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会创新驱动,培育百余项地方特色工作品牌亮点

近年来,甘肃省总工会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工会已培育出百余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工作品牌亮点,涵盖了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素质提升、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职工民主管理、职工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些品牌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
"“陇原工匠”选树培育行动:" 该品牌通过选树一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陇原工匠,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技能甘肃”建设系列竞赛:" 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巧手慧心”巾帼技能大赛:" 面向广大女职工开展手工制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技能竞赛,展现女性风采,提升女性技能。 "“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 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 职工素质提升品牌:"
"

相关内容:

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甘肃工会培育百余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亮点(引题)

“创新实践榜”引基层工会竞相解锁职工“幸福密码”(主题)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康劲)乡村就业车间里,100多名返乡女工全神贯注地踩着缝纫机,一墙之隔的托管班里,子女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美术、做游戏……

通过这种“上班带娃两不误”的模式,甘肃省天水市总工会瞄准农民工返乡就业后的新需求,指导县区乡镇工会按照“规模小、投入少、建设快、便管理、效果灵”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陆续建成10处乡村“车间托管班”,解决了400多名女职工的“看娃难”,增强了女职工对企业和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2月12日,带着《就业车间托管班》《矛盾纠纷化解新“枫”景》《集体协商“三字经”》等精心培育的一项项品牌工作,解锁了职工“幸福密码”,天水市总工会干部雷雯走进甘肃省工会工作创新实践经验交流大会,作交流发言。

当天的工会工作创新实践经验交流大会,在甘肃还是首次举办。2024年初,全国总工会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定期分领域发布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借此机遇,甘肃省总在全省工会系统部署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在推动全国工会创新案例在甘肃迅速推广落地、创造性转化的同时,激发和鼓励省内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工会组织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亮点。

实践创新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总高位推动,定期发布“创新实践榜”。各级工会精心部署推进,推动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职工子女托管班、母婴休息室等“工”字服务阵地遍地开花,促进围绕薪酬待遇、稳岗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关爱服务举措竞相涌现,工会工作的品牌效应加速形成。

兰州市总工会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在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等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了10家“校企+工会”产业工人培育阵地。酒泉市总工会通过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突出抓好3个重点、“上门建会”提供“N”种服务的“1+3+N”工作法,推动全市 76 个乡镇(街道)、501 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兜底建”使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山丹县总工会以工人文化宫为“中枢”、以工会驿站、智慧书屋、司机之家等40个功能性服务阵地为“网络”,采用“4+3+N”服务模式,建成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的“生活地图”。

截至目前,甘肃省总共发布创新案例6期、142个,编发实践创新活动专报106期,入选全总发布创新案例37个,百余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亮点,把工会的服务和温暖做到职工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