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自由身演员林子杰、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态

Lifestyle

专访自由身演员林子杰、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态专访自由身演员林子杰、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态

Photo STEVEN CHEUNG; styling ALEX NG; hair MARCOPROARTIST; makeup JANICE at THELOOKSTUDIO; photo assistant SINGMAN PANG; text & coordination NIC; wardrobe BERLUTI, LORO PIANA, MR P. & SANDRO.READ MORE

登入 Cosmart 浏览本网站可获取积分

立即登入/登记

专访自由身演员林子杰、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态

Photo STEVEN CHEUNG; styling ALEX NG; hair MARCOPROARTIST; makeup JANICE at THELOOKSTUDIO; photo assistant SINGMAN PANG; text & coordination NIC; wardrobe BERLUTI, LORO PIANA, MR P. & SANDRO.

过去,人们常嘲笑想当演员的人「发明星梦」。不过,这几年好像很少听到这种论调。与其说因为大众对演员这职业了解加深了,不如说大家都知道当演员并不如想像中光鲜亮丽。而我们日常在媒体看到的「明星」,其实是处于娱乐产业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对于香港的自由身演员来说,要单靠演戏养活自己并非易事。演员,要说是一种职业,有时更像是一种选择、一种身份认同,或是一种生活方式。今次,我们访问了两位专业演员——林子杰(Ronald)和梁天尺(阿尺),透过他们的经历与视角,与大家分享演员生活的不同形态。

Photo STEVEN CHEUNG; styling ALEX NG; hair MARCOPROARTIST; makeup JANICE at THELOOKSTUDIO; photo assistant SINGMAN PANG; text & coordination NIC; wardrobe BERLUTI, LORO PIANA, MR P. & SANDRO.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梁天尺(阿尺) 自由身演员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表演。阿尺毕业后参与Patchwork Family Intercultural Project,走访日、韩、台以至欧洲多国,作巡迴演出并参与当地艺术节,其后回港发展,参与不同剧团的剧作演出。近年亦在影视作品中演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ViuTV剧集《二月廿九》、《940920》中神神化化的阴谋论家「耶稣」、电影《逆流大叔》中胡定欣的艺术家男友、《白日之下》唯利是图又不择手段的院舍董事,均演得入木三分。

林子杰(Ronald) 自由身演员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表演。毕业后曾于剧团「同流」担任见习演员,其后继续活跃于不同单位的舞台剧作,亦不时在电影中担任特约演员。数年前ViuTV的真人骚《调教你男友》让他走向大众,亦带来更多工作机会;《我也难过的》MV中因分开而痛心不捨的丈夫、《到底发生过甚么事》MV中伤透邓丽欣心的出轨渣男,又或是ViuTV剧集《那年盛夏我们绽放如花》中兇悍冷酷的凌国豪(豪sir)等不同形象的角色,都有出色表现。

由起点说起
Ronald与阿尺分别在2010、2011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两人年纪相若,但无论外形风格、气质以至戏路均大相逕庭。带点阳光气息的Ronald相对接近「小生」类型,常在MV中作沉郁、深情的演出,另外也可演都市上班族以至粗犷动作型的角色。而一头长髮、留一脸鬍子的阿尺,乍看有点不修边幅,颇符合一般人眼中的「艺术家」形象,常演一些性格「怪鸡」的角色;明明只有36岁,也不时「向上演」40、50,甚至60岁的角色……这一天,在摄影棚,话题由他俩的第一个交汇点开始——为甚么会修读表演系?其实都是来自他们与表演的缘分,Ronald自言在小时候并没有做演员的想法,反而是在沙田苏浙公学就读时,才开启了他对戏剧的兴趣︰「那时有一班很好的师兄师姐建立了一个气氛良好又有意义的话剧社……令当时没有人生大目标的我,有了入读演艺学院的想法,日后就可以像师兄师姐一般,将这个兴趣带回给我的师弟妹们,继续薪火相传……其实是一件很纯粹的事。」

