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增重陷阱!四招教你鉴别低价黑木耳,淀粉作祟?权威解答

是的,您提到的现象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木耳的重量,可能会在黑木耳中添加淀粉进行“增重”处理。这种做法不仅欺骗消费者,而且淀粉可能影响黑木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甚至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下是权威或常见的一些鉴别方法,帮助您识别可能被添加了淀粉的低价黑木耳:
"四招鉴别低价“淀粉增重”黑木耳:"
1. "看外观形态 (Observe Appearance and Morphology):" "正常木耳:" 干燥的黑木耳朵形自然、完整或基本完整,有自然的褶皱和层次感,边缘和中心部分厚薄相对均匀(不同品种除外),颜色乌黑或略带深褐,有光泽。 "加淀粉木耳:" 朵形可能显得过于饱满、均匀,甚至有些“僵硬”,缺乏自然的褶皱和层次感,看起来过于“完美”;颜色可能过于乌黑均匀,甚至发白或发灰,光泽度可能较差,显得暗淡无光。
2. "闻气味 (Smell the Aroma):" "正常木耳:" 干燥时带有自然的、略带泥土味的菌类气息,或者经过炒制后带有坚果般的香味。 "加淀粉木耳:" 可能会带有明显的、类似面粉或淀粉的干粉香味,或者闻起来比较“寡淡”,缺乏正常的菌香味。

相关内容:

近日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

多家网络平台上

销售的不少爆款黑木耳

每500克销售价格仅为

16元至21元

有的甚至更低

但记者了解到

按照目前生产技术水平

通常情况下

每500克黑木耳干品

成本不低于22元

那么

这些售价明显低于成本的黑木耳

凭啥能做到如此“实惠亲民”呢?

同为“东北野生黑木耳”

价格相差8倍

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

6月15日,记者登录某购物平台搜索黑木耳发现,首页显示的80余种木耳中,同样是500克净重的秋木耳,不同品牌价格差异显著:

一款标称东北野生椴木秋木耳(干货)售价196元,“6·18”优惠价166元。

一款标称吉林长白山特产级野秋木耳(干货,小碗耳)售价20.9元,满两件还可享受9.5折优惠。

同样是500克的东北黑木耳

不同品牌售价悬殊

同样是宣称东北黑木耳

为何售价如此悬殊?

经销“东北野生椴木秋木耳”的“小雪山”店铺客服回复记者说,该店所售木耳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户到深山采摘的纯野生山木耳,另一种是依托野生环境在树上种植的“半野生”产品,价格相对略低;经销“长白山小碗耳”的“山里人土特产”店铺客服则称自家木耳属于“人工仿野生种植”。

至于记者追问的两者价格差异原因,前者客服回复说“别家的情况不清楚”,后者客服则表示“价格不同,品质也不一样,但价格太高了,肯定没性价比”。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晨阳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黑木耳已全面实现人工栽培,所谓深山采摘的纯野生山木耳实际产量寥寥,而在野生环境中树上种植的黑木耳亦无规模化产出。基于此,这两种木耳在电商平台上大量售卖并不现实。

据黑龙江省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介驰测算,一般来说,人工袋栽黑木耳每袋的菌包生产(包括原料及灭菌成本等)和田间管理(包括摆放、浇水、采收、晾干等)成本合计大约2.5元至2.6元。每袋菌包能出产干耳50克至60克,由此计算可得每500克的成本应在22元至26元之间。虽然经过精心挑选包装的产品因品牌效应产生价格上浮可以理解,但当黑木耳售价低于成本时,就难免让人对其定价逻辑产生疑惑。

检测发现

部分低价黑木耳

疑用淀粉增重

记者发现,购物平台每500克售价低于22元的秋木耳多标注 “亏本求销量” 等字样。黄晨阳分析认为,黑木耳市场供大于求致价格走低,不能简单认定低价产品有问题,但部分售价显著低于成本的 “野生黑木耳” 确实另有玄机。

今年5月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安排相关专家

从多家电商平台购买了

6份不同商家的

低价黑木耳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

与正常采收后晾干的黑木耳相比,部分产品泡发后水质浑浊黏稠、淀粉含量异常偏高,疑似经淀粉溶液浸泡复水处理后晾干,以增重牟利。

据介绍,本次检测除从网络平台采购6份黑木耳外,还采集了1份实验室栽培的黑木耳产品、2份木耳栽培基地的黑木耳样品作为对照样品。测定方法主要参照国家标准《黑木耳》(GB/T 6192—2019)相关规定。

干湿比检测结果

依据国标要求,黑木耳干湿比应在1∶9以上,也就是说,在18℃至25℃条件下,500克黑木耳干品在水中浸泡6至8小时,甩干后至少可泡发成4.5公斤鲜木耳。

低价黑木耳样品仅泡发了3.5个小时,耳片就出现烂糊现象,无法继续泡发,此时低价黑木耳样品的泡发比仅在1∶2.4至1∶4.2之间,即每500克黑木耳仅能泡发成1.2公斤至2.1公斤。

对照样品泡发3.5个小时后,泡发比在1∶9.8至1∶15.1之间,符合国家标准。

成分含量检测结果

低价黑木耳的淀粉含量为33.7克/100克至59.9克/100克。

对照样品的淀粉含量约为4.11克/100克至7.93克/100克。

从上述检测结果推测,增重黑木耳的主要加工处理手段是添加淀粉类物质,并通过黑木耳耳片复水吸收。根据增重前后干湿比粗略折算,本次网购样品增重达2至3倍,甚至更高。

正常木耳(干品)

据悉,目前市面上有公司专门提供黑木耳人工增重服务,且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增重,500克黑木耳干品可以增重至1公斤至1.5公斤不等。

黄晨阳分析认为,增重黑木耳没有明确说明加工工艺、添加物种类,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扰乱了黑木耳产品市场正常秩序,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四招辨别

黑木耳是否“被增重”

张介驰表示,从检测结果来看,低价增重木耳的成分除淀粉含量明显异常外,其他钙、铝、镁、锰、铁等矿物质元素含量与对照样品未有显著差异。同时,本次检测暂未对黑木耳人工增重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开展系统评价,但由于分析样品和成分种类不多,不能排除其使用其他物质作增重处理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其存在其他质量安全问题风险。

疑似增重木耳(干品)

如何辨别黑木耳是否“被增重”

慎选低价黑木耳:

从黑木耳栽培管理成本来看,消费者慎选每500克售价低于20元的木耳。

观察形态:

在自然光下观察,优质黑木耳品耳片舒展,正反面颜色差异明显,表面偶有杂质但可擦除,断面乌黑无光泽。而增重黑木耳耳片厚、卷曲、不舒展,色泽暗灰,光泽度差;耳片腹背两面可见较明显杂质异物;折断耳片,断面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晶莹光泽。

手掂重量:

正常黑木耳大多手感轻,手握有刺痛感。而增重黑木耳手掂感觉重量大,手握感觉较僵硬。同时,虽然用手捏握两种木耳都可能会破碎,但增重黑木耳更易破碎为小块。

嗅味道:

优质木耳无异味,而增重黑木耳用鼻嗅有较明显异味。同时,增重木耳泡发后大多水质浑浊黏稠,食用口感黏软、不爽脆。

食用建议

干木耳泡发时用流动水冲洗2至3遍,以去除表面灰尘;

一般泡发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若温水泡发,不宜超过30分钟,以避免影响口感、严重时滋生细菌等;

常温条件下,泡发黑木耳过夜后不要食用。

记者/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