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绿星揭秘,别再搞混了,米其林评级不只是菜,更关注地球关怀

你说得非常对!很多人确实容易把米其林绿星和普通的美食评价搞混。"米其林绿星(Michelin Green Star)" 并不是美食奖项,它和评价餐厅菜肴味道无关。
让我来帮你理清一下:
1. "米其林绿星 (Michelin Green Star) 的真正含义:" 它是"米其林指南"(特别是欧洲、中东、日本等地的指南)设立的一个"环境评星"体系。 "目标:" 旨在"表彰那些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杰出努力"的餐厅。 "关注点:" 它关注的是餐厅在以下方面的表现: "可持续食材采购:" 是否优先使用本地、当季、有道德来源的食材? "减少食物浪费:" 是否有系统的措施来减少食物丢弃? "水资源管理:" 是否节约用水? "能源效率:" 是否注重节能,例如使用节能设备、改善隔热等? "垃圾分类与回收:" 是否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减少一次性用品:" 是否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不可持续物品? "员工培训:" 是否对员工进行环保意识和实践方面的培训? "意义:" 获得绿星的餐厅不仅展示了它们在美食上的造诣(通过其他星级

相关内容:

文 | 一位资深的酒店&餐饮从业者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餐饮圈里除了“拿星”,又冒出一个新词:绿星。

有些老板嘴上说着“环保”,转头就给客人上一次性塑料餐具;

有的菜单印得巨厚,号称“可持续”,结果后厨垃圾堆成山。

更离谱的是,有人以为“绿星”是“米其林一星的环保版”,

甚至有餐厅问:“我们能不能直接申请绿星,跳过一星?”

好吧,我们在这里真得说清楚了。

米其林的绿星,不是“环保版一星”,也不是“低配三星”,它压根就不是同一个赛道。

今天咱不绕弯,就聊聊:

绿星啥时候来的?它和米其林星级有啥区别?评的是啥?标准是啥?

别再瞎追了,先搞明白再说。

一、绿星是哪年冒出来的?

2020年。

那一年,疫情刚起,全球餐厅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

可米其林干了件谁都没想到的事:

在最“难吃饭”的时候,推出了“绿星”(Green Star)。

不是为了救市,也不是为了安慰人,而是为了说一句:

“别光顾着做菜,地球快撑不住了。”

那一年,全球90%的野生渔业濒临枯竭,餐厅垃圾占城市固废40%以上。

米其林终于坐不住了:

“你菜做得再好,食材都没了,你还评个啥?”

于是,绿星诞生了。

它的口号就一句:“可持续的美食,才是未来的美食。”

二、米其林星级和绿星,到底有啥不一样?

很多人搞混,是因为名字里都有“星”。

但其实,它俩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重点来了:绿星不是独立奖项。

你不能说:“我环保做得好,直接给颗绿星。”

不行。

你得先被米其林指南收录,才有可能被考虑绿星。

换句话说:绿星,是米其林餐厅里的“优等生附加题”。

三、绿星到底评什么?五个硬标准

别以为“环保”就是门口摆个垃圾桶。

米其林绿星有五条硬杠杠,缺一不可:

1. 食材溯源:你家菜从哪儿来?

不是“本地采购”四个字就完事了。

你得说清楚:

- 鱼是哪片海的?渔民有没有过度捕捞?

- 蔬菜是哪家农场的?用没用农药?

- 肉是哪个牧场的?动物有没有被虐待?

比如成都的谧寻茶室,2025年拿了中国内陆第四颗绿星。

它不光用四川本地有机茶,还专门从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的社区采购食材,帮农民增收,顺便保护生态。

这叫食材有故事,采购有责任。

2. 环保实践:你家后厨是不是“垃圾制造机”?

米其林看的不是你墙上贴没贴“节约用水”,而是:

- 厨余去哪儿了?(是扔了,还是变肥料?)

- 废油怎么处理?(是倒下水道,还是变生物柴油?)

- 餐具是不是一次性?(纸吸管也算塑料!)

多伦多一家绿星餐厅,后厨全年零浪费:

- 厨余做成堆肥,送给城市农场

- 废油转成生物燃料,给员工通勤车用

- 餐巾用再生纸浆,连菜单都是可降解的

一年省了12万加元。

环保不是花钱,是省钱。

3. 社会责任:你赚的钱,有没有反哺社区?

不是捐点钱就叫“有责任”。

米其林看的是:

- 你有没有帮本地小农?

- 有没有支持弱势群体?

- 有没有做食物教育?

卡尔加里有家餐厅,每周设“社区之夜”,利润全捐给原住民食物主权项目。

结果呢?名流扎堆来吃,口碑爆了。

你对社会好,社会自然对你好。

4. 可持续传达:你有没有告诉客人你在做什么?

很多餐厅环保做了,但从不跟客人说。

米其林说:不行。

你得让客人知道:他们吃的这顿饭,也在保护地球。

比如蒙特利尔一家绿星餐厅,侍应生上菜时会说:

“这盘野菜来自保护区边缘的生态农场,每消费一份,我们捐1元给濒危植物保护项目。”

90%的客人听完,主动加钱买“环保套餐”。

这不是道德绑架,是让消费者参与进来。

5. 独特性:你有没有创新?

不是照搬别人。

你得有自己的办法。

比如温哥华一家餐厅,搞“城市农场计划”:

- 屋顶种菜,满足30%食材需求

- 客人可以预约参观,带孩子认菜

- 连餐厅招牌,都是用回收木头做的

结果呢?成了网红打卡点,周边房价都涨了18%。

四、为什么很多餐厅搞不懂绿星?

因为很多人还活在“米其林=高级”的老观念里。

他们以为:

- 拿星 = 菜贵 + 装修豪 + 主厨有名

- 拿绿星 = 挂个“环保”牌子 + 用竹筷子 + 拍个短视频

错了。

米其林星级,是对“菜”的认可。

绿星,是对“人”的认可——你是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经营者。

你家菜可以只拿一星,但只要你对食材、对员工、对社区、对地球认真,你就可能拿绿星。

五、给餐饮人的真心话

如果你是开餐厅的,听我一句:

别把绿星当“加分项”,把它当“必修课”。

未来十年,食材会越来越贵,供应链会越来越不稳。

今天你省下的每一度电、每一片菜叶、每一份信任,都是你明天活下去的本钱。

你不用非得去拿绿星。

但你得问自己:

- 我家的菜,是不是非得用濒危食材?

- 我能不能少点一次性用品?

- 我能不能多支持本地小农?

- 我能不能让员工有尊严地工作?

这些事做踏实了,米其林来不来,你都是好餐厅。

结语:绿星不是终点,是起点

米其林绿星,不是让你“牺牲生意做环保”。

而是告诉你:真正的高级,是可持续。

未来的顶级餐厅,不再是“谁家最贵”,而是“谁家最负责任”。

你对地球温柔,地球才不会辜负你。

所以,别再问“怎么拿绿星”了。

先想想:你做的这顿饭,能不能让下一代也吃上?

#米其林绿星 #可持续餐饮 #环保餐厅 #餐饮创业 #米其林指南 #厨师日常 #真实经营 #成都美食 #谧寻茶室 #未来餐厅 #餐饮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