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说法很有趣!确实,很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甚至觉得“新潮”的品牌,背后都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老字号”的范畴。
不过,“老字号”通常有特定的法律保护和认定标准(比如中国的“中华老字号”),一般指的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现代品牌是“老字号”时,通常不是指它从古就存在,而是指它的"创始公司、母公司或者品牌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
来,我们来看看一些例子,看看你认识多少:
1. "茅台 (Moutai)":这绝对是老字号了!源于明朝,由茅台镇人茅台酒坊酿造,历史悠久,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品牌之一。
2. "同仁堂 (Tong Ren Tang)":这毋庸置疑是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以中药起家,是中华医药行业的金字招牌。
3. "全聚德 (Quanjude)":北京烤鸭的代表,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也是妥妥的老字号餐饮品牌。
4. "张小泉 (Zhang Xiaoguan)":剪刀大王,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约1665年),杭州老字号,制剪技艺精湛
相关内容:
茅台把一滴酒注进德芙巧克力,24小时卖出1亿元;第二天又把同一滴酒倒进瑞幸咖啡,542万杯瞬间清空。

这不是魔术,是算盘——老字号们发现,与其在旧货架上守株待兔,不如把兔子直接塞进年轻人的口袋。

过去“老字号”三个字像一块包浆的檀木匾,沉稳却落灰。
如今它得先学会蹦迪:把招牌拆成乐高,重新拼成年轻人愿意拍照的背景墙。
茅台的“茅小凌”巧克力、同仁堂的“熬夜人参水”、五芳斋的低糖青团,都在做同一件事——把百年配方翻译成今天的流量语言。
翻译的第一步是“拆招牌”。
东风汽车把“军工硬汉”基因拆成三块:岚图打智能家用、猛士打高端越野、奕派打科技轿跑,像三兄弟分头去不同饭局,各自带朋友回家。2023年1-8月,岚图销量翻倍,猛士917卖63万元仍被订到明年,证明“子品牌”不是马甲,而是分身术——让一条老护城河变三条新赛道。
第二步是“换场景”。
同仁堂把药柜搬到健身房,与Keep推出“运动后喝的人参乌龙”,让“补气”变成“补消耗”。
深圳门店里,90后举完铁顺手买一杯,发朋友圈配文“喝的是乾隆同款,燃的是今天卡路里”。
传统药效没变,只是从“治未病”切换到“治熬夜”,立刻脱销。
第三步是“造社交货币”。
茅台咖啡首日542万杯,相当于每2个北京人就有一杯手持“酱香拿铁”。

杯子印上“成年人的奶茶”六个字,自带梗,喝完不扔,插笔当摆件——产品成了内容,内容又反哺销量。
贝恩的数据显示,78%的Z世代愿为联名溢价买单,他们买的不是咖啡,是“我喝到了新闻”的参与感。
有人担心“老味”被稀释。
其实老字号比谁都清楚:年轻人要的是“熟悉+惊喜”,不是“陌生+惊吓”。
五芳斋做低糖青团,把艾草汁换成抹茶粉,糖分砍半,外皮仍保留手工戳印,老客一眼认出“这是家里的青团”,新客才肯入口。
恒源祥联名潮牌,羊毛衫胸口绣小山羊,远看是Logo,近看是1927年的老商标——传统没丢,只是学会了wink。
更关键的是“数据回流”。
天猫老字号新品搜索量年增145%,每一笔点击都在教老铺子“下一笔怎么做”。
云南白药开“白药生活+”体验店,发现“药膳+奶茶”组合复购最高,立刻把原本放在角落的灵芝乌龙调到C位,单月坪效翻3倍。
过去靠掌柜拍脑袋,现在让订单说话,百年招牌第一次装上实时导航。
所以别再问“老字号要不要年轻化”,市场已经给出答案:同仁堂32家“知嘛健康”排进北上广深核心商圈,茅台巧克力上市当天渠道库存清零,东风岚图用24481辆车告诉父辈“军工也能造奶爸车”。

老字号的“老”不再是年龄,是工龄;把工龄折现成信任,再换成新一代的第一次下单,就完成了代际交接。
最后一道保险是“闭环”。
年轻人今天为联名打卡,明天能否为经典买单?
茅台在巧克力盒里放了一张小卡片:扫码可预约飞天茅台原价购。
一杯咖啡拉新,一瓶白酒留存,把流量沉淀成品牌资产。
同理,同仁堂在熬夜人参水瓶身印上“双11回店购膏方减50元”,把新茶饮的尝鲜流量接回传统膏方业务,当月膏方销量上涨三成。
先给糖,再递上药,老字号学会了“两段式”生长。
故事写到这儿,那块包浆檀木匾已经改装成LED翻转牌:正面是历史,背面是热搜,来回切换却不掉漆。
下一代消费者不会为“百年”两个字额外付钱,却肯为“百年第一次这么好玩”慷慨买单。
老字号终于明白——守正不是抱匾,而是把匾拆成桨,划到年轻人正在冲浪的海面。
海水流变,木头不腐,只要船还在前行,老招牌就永远是新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