石版闪耀。
说白了,机器的诞生,意味着原本小而美的产业,将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丹尼尔的野心瞬间膨胀,他想借此创造一个全新的水晶帝国。
1895年,丹尼尔背井离乡,来到了奥地利蒂罗尔州的一个名叫瓦腾斯的远郊小镇。
这里水资源丰富,方便发电为机器提供动力。其次距离当时最大的水晶消费地、时尚之都巴黎更近。
在瓦腾斯,丹尼尔创立了施华洛世奇集团的前身“Pierres Taillées du Tyrol”,字面意思就是“从蒂罗尔州切割水晶”,公司的标志形象为“雪绒花”,寓意其水晶切割能力的强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丹尼尔对天然水晶不感兴趣,他玩的是人造水晶,本质上是一种高铅玻璃制品。
1908年,丹尼尔和三个儿子共同建造了一个实验室,专门用于研发无瑕疵的人造水晶。
1913年,其人造水晶工厂投产,公司开始以“施华洛世奇”为名销售水晶珠宝。
不过它的公司生不逢时,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一片混乱。施华洛世奇陷入了缺少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窘境,并没有在水晶市场掀起多大水花。
转折点是战后的1920年代,欧美时尚界开始流行装饰着珍珠和水晶的裙装。
丹尼尔看到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随即开发了各式各样缀满漂亮碎水晶的饰带,可以直接缝在衣服或鞋子上。
施华洛世奇的水晶由此成了抢手货。
不过这一时期的施华洛世奇,还比较低调,坚持做平价饰品。
丹尼尔一直强调自己的产品是人造水晶,优点是价格亲民、切割工艺高,不想搞什么奢侈品帝国。
可施华洛世奇的继任者却不这么想,他们要走高大上路线,与国际接轨。
在说继任者的故事之前,我们加入个小插曲,也就是二战中的“邪恶版”施华洛世奇。
02
丹尼尔共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威廉,对水晶饰品不感兴趣,他是个狂热的天文爱好者,梦想着“离星星更近一些”。
所以他就利用父亲公司里的水晶加工设备,夜以继日的琢磨怎么做望远镜。
没想到他真就研发出了一套新颖的研磨棱镜工艺,并于1935年制造出他个人的第一部6*30双筒望远镜。
也正因此,埋下了施华洛世奇家族为纳粹德国服务的种子。
其实说来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施华洛世奇家族成员中曾经有不少是狂热的纳粹主义拥护者。
在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之际,家族继承人威廉和弗里德里希,甚至从公司里组织了高达500人的队伍,带头上街举行火炬游行,并在结束时高喊那句经典的纳粹口号。
后来的研究发现,当年施华洛世奇家族里至少有六名纳粹成员,包括创始人丹尼尔和他的继承人。
所以,该家族受到很多纳粹主义影响,一度发展到用纳粹理念运营公司,绑架西欧人强迫劳工,并积极为纳粹服务。
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期间,为纳粹德国军队生产大量的军用光学仪器,比如各种型号的望远镜和步枪瞄准镜。
正是这段经历,让施华洛世奇的光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战后干脆由长子威廉牵头,成立了光学子公司。
如今,施华洛世奇望远镜与德国的蔡司和徕卡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望远镜品牌。
当然这段历史现在被美化了,在很多媒体宣传里,施华洛世奇是无辜的,奥地利沦陷后工厂被征用,无奈之下才帮助纳粹生产军需品的。
03
OK,咱回到正题。
二战结束后,欧洲一片欣欣向荣,经济迅速回到正轨。
发了“战争财”的施华洛世奇,也膨胀成了一家在奥地利颇具影响力的大企业。
这个时候,丹尼尔也不谈什么平价亲民了,在继承者的参与下,用尽各种办法玩起了高大上。
比如和电影公司合作,让自家的水晶产品在《歌剧魅影》《蒂凡尼的早餐》《龙凤配》等诸多电影中频繁“现身”。
找女明星带货也是施华洛世奇屡试不爽的方法。
1953年,在电影《绅士爱美人》里,梦露唱了一首拜金女对钻石的颂歌,“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而她身上戴着的却是施华洛世奇水晶做的钻石项链道具。
1962,梦露又在纽约麦迪逊花园穿着一身镶了250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的礼服,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演唱生日歌。
这件礼服后来成为了梦露的标志,并以126万美元在纽约被成功拍卖。
除此之外,施华洛世奇还喜欢到处刷存在感。