阿尺与表演的渊源则出现得更早︰「小时会跟父母去做义工,在老人院、不同的社区中心、商场或院舍做表演,」阿尺分享︰「当时就知道表演可以令人开心,为人带来安慰、慰藉。」中学后,热爱摄影的他在观塘职训读摄影,他坦言那时候虽然知道自己喜欢表演,但亦只是一个后备方案,「读完摄影后,刚好演艺那边从候补名单收了我,我便在家人的鼓励下入读了表演系。」
两人入读演艺学院之后,理所当然地对表演有更深刻的认识、掌握到更多知识与技巧,毕业后亦顺理成章地以演员为业。有意思的是,两人的演员之路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立志」时刻,这也许与一般人想像中的「演员」有点不一样;然而,两个人都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演员与演出的价值。Ronald表示自己在读演艺时才渐渐发现演员的可贵,「近年,或者是疫情前,这理念变得更坚定、清晰。」他解释:「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行业,例如银行、餐厅,提供『硬件』的服务,而表演艺术则是『软件』,演员透过表演艺术令人(的心灵)富足一点,这是很重要的,更何况现在经常听到情绪病的问题。」这种想法,令Ronald更享受做演员以及其创作过程。

专访方俊杰、刘守正、黄呈欣 从行内人视角看香港舞台剧界【ELLE Accessories封面专访】卢慧敏 Amy Lo:神奇话匣子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阿尺童年时已接触表演,对表演的反思也开始得比较早:「其实小时候已经有一种感觉,很想身边的人开心;长大后更加发觉,原来开心并非必然,不是指笑声,是真正的快乐。」认识阿尺的人,不难发现看似内歛的他,在群体中不时会不遗余力地为大家製造笑声、带来愉快的气氛:「当大家放鬆下来,才有空间去思考,看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在做甚么。」他觉得这和表演的本质是互相紧扣的。

然后,经历了数年疫情,他于表演的体会亦更加深刻:「那时看到全世界的改变,气氛也截然不同。我是做表演的,而我无法表演。」那是2020年末,疫情反覆而趋严峻,剧场重开后又再关闭,阿尺与刘俊谦、蔡思韵主演的舞台剧《午睡》正要上演。他忆述:「当时已经入台,却无法演出,最终变成录影直播。当时觉得,如果全世界(的表演)都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话,即是透过萤幕直播,我还可以分享甚么呢?从前很珍惜的、能感染观众的交流,好像已经弱化了很多,令我不禁反思自己做表演是为了甚么,甚至萌生做其他东西的想法。」后来,最艰难的日子过去,阿尺继续有表演工作,自感幸运之余,亦重新找到演员的价值。他说:「作为演员,不论个人经历的高低起跌,我们比一般人体验过更多人生、或生命中不同的岗位,盛载了很多故事。我们创作的意义,并非在于导人向善,而是透过分享这次的生命经验、角色的历程,为观众带来自我观照与反思,可能影响到他们将来某一些抉择,或令他们反省到自己当下的生命,这已经是很好的交流。」阿尺亦明白,这种交流有深有浅,亦并非必然发生,但却令他肯定自己作为一个表演者的价值。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生活与生存
数年疫情,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反思的空间,作为自由身演员,更面临生计上的考验。正如阿尺之前所言,他当时有想过转行,甚至考了泰拳教练牌;Ronald则自言没有犹豫过,不过他也在疫情期间考了电单车牌与TRX教练牌,只为装备自己,他形容为「技能get」。是毅力、实力,也许还有一点运气,两人终究各自熬过来。可是疫情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继续疲惫不兴的市道;面对大环境的改变,加上不同的际遇与经历,他们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均起了不少变化。

Ronald坦言,其女友Crystal(歌手张纹嘉)对他有很大启发:「我真的很感谢前辈(他对女友的暱称),刚刚提到我上半年的工作行情惨淡,她真的十分厉害,即使从前有跟公司签约,但已自由身工作多年,很清楚接不到工作的滋味,所以她懂得不断令新事情发生,非常积极。唯一的负能量就只是偶尔会喊累。」受Crystal感染,Ronald作出了很多新尝试︰「现在刚刚尝试卖衣服,之前也和她一起拍了些YouTube影片,不过还未能拍那种玩游戏的情侣vlog。」他解释︰「不是因为我自视过高,只是觉得好像不太符合一贯的工作风格。一直以来,我对每个工作都不会敷衍,每个take都全力以赴。曾经有位导演跟我说︰『你一take就做尽,不就没有第二take了吗?』我反而认为,假如怀着尝试的心态去拍第一take,结果一定不行,所以我始终追求一二take完成,因为我相信搏尽便无悔,这也是我做人的宗旨。」他亦明白︰「可能这无助于製造工作上的机会,毕竟演员都是被动的,我能够主动的,就是去做演员以外的工作去维持生计。」

