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聚焦,一亩泉河两岸焕新颜,共绘生态宜居新画卷

这听起来像是一篇新闻报道或者一个项目启动的标题。根据标题“曝光台:一亩泉河两岸也想有个‘新颜值’”,可以推测以下内容:
"核心信息:" "地点:" 一亩泉河两岸。 "目标:" 提升两岸环境,打造更美观、更宜居、更有吸引力的“新颜值”。
"可能的报道方向或项目内容:"
1. "现状问题:" 标题中的“曝光台”可能暗示,一亩泉河两岸目前存在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垃圾堆积、绿化不足、设施老化、水体污染等,影响了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这篇报道可能是要指出这些问题,呼吁关注和改进。 2. "整治计划:" 报道也可能是在介绍一项针对一亩泉河两岸的整治提升计划或工程。这个计划旨在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清淤、垃圾清理、绿化美化、修建步道、改善照明、增设公共设施等)来改善环境,提升“颜值”。 3. "居民期盼:" “也想有个‘新颜值’”也反映了当地居民或管理部门对于改善一亩泉河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愿望和期待。
"可能的后续内容会包括:"
一亩泉河两岸目前的具体环境状况描述。 导致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计划采取的整治措施

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 葛淑霞 陈曦

11月25日,记者对乐凯大街以西的一亩泉河进行了走访,只见河道两岸荒草丛生,垃圾混于其中,距离品质生活和“新颜值”差距很大。走访中,沿河及附近的市民殷切盼望年年荒草丛生的河道变成美丽怡人的公园,大家漫步、休憩,让一亩泉河真正成为市民向往的“民心河”。

记者先从光明桥西侧下坡进入河道,只见下坡入口处有一块大大的“保定市竞秀区河长信息公示牌”。公示牌显示,河道起点:阳光水岸社区与光明社区交界;河道终点:光明社区与颉庄村交界;河道长0.5公里。

在半人多高的荒草中,记者沿着众人踩出的一条“羊肠小道”向南走。高高的枯草里竖着“河道管理范围严禁开荒种地”的蓝地白字牌子;河道护坡上贴着“河道两侧严禁倾倒垃圾”的提示牌。但是,河道里泡沫、塑料、旧衣服等垃圾混于杂草中、护坡上;日光棚、小菜畦散布于河畔的两侧高处。

这处河道两岸开辟成了菜园子。翟志刚 摄

半人高的杂草几乎将提示牌淹没。 翟志刚 摄

河道一侧成了垃圾堆放地。翟志刚 摄

荒草也挡不住人来人往。 葛淑霞 摄

清澈的一亩泉河水与两岸脏乱的环境十分不协调。 葛淑霞 摄

“原来这河里水少,断流时间长,夏天河道淤泥腥臭。这两年给白洋淀水系补水,河里基本不断流了,而且水大清澈。从光明桥上走过,听着哗哗的流水声,看着河面波光粼粼,心情大好。这样的风景在闹市难得见,可就是这河两岸太煞风景了。”居住在附近十几年的陈女士深有感触。

爬上尚未完工的颉庄村与水碾头村之间的水泥大桥,记者看到桥南的河道平整、不见荒草。“昨天刚清理了。”一位村民说,只见远处一台挖掘机正在河道作业。

“这没有用,以前也清理过,来年雨季,这草就又长出来了,蚊子还特别多,必须得根治:硬化、绿化,这要是能变成公园多好,散步健身,可惜了这么好的水。”附近遛弯的一位市民这样说。

从光明桥向北看,到七一西路,这一段河道较窄,两岸植有柳树和少量绿植,河面上还停有一艘小船。

沿一亩泉河向北向西,经七一西路,记者又来到热电厂第二生活区,一亩泉河从整个生活区中心穿过。这里地势平坦更为宽阔,同样是荒草丛生,同样竖着“河道管理范围严禁开荒种地”的牌子。但是,不长荒草的地方还是被人们开垦的小菜园占据。

初冬,天气晴朗,暖暖的阳光下,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清清的河水弯弯曲曲从生活区中间穿过。“这要是没有荒草,绿化成公园,那得是多么好的风景啊。”市民翟先生深感惋惜地说。

据资料显示,一亩泉河下接鸡距河,为府河上游,全长16.3公里,发源于一亩泉村,流经南奇、南章村,防洪堤闸门,穿崔闸、郝庄村等,于动物园西侧与侯河、百草沟交汇成保定府河。一亩泉河由于汇众泉之水,水如泉涌,喷流如柱,形如鸡距,水质甘甜,是保定市区的水源区。据历史记载,每到夏秋之交,菱荷如绣,水禽上下,游人共乐,此景就是保定八景中的“鸡水环清”。

如今,我市正在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提速城市管理“新颜值”。曾经一度干涸的一亩泉河如今河水还清,更需要有“新颜值”的河岸相护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