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耀州:攻坚拔寨断穷根" 这个标题,描绘了一幅陕西耀州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脱贫摘帽的景象。这个标题包含了几个关键元素:
1. "陕西耀州 (Shaanxi Yaozhou):" 明确了地点,指出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区域。耀州是陕西省铜川市下辖的一个区,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2. "攻坚拔寨 (Gōngjiān Bázhài):" 这是一个比喻,源自红军长征,意指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打开新的局面。在这里,它形象地表达了脱贫攻坚战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
3. "断穷根 (Duàn Qióng Gēn):" 指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根源。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更强调要解决导致贫困的深层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
"解读这个标题的含义:"
"地点明确:" 点明了陕西耀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行动有力:" "攻坚拔寨"展现了当地政府、干部和群众为脱贫所做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目标明确:" "断穷根"体现了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长效脱贫,不让贫困问题死灰复燃,追求更彻底的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这个标题简洁有力,富有
相关内容:
聚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扶贫工程”全面发力
2016年,耀州区有贫困村5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79户21877人,贫困发生率12.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耀州区认真落实中央、陕西省、铜川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号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以“八个一批”和“双十行动”为统揽,以创新“八星励志”活动为动力,夯基垒台,攻坚拔寨,奋力书写新时代脱贫攻坚新答卷。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我们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建立了脱贫攻坚11个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11个区级领导包抓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双11’领导机制;28名区级领导包抓58个贫困村,定期蹲点‘解剖麻雀’,开展区委常委‘驻村夜话’;常态化推行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等制度,构建了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持续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扶贫路径;总结推广‘八星励志’扶贫扶志经验,使贫困户脱贫有产业、有志气、有信心。”说起区里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和做法,耀州区区委书记杨宏伟如数家珍。
近日,记者来到耀州区小丘镇移村四组采访。今年29岁的村民赵建,小时候因意外导致左手残疾,他的弟弟也因为遭遇不测而全身瘫痪,父亲打工时因头部受伤,留下后遗症,母亲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就这样,一个原本极度困难的家庭因意外伤害和疾病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2015年,精准扶贫的阳光终于照进了这个极度困难家庭,区上不但为他们办理了低保,还给赵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给他的弟弟送来了轮椅……方方面面的关怀和照顾,让赵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16年他开始尝试养鸡,如今养殖规模已扩大到1500只,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在一次“八星励志”扶贫扶志表彰大会上,赵建激动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示范带动更多的困难家庭早日脱贫。”
“住上了好房子,还能在家门口上班,这个月领了1800多元工资,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移民搬迁到关庄社区的贫困群众王润莲开心地说。
王润莲上班的关庄社区扶贫工厂,为英国最大的户外运动品牌TRESPASS生产外贸背包,今年5月底第一批产品已漂洋过海运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关庄社区扶贫工厂是耀州区实施“十大扶贫工程”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中,耀州区为了让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坚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大力实施的“十大扶贫工程”,成为全区贫困户脱贫有力抓手。
比如区域经济发展工程,就是围绕“2342”工程,重点推进区级十大扶贫产业园和镇级50个扶贫产业园建设,带动就业1万人左右,夯实了富民强区基础;产业发展增收工程,使全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贫困群众实现了人均至少1亩苹果或3亩干杂果目标;就业扶贫工程,使全区292名贫困群众享受创业扶持,2605名贫困群众得到了免费技能培训,2663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安全住房工程,使全区9个集中安置区和11个集中安置点初步建成,292户群众危房得到改造提升;深度贫困攻坚工程,总投资2.2亿元建成134个项目,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等。
截至2018年年底,耀州区已有4769户16408人脱贫,41个贫困村退出。2019年,1449户4141人实现脱贫,17个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7%,全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五个一”产业格局 夯实深度贫困村脱贫基础
“厂子建在家门口,不用出远门,每个月就有2400元的收入,老人孩子都能照看,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冯耀林本是照金镇高尔原村贫困户,家里6口人,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他和妻子在家照顾老母亲和小孙子。去年,他把自家10多亩土地流转给照金润泽源中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种植艾草,自己也成了厂子里的工人。
聚焦深度贫困,以非常之策,解非常之困。铜川市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在耀州区照金革命老区核心片区,共有贫困户890户2916人。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耀州区大力弘扬照金精神,因地制宜,对7个深度贫困村提出了“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即建成一座光伏电站、建设一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一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区、建设一个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建成一个社区扶贫工厂。
在7个深度贫困村规划建成的光伏电站,带动806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新动力;建成的规范化种植示范园,使7个深度贫困村发展干杂果和高原苹果4300亩,种植中药材3000亩,为深度贫困村产业提质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成的养殖小区,采用“资产变股金”的模式,以养殖场入股,吸引企业、合作社落户,实现养殖企业和贫困户双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深度贫困村发展蔬菜大棚80多个,目前贾曲河村的30座蔬菜大棚已经投入使用,共带动193户贫困户实现每户年均增收800元。其余深度贫困村通过先建后租的方式,引进企业、合作社或个人参与大棚蔬菜种植,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截至2018年年底,耀州区7个深度贫困村达标退出537户2045人。2019年7个深度贫困村将全部实现整村退出。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高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