对于现在的生活,Ronald很庆幸自己仍然可以保持坦诚,儘管因为ViuTV的《调教你男友》令他成为了半个公众人物,形象与歌手女友张纹嘉连繫在一起,但他在大众面前仍然觉得自在,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自由身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平衡,他举例︰「有时纵使通宵工作后回到家中,我都不能够立即睡觉,一定要有一两个小时做做喜欢的事,得像如此平衡一下,才会觉得那一天真正完结。」他将之引申到社交媒体︰「有些人经营自己的IG或Facebook时会很刻意建立自己的branding,例如做健身的人整个IG都是健身的内容,可能方便工作或赚钱。我的IG只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或开心的时刻,记录生活的点滴;当然也会有工作相关的内容,但工作以外我希望大家认识到坦率的自己。」说不定,正因Ronald没有刻意去营造固定的形象,所以他在每个演出中,往往都能予人不同的印象与感觉。

同为自由身演员,Ronald提到的「平衡」也正好触动到阿尺。「现代人大部分都会注重work-life balance,可是怎样做到呢?」阿尺分享他的想法︰「我字典里的work-life balance,就是持续地提升自我的质素。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自由身工作者,很容易会很空闲,但你知道那其实不是空闲,你的心并不『闲』,只不过是那一刻没有工作而已。」我笑说那叫「赋闲」,大家哄笑一下,阿尺续道︰「所以刚刚说的『平衡』,其实直指我自己,作为这个地方的一个演员,对于生活的创造力。生活是需要有创意与想像力的,像之前说去考牌、想教泰拳,现在其实也有做一些后台工作,关键是如何将生活的形态伸展开来。我是一个演员,因为我喜欢做表演,这是我人生的主舞台,但却不代表每一刻都要跟这件事挂钩才可以生活。我相信以我们现在的人生历练,绝对可以从任何行业、任何岗位,提取到当中的体验,再投放在表演之中。」换句话说,即使自我身份认同是演员,也不需要时刻也是一个演员。阿尺回应︰「没错,演员的身份就像一块视网膜,让你随时把自己代入任何地方或社会岗位,当然你没有专业资格不可以突然去开起重机啦(笑)。重点是,演员的身份不应该是负担,令我不能做其他事情;反过来说,为甚么不尝试做其他事呢?」他总结︰「我现在追求的生活形态,就是想趋向这种更加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

入世与出世
也许「利申」得有点迟,其实笔者早于Ronald与阿尺还在演艺就读时已经相识,至今已超过15年,多少算是见证了两人在事业上的发展与成长。儘管这样说可能有点奇怪,但两人事实上都不是追求名利的人(说真的,今时今日,为名为利的还会当自由身演员吗?),然而,要在现今的演艺市场环境生存,纵使不为利,亦不能不求名,毕竟要让人认识,方可争取更好的机会,演出更好的作品。这亦把话题带到另一个主题——经营,作为一个演员,经营公众形象是否必需?阿尺的答案非常肯定︰「即是……你是诸葛亮,就算有刘备三顾草庐,你也要让人家知道你在草庐吧!(笑)」他认为,无论观众或製作人都有很多选择,所以演员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让别人看到自己。「从前会想,舞台剧与影视是不同的媒介,舞台剧演员跟公众的关係毋须那么贴近,所有事情在舞台上发生,散场后整件事便完结;那时候亦不像现在般,流行在完场后演员会出来跟观众拍照、聊天,不会想着需要经营一个公众形象。现在社交平台普及,大家都会在那些平台上看你本身是怎样的人,你就变成有一个形象要经营。因为今天就算是普通人也会拍照、拍片或贴文,都有自己的形象塑造,已发展成一种共同语言。开始时会有点不习惯,但现在觉得,其实也是自己不同阶段的一种记录,自己去选择想分享甚么都没有问题。」阿尺如是说。

