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要运作成功,需要系统性的策略、持续的努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以下是品牌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
1. "清晰的品牌定位 (Clear Brand Positioning):"
"识别目标受众:" 深入了解你的理想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痛点、价值观和偏好是什么。
"差异化:" 明确你的品牌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提供独特的价值主张 (Unique Value Proposition - UVP)。你解决的是什么特定问题?提供什么独特的体验?
"核心价值:" 定义品牌的核心理念和信念,这是品牌行为的基石。
2. "打造强大的品牌标识 (Strong Brand Identity):"
"名称和口号:" 易于记忆、发音,并能传达品牌的核心信息。
"视觉识别:" 包括Logo、颜色、字体、图像风格等,形成独特的视觉形象,便于识别和联想。
"品牌声音 (Tone of Voice):" 确定品牌在沟通时使用的语气和风格(例如:专业、友好、幽默、权威),保持一致性。
3. "提供卓越的产品或服务 (Deliver Exceptional Products/Services):"
"核心价值兑现:" 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真正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并符合品牌承诺的价值。
"质量与可靠性:" 持续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产品或服务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
相关内容:
有些特别有名气的品牌,昨天还四处刷屏,今天可能就宣告破产,反而那些在某些细分赛道做的真扎实的品牌,不动声色的悄悄发财。
当网红品牌在C位咋咋呼呼的时候,这些不热衷于高调营销,却能在细分赛道悄悄占据半壁江山的品牌,在厚积薄发。
也许,他们的打法,更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做得不错,“闷声发大财”的品牌,然后深入分析他们的品牌运作好在哪里,他们的内容体验,是具体怎么做出来的。
今天这篇文章说的品牌,是:十月结晶。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之后,会震惊一件事:苍天啊,原来生个孩子要有这么多要准备的细枝末节!!!
大众里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很少很少,但是当过妈妈的人里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很多很多。
这个品牌创业以来,据说服务了 6000 多万宝妈,天猫店粉丝量达到 1100 万,在妈妈群体品牌触达率达到 95% 以上,据说每年购买过十月结晶产品的宝妈在 70% 以上。
这种垂直的高效触达无比精准,精准到让人吃惊。
它很少花钱找明星代言刷屏,也几乎不出现在热搜榜单,却从一个普通的电商白牌,长成了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全渠道年销量数十亿的母婴巨头品牌。
十月结晶品牌档案:
品牌:十月结晶创始人:施军(1985年)行业:母婴--孕产用品成立时间:2010年所在城市:浙江杭州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天猫、京东和多家商城线上店铺,以及线下品牌专卖店、月子会所、产康中心年销售额:2021年已达到20亿,之后还在快速增长发展路径:电商首推一站式代产包----自建生产基地----全渠道铺网品牌理念:周全呵护・更懂中国妈妈
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理解十月结晶品牌崛起的三大关键,以及相对应的内容体验知识要点:
- 抓住孕产场景下的大机会: 一个小小的待产包竟然是一个巨大的商业蓝海的最佳入口?十月结晶如何专注“孕产”这一刚需场景打穿做透产品内容?产品内容如何统一在“孕产”场景下?
- 针对全生命周期做内容匹配: 从孕产到婴幼儿,十月结晶如何在不断拉长的用户全生命周期中不断进行内容匹配?
- 全渠道布局的推广逻辑: 电商需要的推广和线下店需要的推广要同步做起来,如何平衡两者不同的内容逻辑不同?
01 孕产场景下的大机会
2006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施军前往杭州,从事收纳产品的电商销售,他从做母婴产品代理的姐姐那里嗅到一个更大的商机,于是他转而从事母婴用品的代理,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很快他意识到:没有自有品牌,终将受制于人,于是2010年,一个叫做“十月结晶”的品牌诞生了。
那时候,孕产用品领域虽然也有很多人在做,但产品散乱,品质不一,真正“品牌”玩法的企业没有多少。
十月结晶凭借着对“孕产”需求的精准把握,推出了待产包、产褥期护理垫、产妇卫生巾、产后收腹带等产品,创业第二年,销量就突破了2000万。
2015年,品牌开始走上了快车道,在全网孕产妇护理用品多个类目领跑,荣获天猫母婴百大品牌等荣誉。同时他们开始产品线延伸和供应链自主化等一系列战略动作。
孕产,是听起来很专业的小场景,在2010年的市场上,这样的小场景并非没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能打透这个场景的人不多。那时候,更多人的逻辑是:卖货。
打透孕产场景,就意味着真的要像孕妇、产妇一样思考问题,像家人一样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从货,到解决方案,中间相差的,是对“孕产”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理解。
比如当时市场上的孕产用品特别分散,消费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和凑齐各类东西。
十月结晶就发现了这一需求,围绕着“孕妇入院”这一个真实场景,将前后所需的所有用品进行整合,推出了“一站式”待产包,极大方便了孕妇家庭的准备工作,满足了分娩前后的实际需求,一出来,这个产品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爆款。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你看,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和一个“一站整合”的小需求,只要被看到,被整合好,产品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孕产场景,简直是个“入口级”的机会,一旦从孕产入手,后面的母婴就可以顺势而入。
而当时,那么多品牌在摩拳擦掌进军母婴赛道的时候,对“孕产”场景的内容洞察做的细致的却不多。
比起母婴,其实孕产场景的“刚需性”反而更强,而且人们的无助感、焦灼感也更强。
如何筹备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如何应对在医院期间的各种琐细事项,是一个很好的做内容体验的入口。
因此,不仅锁定对了这个入口级的场景,围绕着场景,“十月结晶”呈现的内容体验,也是丝滑的。
当时的市场上,对孕产场景以及这个场景下的内容,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 信息极不对称:准爸爸妈妈你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产品指导,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产品。这里的信息需求是强烈的。
- 产品内容分散:市场上的孕产产品基本都是单品销售,缺乏整体内容解决方案,孕妇需要按照需求分别购买,从待产、产后护理到婴儿护理,过程繁琐且容易遗漏重要物品。这里有个重要的内容整合的机会。
- 内容细分不足:针对不同孕期、不同场景,内容的供给严重不足,不管是产品的说明、外包装的策划、原材料的标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中,都还处在一片混沌中。
- 内容缺少温度: 作为一个混乱分散的市场,内容的整体性、专业性尚且不能被解决,更别提内容的温度了。对孕产群体的整体内容关怀显然是不够的。
这时候做产品的内容,围绕着场景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
从“十月结晶”这个品牌名称,似乎不难窥到,他们为了研究这个场景所花费的心思,从品牌名称开始,“内容温度”就拉起来了。
从一站式待产包的产品内容规划也不难看出,他们在信息说明、内容系统化、继续细分场景下所作的努力。
以待产包内容为例,十月结晶11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开始,到 13 年间共进行了 7 次产品/内容迭代。
例如,根据用户反馈,第二代待产包中增加了 “24 小时应急包”的内容,这就方便产妇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必需品;而在第四代待产包中,则增加了冬季特供组件,专门针对冬天生产的情况进行了优化。
电商销售场景和内容场景是融合在一起,针对孕妇打底裤的内容体验,他们做了模块化分类,为不同孕期、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匹配。
在一款专门给新生儿清洁耳朵鼻屎的清洁棉棒产品的详情页里,对宝宝场景和家庭场景的不断挖掘的内容呈现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