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狂奔8年,Hi科技新篇章

AirPods 自从2016年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了8年,在这段时间里,它已经成为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配件之一。AirPods 的成功可以归因于其无线耳机的便利性、苹果的生态系统整合以及优秀的音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AirPods 不断更新迭代,推出了多个版本,包括AirPods Pro、AirPods Max等。这些新版本在音质、降噪功能、舒适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AirPods 的便利性是其最大的卖点。无论是听音乐、打电话还是运动,AirPods 都可以提供无缝的无线体验。此外,AirPods 与苹果设备的紧密整合,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松切换,提升了使用体验。
然而,随着无线耳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AirPods 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品牌的挑战。例如,Sony、Bose 等品牌也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无线耳机产品。未来,AirPods 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总的来说,AirPods 在过去的8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无线耳机市场的领导者。未来,AirPods 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当时市面上还没有AirPods,手机包装里也会配备一条平头塞。那时候的音乐软件也没有什么「XX音效」,大家想随便听听就用自带的耳机,想玩移动Hi-Fi就买个好点的耳机。


但AirPods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尽管AirPods并不是市面上首款TWS耳机,但作为耳机行业的里程碑,以AirPods为首的TWS迅速抢占了手机配件中其他耳机的市场份额,甚至让3.5mm耳机接口从主流手机中消失。此外,TWS的兴起也让为手机等移动设备设计的高端耳机市场出现萎缩。


尽管不少传统耳机品牌都尝试用Hi-Fi TWS产品来对抗来势汹汹的「XX Pods」和「XX Buds」,但从最终的市场表现来看,这种自救行为的成效似乎较为有限,以至于在近几年,大多数Hi-Fi品牌都停更了自己的TWS产品,选择回归自己的老本行。


图片来源:Noble


不过也不是所有Hi-Fi品牌都放弃了TWS市场,比如Hi-Fi耳机品牌Noble就始终不愿放下自己对TWS耳机的追求。不同于那些放弃自主设计,选择直接贴牌的Hi-Fi品牌。Noble至今还在维护着自己的TWS产品线,甚至在前段时间才发布了新一代的Hi-Fi TWS旗舰产品——Noble Falcon Max。


不过在大多数厂商都放弃了Hi-Fi TWS的大环境下,一意孤行的Noble真的能获得市场认可吗?或者说Hi-Fi TWS这一品类真的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吗?


Hi-Fi TWS的不可能三角


品牌之所以对TWS的态度时冷时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Hi-Fi TWS产品难以在品质、成本和品牌影响三个方面获得平衡。如果Hi-Fi品牌选择贴牌方案,确实可以更好的控制产品的硬件成本并维持Hi-Fi品牌的高溢价。但这种贴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耳机品牌的声誉,从而降低Hi-Fi耳机品牌独有的高溢价。


那为什么Hi-Fi品牌不选择自研方案呢?


从简化的技术模型来看,抛开所谓「玄学」因素,影响TWS声音表现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点:本地解码、单元驱动和内部声学设计。为什么不提无线传输的压缩算法?从过去的讨论来看,大家可能过分高估了数字信号传输对耳机整体音质的影响了。


没错,SBC、AAC确实会对声音文件进行有损压缩,比如SBC就移除了那些对人耳较不敏感或在特定音频环境中较不重要的音频信息。但另一方面,SBC同时也利用心理声学原理来决定哪些音频信息是关键的,哪些可以被压缩或去除。事实上,SBC编码的目标是保留尽可能多的原始音频信号,同时减少文件大小以适应蓝牙传输的带宽限制。


图片来源:Noble


另一方面,耳机驱动单元和声学设计才是真正对音质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驱动单元负责转换电信号为声音,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声音的清晰度、分辨率、频响范围、动态范围等关键音质指标。即使是最优秀的蓝牙传输格式,也无法弥补劣质驱动单元的缺陷。相反,优秀的耳机单元即使在标准的蓝牙格式下也能提供良好的音质体验。


但专门针对数字音频优化的高性能的芯片、高功率大动态高频响范围的动态单元往往意味着高功耗。而对寸土寸金的TWS来说,像手机那样「加入更大的电池」从来都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再加上优秀的声学设计本身就要求更大的空间,这导致Hi-Fi品牌想在TWS里实现Hi-Fi级别的声音表现,就像在巴掌大的厨房里用低功率电磁炉做满汉全席一样不切实际。


从这个角度看,TWS这个品类从一开始就不适合Hi-Fi产品。但难道Hi-Fi品牌就没有办法跟上TWS时代吗?


技术合作是Hi-Fi追上时代的契机


答案是否定的。


每当我们讨论拜雅、歌德、铁三角等品牌无法追赶TWS潮流时,背靠三星的AKG已经将自己带入音频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联通「哈曼曲线」一起应用在了三星的TWS耳机上。


当Shure、Westone、Noble等耳机品牌还在研究MMCX蓝牙线的时候,英国KEF已经积极拥抱无线传输多年,法国帝瓦雷更是与华为达成合作,推出了多款经典蓝牙产品。在Hi-Fi领域不见踪迹的Bose,也早已切换赛道,在航空等专业领域和数码领域打响知名度。


图片来源:雷科技


首先,手机品牌的合作提供了传统Hi-Fi品牌进入更广阔市场的机会。TWS的概念早已深入大家生活中,这种趋势为Hi-Fi品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通过与手机品牌合作,直接接触到一个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AKG和三星的合作就是很好的案例。


其次,这种合作可以提升传统Hi-Fi品牌的现代化和技术创新形象。传统Hi-Fi品牌往往被视为高品质但可能略显陈旧的音频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与科技前沿的智能手机品牌合作,这些传统品牌可以展示其在数字音频技术和创新设计方面的能力。


此外,合作还能带来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在这些合作关系中,Hi-Fi品牌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品牌的技术进步和市场资源,同时,智能手机品牌也能受益于Hi-Fi品牌在音频质量和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双赢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推动双方的创新和市场扩展。


通过与智能手机品牌的合作,传统Hi-Fi品牌可以扩大市场覆盖,提升品牌形象,共享技术资源,并促进产品和市场策略的创新。


Hi-Fi的未来在哪里?


不可否认,随着流媒体技术的进化,本应以技术为核心,最后却变成营销和粉丝经济的「Hi-Fi」总有被取代的一天。用小雷熟悉的耳机店店主的话来讲:


「HiFi玩家说白了就是追求更好的音乐,未来可能是更好的材料和设计,也可能与设备完全无关。」


以前几年兴起的「计算音频」为例,随着处理器AI性能的发展,计算音频技术出现了革新,在一些音乐软件中也出现了所谓的个人定制音效。这从理念上可能有违Hi-Fi高保真的本质,但从体验上却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用户也更愿意为之买单。


图片来源:Shure


计算音频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流媒体时代音质下降的问题,还提供了个性化和高品质音频体验的新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它推动了Hi-Fi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保持相关性和领先地位。因此,可以说计算音频是流媒体时代Hi-Fi发展的未来。


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计算音频的技术成本只会越来越低。当「计算音频」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提供听感更好的音质时,还有多少人愿意用更高的价格、更贵的设备、更繁琐的设置去听无AI的「有机音乐」呢?


CES(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2024即将盛大开幕,雷科技将派出“一位天明”领衔的报道团赴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 CES 2024现场全程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