对于公众形象的经营,直来直往的Ronald则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刻意去计算,正如当初参与拍摄《调教》也没有想过后续有甚么回报,他觉得是性格使然︰「我很怕失望,所以我不会对前景计划太多,当然有人会觉得这是藉口、是短视。但我的看法是,既然害怕承受不了失望,不如有路便走,我宁愿如此,选了就不后悔。」这其实与他「搏尽无悔」的工作态度一脉相承。到成为公众人物,Ronald亦慢慢明白经营形象的必要︰「我重视自己的工作,现在影视是我主要的工作,所以我就得经营自己的品牌;同时,为了我的伴侣,有些时候我亦不可以太过纯真,言行要更加小心,避免连累到她……有时候也会反思,好像跟十年前的自己改变了很多。」其实,我倒觉得Ronald不必担心,因为谈到经营形象时他如是说︰「现在虽然慢慢获得一些知名度,但其实没有想过赚钱的问题,反而最后也是在想,怎样令更多人去看舞台剧。」根本与当初入读演艺时一心分享、传承戏剧的他并无二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简单和纯真。

专访:《4拍4家族》导演赖恩慈 「无论选择留下或离开,其实都是在延续」专访吴君如、MC张天赋︰关于《我谈的那场恋爱》ADVERTISEMENTSCROLL TO CONTINUE

访问来到尾声,我提到阿尺一直予人一种「出世」的感觉,不是因为多年前他为了準备角色而婉拒出席我们看阿仙奴大战曼联的睇波聚会,而是他对戏剧或演出的专注,总有点遗世独立的气息。我问阿尺会否也自觉有这种倾向,他稍稍沉思,然后微微一笑,道︰「收到你的问题时,你提到『出世』这两个字,我已经想,我们相识的时候我才二十出头,那年纪已予人『出世』感觉,其实是来自『无知』。」他进一步说明︰「意思是那时想法很单一,只想着做好自己,就可以财源滚滚来(笑)。但现实并非如此,更重要的是如何跟别人沟通。所谓的机会、时机是如何出现的呢?很简单,假如每次约饭聚也不现身,人家又怎样跟你沟通?」回想自己从前有点不擅社交(antisocial),阿尺认为其实是不懂得在那些场合中自处,他形容︰「好像漫无目的地在某个空间出现,格格不入,坐又不是、站又不是。可是后来我明白到,这件事其实并非如此虚无。」他分享一位前辈对他说过的话︰「『机会出现了,就捉紧它;没有机会,便自己去製造;机会不属于你,就不要强留。这样你的仕途就会开心得多,人也会积极得多。』如果放在我的性格,重点便落在如何製造机会。製造机会并非单单去『𢱑捞』,其实『𢱑捞』也没有问题,不过是开口与人沟通,请求帮忙。最重要的是,不要自视过高,或把自己放得太大,事情其实很简单,出来见一下朋友,或者你觉得有工作机会的,便多聊几句,不用把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也不必卖惨。回想过去的我,就是把自己放得太大,去到一些应酬场合总会觉得,假若没有人注意自己,或被别人看到没有人跟自己聊天,就会很失败,所以索性收起自己,再加上本身偏向喜欢安静,各方面相辅相成下,人便往远离机会的方向走去(苦笑)。」经过多年的历练与反思,阿尺自觉已经看开了︰「走出来,展现自己,其实可以很愉快、很正面的,不一定有单一目的。你不想认识身边的人吗?你想别人认识你,你也要打开自己、认识其他人,交流是双向的。当你收起自己、落了闸,还谈何机会呢?所以当我看到你的访问问题,我也不禁会心微笑,从前的自己真的有点问题(笑)。」

儘管今次的访问是针对演员的生活,但阿尺这一段心路历程,却彷彿可以出现在身处不同职业、不同阶段的人身上。由离群出世到入世经营,是演员之路,也是人生之路。

ADVERTISEMENTCONTINUE READING BELOW TOPIC Lifestyle梁天尺  林子杰  舞台剧  电影

by Nicholas Lau 立即登记接收 订阅电子报,获得更多资讯、体验及礼遇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