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关厂行善,变卖家产助工人购房安家,诠释慈善新风尚

这个标题或者描述包含了一些信息,但似乎不完整,存在一些疑问和矛盾之处。以下是对这个标题或描述的分析:
1. "“土豪”关掉工厂做慈善": - “土豪”通常指的是那些富有但可能缺乏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人。然而,他们关闭工厂并从事慈善活动,这表明他们可能有转变和改善自己形象的想法。 - 关闭工厂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政策变化、环保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将其与慈善活动联系起来,可能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试图弥补过去可能存在的不足。
2. "变卖家产为工人买房安家": - 这表明这位“土豪”不仅关闭了工厂,还愿意出售自己的财产,以帮助工人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慷慨和利他的行为。 - 为工人买房安家可能是在改善工人生活条件、提高工人福利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在响应政府关于改善民生和住房政策的号召。
然而,这个描述也存在一些疑问和矛盾之处:
- "动机":为什么这位“土豪”要关闭工厂并从事慈善活动?是因为良心发现、社会责任感增强,还是为了其他目的(如避税、转移资产等)? - "可持续性":变卖家产为工人买房安家是一个长期的承诺,这位“土豪”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维持这种慈善活动?如果他的财产不足以支持长期慈善,那么这种行为可能只是暂时的。 - "工人反应":

相关内容:

在深圳市商业界,李志龙是个“莫名其妙的怪人”,做了件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的事儿——他关掉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服装王国,变卖家产为工人买房安家并从此热衷公益慈善活动和文化事业。他短时间内超过千万元的慈善捐资,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对此,李志龙坦言,“金钱不在于多,只有到了最需要的人手上,才最有价值。”

李志龙(左)参加慈善活动。

从建筑工人逆袭为成功商人

和绝大多数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的温州企业家一样,李志龙也是赤手空拳闯天下。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他初中没有念完就去工地当学徒工,做了很长时间的建筑工人。

直到1997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志龙觉得自己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了。拿着一笔工地赚来的血汗钱,他去学习发型设计,很快开了一家发廊。经过几年的拼搏,他积攒了人生的第一笔创业本金。2001年,拿着辛苦积攒的5万元他在温州开了一个8平方米的服装零售店,在这里他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元。带着这笔来之不易的创业资金他去了深圳,创建一个后来让他打开财富之门的时装品牌。

熟悉李志龙为人处事的朋友周先生说,他的商业才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做服装品牌直接先去意大利注册一个品牌女装,再回深圳生产和营销,这种模式很快获得了高消费人士的认同。短时间内,李志龙成为一名成功商人。

从李志龙旗下DGVI这个已经停止运作的时装品牌可以看出,李志龙身上烙有典型的温州商人的印记。这个登记在意大利并由深圳工厂生产,向世界各地的时尚卖场营销的女装品牌,给人一种大气成熟的形象。“将品牌注册在欧洲,这是市场营销一种非常有效果的做法。”时装界的人士说,早年间,只有浙江商人才有这种意识。

设计、生产、营运、物流整个流程都由李志龙带领的团队一手完成。在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时候,年生产能力达50多万件/套,公司旗下员工过千人,工厂一直维持20条左右的生产线,旗下品牌加盟店遍布全国以及国外市场。

然而,与众多民营企业家有所不同,李志龙获得财富之后,并没有一门心思赚大钱。相反,他常在私下对朋友透露,小时候那么穷,一路走来都是依托很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他常说,钱财不是万能的,只有到了最需要的人手中,才是最有用的。人生应不断迎接全新的挑战,而不是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干着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工作,无论这个工作有多赚钱。否则短暂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朋友们一开始并没将李志龙的话放在心上,直到去年夏天,李志龙开始动起了真格,他将自己打拼十余年、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公司彻底关闭,同时声称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大家才发现李志龙真的要和以往的生活模式彻底告别。

关闭工厂后他为工人出资买房

将经营得有声有色的服装公司彻底关停,在李志龙的朋友圈引起了极大震动,几乎没有人赞同。他的公司发展健康、盈利能力很强,为何突然关闭?有人甚至认为他遭遇了很大的人生挫折,而更为震惊的是公司的员工,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公司会在这个时候停业。当得知老板决定中止公司运作时,很多老工人都流下了泪水,其中有不少一开始就追随他的忠诚者。

李志龙说,工作太繁杂,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影响了什么兴趣爱好?李志龙的朋友、在罗湖区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位人士说,关掉服装公司既不是经营不善,也不是订单问题。他说,李志龙这次是要彻底转型做公益慈善事业了。

对此,李志龙告诉本报记者,自己虽然是个商人,但最感兴趣的还是文化和公益事业,这个与小时候家庭贫困,见多了父老乡亲的艰苦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在外面打拼这么多年,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做什么事情才有意义”,去年,他终于下定决心停下来思考再重新上路。

对于李志龙公司的员工来说,他们还是难过的。李志龙尽量在经济方面给予他们补偿,资历较浅的年轻工人,除工资外每个人都领到了一笔满意的补偿金,而部分跟随他时间长的员工,李志龙都给他们出资买房,有些是按揭,有些是全额购买,具体情况视工龄而定。

“虽然是我个人的独资企业,但是公司并没有几个我的亲戚或者家属,公司骨干都是外省员工,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因此我对他们尽自己所能给予补偿。”李志龙说,工厂关闭后,那些当初跟着一同创业的工人们依然和自己保持着联系。

如今李志龙醉心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