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狂揽7200万!中产阶层“既要又要”消费心态,折扣店成新宠

这个标题“8天卖了7200万,“既要又要”的中产盯上折扣店”点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折扣店不再仅仅是追求极致低价的渠道,也开始吸引了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中产阶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现象:
1. "中产阶级的“既要又要”心态:" "既要实惠,又要品质/品牌:" 这部分消费者既希望价格有竞争力,减少开支,又不愿意完全牺牲品质、品牌价值或购物体验。他们追求的是“性价比”的更高层次——既便宜,又不能太差。 "消费升级与理性回归:" 经济环境的变化(如通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能让一些中产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开始审视消费,寻找更划算的购买方式,折扣店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对“过度消费”的反思:" 部分中产可能开始反思过去追求品牌、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转而更注重实用性,折扣店提供了大量具有实用价值且价格低廉的商品。
2. "折扣店吸引中产的原因:" "选品策略调整:" 现代折扣店(如山姆会员店、Costco、盒马折扣、或者一些区域性折扣超市)的选品越来越多元化,不仅包括日用品、食品,也引入了更多品牌商品、甚至一些中高端品牌或特色商品

相关内容:

说起国庆期间的消费市场,折扣零售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拿奥莱来说,武汉杉杉奥莱国庆假期8天迎客64万人次,销售额近7200万元,日均客流逼近10万人次。自9月17日试营业以来,创下累计超1.63亿元的销售额。

家住长江新区的吴女士拎着购入的品牌折扣服饰感慨:“来回100公里的油费都赚回来了”。而这声感叹背后,其实是折扣零售精准接住中产消费心理的必然——当高端商场因“价高”被逐渐冷落,以奥莱为代表的折扣业态正凭借“正品折扣”的核心逻辑,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主角。

有句话可以精准概括当下的消费转向:“中产不是不花钱了,只是把钱花得更对味了”。过去热衷在高端商场为正价大牌买单的中产群体,如今更看重“性价比、高效率、不掉面”的三重体验,而这正是传统百货未能接住的需求痛点。

武汉杉杉奥莱的爆火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全国折扣零售市场的集体爆发:截至2025年6月,全国205家品质奥莱年销售额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8.9%,客流量逼近9亿人次,增幅高达12.5%。

除了线下市场,线上折扣平台也不例外,被称为“线上奥莱”的特卖电商唯品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其核心逻辑与奥莱很相似,在保障正品方面,唯品会采用“品牌直采+授权经销商”双轨制,与全球超46000家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再用“限时特卖”实现价格让利,复现了“性价比+品牌感”的公式。

就比如在平台之前的一场“限时狂秒”活动中,BURBERRY的多款经典包包直接被打到了2折以内。以至于刚上线不久,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足见中产对于折扣的热情。

说到底,折扣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品牌体面”与“价格划算”牢牢绑定。消费者既能拎着大牌购物袋保持体面,又能理直气壮地宣称“买得值”。这种“正品+折扣”的组合,精准击中了中产“钱包要省,但面子不能丢”的小心思。

可以预见的是,折扣零售的走红绝非短期流量红利,而是零售业态回归消费本质的必然结果。当“精打细算的体面”成为主流消费观,折扣零售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