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懵圈圈了!24k纯金、足金、千足金、足金999,一次给你整明白

咱们这就来捋清楚这些金饰术语!确实,有时候看着眼花缭乱,但拆解开其实很简单。它们主要都是指黄金的"纯度",也就是"含金量"。
简单来说,纯度越高,表示金子的比例越大,杂质越少。
下面我们逐一解释:
1. "24K纯金 (24k Pure Gold)" "含金量:" 99.99% 或更高。 "解释:" 这是在黄金纯度表示中最高的标准。“K”是“Karat”(开)的缩写,用来表示黄金的纯度。理论上,24K代表纯金,没有任何其他金属成分。 "特点:" 颜色是纯正的黄金色。 质地非常柔软,延展性极好(就是容易变形、刮花)。 通常不用于制作日常佩戴的饰品,因为太容易变形和损坏。更多用于金条、金块投资或作为纯度极高的装饰品。
2. "足金 (Zú Jīn)" "含金量:" 通常指 "99.0%" 含金量的黄金。 "解释:" “足”意味着“足够”、“足量”,表示金的含量已经很高了,达到了一个标准的高纯度。这是中国市场上

相关内容:

过去,在电影里,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24k纯金”的囗语和字眼。把黄金说成“24k纯金”,表达了黄金的最高含金量,很纯很高贵。



把成色高的黄金称为“24K”,是很早以前的标准。“k金制”是国际上流行的黄金含量计量标准,把K做为纯金含量的制位单位。


英文“Kαrαt”,一般翻译成“开”,按英文字头简称“k”。把24k定为黄金成色的最高标准,意思是百分之百含金量。


以24为总质量,把纯黄金称为24k,百分比为100%100。则1k表示含金量为1/24,约4.16%或41.6‰;18K表示含金量为18/24,约75%或750‰。


那时候,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稀有昂贵,在电影里,电视剧中和文艺小说里常提到“24K金”,让人很是羡慕


24k代表黄金纯度是百分之百,这在理论上是站不脚的,也不科学。所以在1986年,国家规定:24K的含量大于等于99.6%。那时,黄金首饰的标签上都标注金含量99.6%。


到了2000年,国家废除了“24k”标准称谓。新标准规定含金量大于等于990‰,称为足金;含金量大于等于999‰,称为千足金。


原创实拍


刚开始,99的足金长时稳量销售,后来999的千足金后来居上,销量稳居排首,两个9的足金逐渐被冷落,少有人问津。


厂家商家嗅到了商机,推出了9999的黄金首饰,取名万足金,加价销售。虽然明明不符合标准,却有消费者购买。于是,有厂家又推出了99999的黄金首饰,叫十万足金,名子很是雷人。还有消息说6个9的黄金首饰也出现了!


商家加大宣传,不断带着节奏,消费者被误导,被蒙蔽,市场处于乱象中。消费者总觉得含金量中的“9”越多,送礼越有面子,自已佩戴时在与他人交流攀比中也有面子。


其实小数点后的9可以无限延续,追求含金量里“9”要多,纯属无知,自欺欺人。


一时间,消费者不断提出疑问,不知所措。各个媒体也不断发出置疑声讨。终于,国家出手了。


201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新的标准,废除了千足金的标识,规定含金量大于等于999‰,称为足金,标识为足金999。标准统一后,商家消费者都公平交易,市场变得规范稳定了。


原创实拍


近两年,黄金提纯技术水平提高,加工工艺加入了高科技,杜绝使用焊药,厂家推出了足金999.9的黄金首饰,属于企业标准。因工艺精,款式别致,再加上含金量高,消费者也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