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星巴克,这些外国品牌也成功融入国货市场

“国货”通常指的是在中国本土生产和销售的,并且被国内消费者广泛接受和喜爱的品牌。如果一个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其产品、服务、文化已经深度融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被很多人视为日常必需品,那么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本土化”了,虽然其法律上的注册地和所有权可能仍在国外。
从这个角度看,以下一些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普及率和接受度,可以被认为是“事实上的国货”或深度融入了“国货”的范畴(区别于完全本土化的品牌):
1. "可口可乐 (Coca-Cola)":虽然是美国品牌,但可口可乐在中国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其生产线深度扎根中国,并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多种本土化产品(如不同口味可乐、瓶装水等)。它是中国饮料市场的标志性品牌之一。 2. "麦当劳 (McDonald's)":美国快餐连锁品牌,在中国拥有庞大的门店网络和极高的知名度,是几代中国消费者的集体记忆。其本土化菜单(如麦辣鸡腿堡、米饭套餐等)也体现了其融入中国市场的程度。 3. "宜家 (IKEA)":瑞典的家居用品连锁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几乎成了现代家居的代名词。其模式、产品线都高度适应了中国市场,是很多人购买家具的首选。 4. "联邦快递 (FedEx)":美国的快递物流公司,在中国提供全面的物流

相关内容:

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11月4日宣布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资本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中国。

博裕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星巴克中国成为国货后是继续坚持高端化的定位还是进入平价时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无独有偶,据说加拿大国民羽绒服品牌Canada Goose(加拿大鹅)的控股股东贝恩资本也计划出售持有的加拿大鹅股份,博裕资本也是主要意向收购者。

其实,有不少我们常被以为是外资的品牌已经悄然成为国货新势力。

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麦当劳中国被中信资本联合体收购,持有 麦当劳中国52% 的股权,麦当劳全球持有 48% 的股权。麦当劳的中文还改成了金拱门。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开封菜(KFC)会不会被国内资本收购。

在服装领域,安踏接连收购了多个国外的知名大牌。2009 年,安踏收购了意大利斐乐在中国地区的专营权及商标使用权。

2018 年 9 月,安踏收购芬兰高端体育用品巨头 Amer Sports,后者旗下拥有始祖鸟等多个户外、极限运动品牌。

2025 年,安踏全资收购起源于德国的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专业品牌 Jack Wolfskin。

汽车领域:吉利控股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

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莲花跑车(路特斯)51%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酒店领域:2015 年 3 月 复星集团宣布成功收购亲子酒店天花板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约 98% 股权。

2018 年,锦江国际牵头收购丽笙酒店集团,主要品牌有丽笙精选、丽笙、丽亭、丽柏、丽怡等 8 个酒店品牌。

还有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安世半导体”。2019 年,闻泰科技以 268 亿元完成对荷兰安世半导体近 80% 股权的收购。收购后,安世半导体的经营质量和财务表现显著提升,全球排名大幅跃升,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领域从 2019 年的第 11 名冲到第 3 名,中国市场更是稳坐第一。但是荷兰政府就眼红了,竟然以泛化的“国家安全”为由,干涉企业经营,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所以,中国资本在并购国外品牌时,也要注意保护企业合法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