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您提到的这个现象确实是近年来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并且有西方媒体(美媒等)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核心观点是:
1. "情人节(Valentine's Day)表现平淡或策略性忽视:" 许多西方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情人节促销活动并未像预期那样火爆。部分品牌甚至选择低调处理,或者完全避免大规模营销。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
"文化差异:" 中国传统上没有西方情人节那样浓厚的浪漫送礼文化。
"营销效果不佳:" 大规模的情人节营销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销售增长。
"竞争激烈:" 中国市场上存在各种本土和替代性的送礼节日或场景。
2. "加倍投入中国本土浪漫节日:" 与此同时,品牌们明显加大了对中国本土具有浪漫色彩或适合送礼的节日的投入,例如:
"七夕节(Qixi Festival / Chinese Valentine's Day):" 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被商家和年轻人重新包装,成为重要的送礼和表达爱意的日子。奢侈品牌会在此期间推出专门的营销活动和产品。
"520(网络情人节):" 5月20日因数字“520”谐音“我爱你”而成为网络流行语,被赋予了浪漫含义,尤其在年轻一代中流行。品牌们也常常借此进行营销。
"中国情人节
相关内容:
美国“精奢商业观察”网站2月13日文章,原题:奢侈品品牌避开情人节,加倍投入浪漫的中国节日 今年的情人节似乎比往年更安静。截至2月13日,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有5万条提及“2023情人节”的帖子,略低于去年同期。路易威登、迪奥、古驰和巴黎世家等大牌奢侈品品牌也没有在中国推出促销措施。
另一方面,零售消费品牌今年却在热迎情人节。国内内衣品牌蕉内发出了系列倡议,口号是“不要庆祝情人节”,实则意指“每天都有爱”。贴身衣物品牌内外发布了一段男性视角的宣传视频,并与日本品牌冈本合作,在当地一家书店开设线下快闪店,以挖掘更广泛的男性客户群。
中国人能过的浪漫节日比大多数国家都多,2月14日的情人节、5月20日的“520”、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等。虽然起源于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本地购物者中并没有引起文化共鸣,但民众确实会庆祝这个节日。
不过,一项中国调查发现,与西方情人节相比,消费者更喜欢七夕节和“520”等中国本土的浪漫节日。但艾媒咨询2022年3月的另一项调查发现,7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情人节很重要,是增进浪漫关系的良机。
与奢侈品牌相比,消费品品牌在中国庆祝情人节活动更为积极,它们通过非正统的叙事和推出特别产品来实现其目标。内外、冈本和蕉内等品牌的活动表明,非传统的情人节表达最具影响力。
随着中国消费者转向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政府非正式地鼓励不庆祝外国节日,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可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种动态解释了为什么奢侈品公司情愿投资中国本土节庆活动来促销。奢侈品大牌可能会在下一个重要的浪漫节日“520”全力以赴。(作者Wenzhuo Wu,刘长煌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