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声传齐鲁,潍坊一村集体投资建老年公寓,70岁以上老人享免费吃住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值得关注的新闻。它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社区治理相结合的实践。
"“孝声传齐鲁 | 潍坊一村集体建老年公寓,70岁以上老人吃住全免费”"
这个标题揭示了几个关键信息点:
1. "地点:" 潍坊市,山东(齐鲁大地)。 2. "主体:" 一村庄(可能是某个具体村子,如坊茨村或其他)的集体力量。 3. "行动:" 建设了专门的老年公寓。 4. "核心福利:" 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免费吃住的服务。 5. "意义:" 传播孝道声音,体现了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孝心。
"这件事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解决养老难题:" 为村里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了一个集中居住、获得基本照护的场所。 "减轻家庭负担:" 让子女可以更安心地工作或生活,不必为老人的吃住问题过度操心。 "弘扬孝道文化:" 在当地乃至更大范围内树立了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让“孝声”传遍齐鲁大地。 "探索集体力量:" 展示了村庄集体经济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积极作用。 "提升村民凝聚力:" 通过共同关心

相关内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初冬暖阳,透过宽大明亮的窗户,将临朐县李家庄幸福公寓的房间照得亮堂堂堂。86岁的刘兴珍老人安详地躺在床上午休,房间内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这座由村集体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公寓,不仅是本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享晚年的家,更藏着一个村庄从负债近200万到年收入数百万的“共富”密码。

本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

吃住玩用全免费

11月13日的午后,阳光洒进李家庄幸福公寓的房间,86岁的刘兴珍老人拉着记者的手,高兴地说:“说实话,现在住在这里真是太幸福了,我们真是住进了‘幸福’公寓!”她告诉记者,自2019年入住后,吃喝不愁,还有老姐妹做伴聊天,日子过得踏实又热闹。

75岁的王伯花老人对公寓的服务赞不绝口:“俺们在这吃、住、玩、用都免费,这里员工拿着俺们和‘宝贝’一样。”据了解,想入住这座设施齐全的公寓,唯一的条件就是李家庄村人且年满70岁。

对于村民孙玉科老夫妇而言,公寓是雪中送炭。在儿子早逝、生活陷入困境后,免费入住让他们生活重获保障,脸上也再现笑容。

从欠债200万到年收入千万元

共同富裕路助力养老福利

这份让外村人羡慕的养老福利,源于李家庄村集体经济实力的根本性转变。时间回溯到2010年,彼时还在无锡经营企业的尹兆友,深受南方发达乡村集体经济的触动。“看看人家华西村,再想想家乡,村集体收入微薄,还欠着近200万外债。”强烈的对比让他毅然回村,当选为村主任。

上世纪90年代,李家庄村是先进典型,但随着后来的发展,李家庄村的经济方面却不再景气。面对这个“精神上的富翁,经济上的穷人”的老典型,尹兆友上任后双管齐下。他首先将信用社引入村里,通过“信用户”评定和“十户联保”破解贷款难题。三年间,村民存款从不到300万跃升至超千万,一批村民通过特色养殖先富起来。

与此同时,他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成立村集体建安和置业公司。到2015年,村集体不仅还清所有债务,更积累了近六千万元资产,年均收入达到千万元级别。

老龄化增长趋势明显

“发展的成果先让老人感受”

集体经济壮大后,尹兆友将发展成果首先投向养老。“老农民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2016年,他顶住压力,决策投资2000万元建设高标准老年公寓。

“谁都有爹娘,”尹兆友说,“现在每每看见老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和给我竖起的大拇指,我就知道一切都值了。”

如今,李家庄村的为老服务已形成体系。除了免费入住和现金补助,村里还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洗脚盆、修脚包,并通过《李家庄简报》张榜公示子女为老人洗脚修脚的情况,用制度鼓励孝道。“我们把空巢老人照顾好,他们的子女就能在天南海北安心工作,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尹兆友说。

尽管养老事业已见成效,尹兆友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2019年他再次投资3000万打造“龙泉古街”美食街,虽受疫情影响,但他表示“我们还在坚持”。目前,李家庄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三百万元,足以支撑每年两百多万元的养老和福利支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已从2016年的130人增至250余人,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坚实承诺。

“谁都有老的一天,所以为老服务不能停止。”尹兆友说,下一步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让李家庄老人的晚年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