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纷纷试水子品牌,潮流碰撞传统,年轻人却只认“新马甲”?

这确实是目前品牌界一个非常显著且引人深思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老品牌推出子品牌的动机:" "触达年轻消费者:" 年轻一代的审美、消费习惯、信息获取渠道都与前辈不同。老品牌的核心品牌可能因为历史沉淀、形象固化等原因,难以完全吸引年轻群体。子品牌可以采用更现代的设计、更潮流的营销方式、更符合年轻人价值观的沟通语言,从而建立新的连接点。 "细分市场与差异化竞争:" 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子品牌可以在母品牌之外,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如电竞、国潮、环保、特定生活方式等)推出产品,满足更具体的需求,避免内部竞争,拓展整体市场空间。 "规避母品牌风险:" 母品牌可能背负着“老土”、“高价位”、“不时尚”等标签。子品牌则可以“轻装上阵”,以更低的姿态、更灵活的策略进入市场,即使失败对母品牌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创新与试错:" 子品牌可以承担更多创新性、实验性的产品或商业模式,母品牌则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和风险承担能力。如果新方向成功,可以反哺母品牌。 "利润增长点:" 成功的子品牌可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引擎,尤其是在母品牌增长放缓或面临

相关内容:

那些老字号现在也开始尝试新鲜事物,比如同仁堂开了一家叫“知嘛健康”的铺子,里面卖枸杞拿铁和熬夜水,看起来就像一间咖啡馆,其实背后还是用中药的思路做事情,他们没打算直接改动原来的老招牌,而是另外打造一个新牌子,连标志也换了,专门用来吸引年轻顾客,这个做法挺有头脑,因为老品牌显得太严肃,年轻人一见就容易躲开,换个新样子反而让人愿意走近试试看。

茅台也是这样,早年推出王子酒没有成功,后来转而制作冰淇淋巧克力气泡酒,连潮流玩具也涉及,这些做法不是为了直接卖酒,而是让普通人觉得“吃个茅台冰淇淋也能发朋友圈炫耀”,价格不贵,十几块钱一支,大家都买得起,这种操作把茅台那种高高在上的国酒形象,慢慢变得贴近日常,让人人都能轻松体验。

不只是吃喝的东西,连汽车行业也跟着学起来,东风汽车分出了岚图猛士奕派这三个牌子,各自面向不同的消费人群,岚图瞄准中年群体,猛士主打硬派越野路线,奕派走的是大众化方向,这些品牌与东风母品牌在设计风格上区别明显,老一辈或许还看重“东风”这个老名字,但年轻人买车更看重感觉,不在意它的历史。

这些子品牌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被市场推动产生的。日本那边搞联名合作,德国大众推出宾利,都是在原有品牌基础上往高端走。我们这边完全不同,是把品牌彻底分开运营,视觉设计、销售渠道和价格定位全都独立运作。这样做是因为老一代消费者和年轻一代关注点完全不一样。老一辈认的是老字号招牌,年轻人更看重情感共鸣和外观好看。如果一直强调百年传承这种概念,反而会让年轻人觉得过时。

政策没有要求企业必须这样做,企业走出的这条路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2022年新能源补贴退出后,传统车企面临很大压力,如果不推出新品牌,原有产品就没人购买,销量就会下滑,所以这不是主动创新,而是为了生存,你可以说这种做法造成割裂,也可以说是市场分裂,但最终结果是这些企业活了下来,而且活得还挺热闹。

知嘛健康的第一家店在2020年11月开在三里屯,茅台冰淇淋则在2021年7月上线,岚图品牌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发布,猛士品牌独立运营推迟到了2023年,而奕派更是等到2022年10月才正式单飞,这些时间点都不是偶然安排,而是紧跟着市场趋势走的,虽然没有硬性规定要这样做,但大家都选择这条路,说明这个方向是可行的。

说实话,这种“分裂式进化”确实很实际,老品牌既不愿丢掉根本,又担心跟不上时代,就让子品牌去闯荡,母品牌稳守根基,子品牌四处探索,双方互不干扰,各自盈利,有人可能觉得这种方式不够纯粹,但市场只看重销量,不看情怀,最终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回头想想,这些做法其实都有原因,从医药到食品再到汽车行业,它们都采用相同的方式:用新品牌吸引新客户,老牌子如果没法变得年轻,就让新牌子代替它去吸引年轻人,这种做法听起来有点讨巧,但确实有效,因为消费者只在意东西好不好用、样子好不好看,不会太在意这个牌子过去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