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说法很有趣!确实,很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甚至觉得是“新潮”或“国际”的品牌,其背后可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某个“老字号”时期。
“老字号”通常指的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商业品牌。在中国,“老字号”有官方认定,像全聚德、同仁堂、上海老字号(旗下有无数品牌)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
我们来聊聊一些可能被大家误以为是现代品牌的例子,看看你认识多少:
1. "同仁堂 (Tong Ren Tang):" 这绝对是无人不晓的中医药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它不仅卖药,其品牌代表的就是质量和信誉。
2. "全聚德 (Quan Ju De):" 著名的北京烤鸭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提到烤鸭,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3. "六必居 (Liu Bi Ju):" 北京著名的酱园老字号,始创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以制作酱菜、腐乳等闻名。
4. "王麻子 (Wang Ma Zi):" 虽然现在可能不如以前普遍,但它是北京的传统刀剪老字号,历史悠久。
5. "剪刀王 (Jian Dao Wang
相关内容:
泡泡酒、酒心巧克力、养生咖啡,这些玩法你是不是没想到,居然都是知名大品牌整出来的?最近能看到的趋势挺明显,像茅台、同仁堂、东风汽车这样的老字号,开始接连不断地上新花样,让人有种“活到老玩到老”的感觉。在传统印象里,这些企业应该是端着金字招牌,形象上那是一板一眼,可现在他们直接把自己投进了年轻人的趣味里,门店、产品、宣传都换上了全新模样。很多人看到都忍不住好奇:到底发生了啥?

说到这个开头,最震惊的还是那些原本一身历史厚重的品牌,比如同仁堂突然间也开始做咖啡了,把药店做成了玻璃窗大开的网红小店,黑板上写着“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同仁堂的老形象,大家脑里都是那种药柜堆满、老中医捻着胡子,顾客低头听诊的氛围。其实现在环境里,不仅仅要健康,还得新鲜和简便,年轻人管这叫“朋克养生”,就是边熬夜边坚持喝草本茶。品牌一看出路不对,立马搞“知嘛健康”出来,专门面向年轻群体,一边保持自家的正统,一边飞速跟社会接轨。体验店里也好,菜单上的产品也罢,各种创新组合直接打到了不少消费者的痛点。枸杞加咖啡,不光是个新鲜点,也是把老字号的底子和现代习惯对接上了。
再看看茅台,这牌子谁都知道传统,做白酒有一套自己的讲究。茅台其实早就开始把自己推向更年轻市场,起初推出过茅台王子酒,现在直接上了茅台冰淇淋,还有各种酒类巧克力和潮流周边。大家以前想到茅台,顶多就是大户人家里才能见到,现在突然间,酒变成可以“玩”的东西,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晒手办晒雪糕,“喝”这种老范儿成为了一种新生活方式。茅台不只是在卖酒,还卖一个能和朋友讲讲的新鲜故事。

汽车圈也是不例外。东风这牌子当初被称为“共和国次子”,凭着身份牌混得还可以,现在发现年轻人根本不吃这套。于是他们上了岚图、猛士、奕派科技这些新品牌。每个品牌都有独立标识,岚图主打高端智能电动,图案里还藏了点神话故事;猛士就很硬核,直接把“M”和古战甲挂一块,准备迎合越野圈粉丝;奕派则在经典标志里加点科技元素,目的就是拉更多的新鲜消费者靠近。老品牌的传统招牌虽然还在,但每一次新动作都在让不同圈层的年轻人多看两眼。说起来,长安的路数也一样,推新品牌就是为了方便对不同消费群体讲不同的话,单靠老母品牌其实很难覆盖所有人。
这些老字号全都主动做出改变,不是单纯抱着过去的成功“老本”不放,而是不停地上新,创立新品牌、重新设计LOGO,用互动和体验抓住年轻人的注意力。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招有底气又带点冒险的尝试。你会发现,茅台、同仁堂既保持着在各自领域的权威地位,又经常在新品、话题、设计上下功夫,敢踩热点,愿意在社交圈里多露露脸,不让人觉得它们只是老爸老妈才看的东西。

至于产品到底卷成什么样,像同仁堂的知嘛健康小店,进去后能点草本咖啡、熬夜水,调侃一句:这玩意是真的顺应时代需求。而茅台那边靠冰淇淋和巧克力转型,年轻人看见后直呼“你到底是酒厂还是甜品铺?”东风、长安这类车企也是拼了,每个新品牌的外观、主打消费群体都差异明显,分明是要全面覆盖各类型年轻人。
这种抢市场方式,不光是比谁更有历史,更像比谁能翻出新惊喜。铺天盖地的新品和花样,显得每个品牌都在推销自己的活力,而不是只卖产品。很多时候会让人惊讶,这些老大牌原来有这么灵活的打法,也算是看得懂年轻人的节奏。能折腾到这个程度,说起来真的挺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