从维密大秀到Met Gala,红毯和T台就是战场,女明星和模特们纷纷披上争奇斗艳的战衣,身上若不挂几十颗施华洛世奇水晶,就不配做这条gai上最时尚的女明星。
不过真正让施华洛世奇走到普通人面前的,还是1976年的奥地利冬奥会。
施华洛世奇趁机用水晶吊灯原材料拼接出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成为深受欢迎的畅销奥运纪念品。

受此启发,公司又推出了一系列以小动物、花草等为主题的“银水晶”摆件产品。
其中在精品系列里,就有一组天鹅形象的产品。
没想到其它主题反响平平,唯独天鹅大受欢迎,不但吸引了时尚人士喜欢,还赋予了品牌高贵优雅的设计理念。
因此从1989年起,所有施华洛世奇原厂产品均附有天鹅标志,成为了延续至今的品牌象征。
至于施华洛世奇在中国的故事,也要从八十年代说起。
彼时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传到了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家族察觉到这是个广阔的空白市场,早早的跑到中国大城市的友谊商店里开设了小橱窗。
到90年代中期,施华洛世奇又在大城市的商场里开辟出独立的专柜。
那个时候,中国轻奢珠宝市场约等于无。
大家对珠宝的理解,还是奶奶梳妆匣里的黄金、翡翠和玉镯,带着些许老气和年代感。
奥地利品牌施华洛世奇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囊中羞涩又爱美的年轻女孩们的终极幻梦。
大批女孩在施华洛世奇的橱窗前星星眼,样样都好看,件件都喜欢。
年轻时髦的天鹅造型,闪亮粉嫩又不失尊贵,观感拳打土豪黄金,价格脚踢昂贵钻石,就连Swarovski的发音都显得那么矜贵优雅。
谁要是在情人节收到它家的项链手镯发卡或头绳,是一定要戴出来给小姐妹显摆的,举手投足间折射出blingbling的光芒。
总之,凭借起步早、个性化设计和看起来足够高大上,施华洛世奇在中国攀上了不可一世的辉煌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施华洛世奇集团在中国销售额为17亿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但它的好日子也就到此为止了。
04
施华洛世奇遇到的第一个竞争对手,叫做潘多拉,来自丹麦,同样做轻奢首饰,而且设计更新颖,号称首饰界的ZARA。
只不过潘多拉入华比较晚,2013年通过代理试水,2015年才正式直营。
没想到直营后,潘多拉的打法异常凶猛。
它喜欢讲故事,强调“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都有潘多拉”,并鼓励女生们自己DIY,让每件首饰都与众不同。
所以,新的流行趋势变成了一条经典的潘多拉Moments系列手镯,再配上几颗DIY串珠。
另外潘多拉还喜欢不断营造新鲜感,串珠设计一年更新七次,每次逛都有新发现。
这样一来,人手一个,如同粘贴复制的施华洛世奇“黑天鹅”就显得毫无个性。
或许是潘多拉和施华洛世奇教育了市场,从2017年后,500-5000元价位的轻奢工艺品逐渐被大众接受,市场涌现越来越多的新玩家。
比如以“六芒星”系列闻名的摩纳哥珠宝品牌“APM”,就凭借相对华丽的设计异军突起。
再后来,一波又一波的轻奢品牌前仆后继,故事总在重复上演,潮流不断更新。
这其中,最老的玩家,施华洛世奇,毫无疑问受到了冷落。
不过这还算轻的,施华洛世奇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越来越多人觉得它是智商税。
施华洛世奇向来以水晶为噱头宣传,让消费者以为是天然水晶。
但实际并非如此,施华洛世奇用的是切割后的仿水晶,即高铅玻璃材质,其采用的技术也并非镶嵌工艺,而是胶剂粘合。
甚至施华洛世奇售卖的项链链条几乎都是合金材质,然后在合金材质上电镀一层材料,以达到模仿金、银的颜色。
也就是说,那些亮着金光和银光的项链和真正的贵金属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让消费者恼火的是,其标价大几百甚至几千块的饰品,刚戴不久就会出现变色、掉色、有锈迹的状况。
去各大平台一搜就能看见,如今对施华洛世奇的评价里。“掉色”“掉钻”“不想买第二次”“廉价材料,千万别买”等留言比比皆是。

双重打击下,施华洛世奇走起了下坡路。
2020年,施华洛世奇将关店三千家,裁员六千人的新闻冲上热搜。
2022年,施华洛世奇财务报告中,悄然隐去了中国市场的数据。
即使这几年它不断自救,强调设计,各种玩联名,但依旧收效甚微。
毕竟仿水晶始终是仿水晶,做的再漂亮也不值那个价。
对当下的女孩子们来说,一千多的预算,周大福、周生生、潮宏基、千叶里的K金珠宝随便挑,不用像供祖宗一样怕它掉色发霉。
或者再添点钱,买一件保值增值的黄金珠宝不香吗?
要知道现在不断上涨的黄金才是众望所归:混得好当首饰,混不好当盘缠。
平平无奇又毫无价值的施华洛世奇,实在找不到买它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