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代理行业大洗牌,躺着赚钱的时代,是否已一去不复返?

“品牌代理大变天,躺着赚钱的日子没了?” 这个说法非常形象,也点出了当前品牌代理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与其说是“大变天”,不如说是行业进入了一个"加速演变和优胜劣汰"的阶段。确实,过去那种仅仅依靠渠道、品牌影响力就能轻松获取高利润的“躺着赚钱”模式,正在被打破。
以下是一些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
1. "市场竞争加剧:" "新进入者众多:" 互联网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直播等)不仅提供流量,还直接参与品牌营销,挤压了传统代理的生存空间。 "代理商同质化:" 过去依靠信息差和渠道垄断的优势逐渐消失,众多代理商提供相似的服务,竞争白热化。 "跨界竞争:" 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可能涉足品牌营销服务。
2. "消费者行为变化:" "渠道多元化:" 消费者购物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度分散,品牌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才能触达目标用户。 "需求个性化:"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代理商提供更懂消费者的解决方案。 "信息透明化:" 消费者更容易获取产品信息和品牌评价,口碑效应更强,对代理商的内容营销、舆情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

相关内容:

Forever 21 又回来了!这次,它带着唯品会的 “秘密武器”—— 上海橙迪贸易,准备再次冲击中国市场。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品牌代理的江湖中激起层层涟漪。而这,仅仅是品牌代理行业变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当下的品牌代理圈,可谓热闹非凡。一边,头部代理商忙着四处 “联姻”:滔搏一口气拿下 Soar、norda™、Norrøna 等多个国际品牌代理权,宝尊电商牵手英国高端瑜伽服品牌 Sweaty Betty,三夫户外也把美国高端户外品牌 Marmot(土拨鼠)收入囊中。另一边,热门品牌代理权的争夺暗潮涌动,宝胜国际从如是观山手中抢走 Dynafit(雪豹)中国总代理权,三夫户外的始祖鸟代理权被亚玛芬无情收回。

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变动背后,品牌代理行业正悄悄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过去那种 “搬货上架、赚差价” 的粗放式 1.0 模式逐渐失宠,一个更注重深度运营、共生共创的代理 2.0 时代正大步走来。

从 “搬运工” 到 “合伙人”,代理服务全面升级

回首上世纪 90 年代至新世纪初,外国服饰、运动品牌纷纷涌入中国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那时,现代零售体系尚未完善,代理商成为品牌快速扩张的得力助手。然而,草莽时代的代理行业乱象丛生,不少代理商只盯着短期利润,拼命开店、卖货,却对品牌建设、版权管理和长期规划不管不顾。结果,假货横行,拉夫劳伦、Kappa 等品牌深受其害,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发展也陷入困境。

如今,代理 2.0 时代的到来,让行业焕然一新。代理商不再满足于做产品的 “搬运工”,而是积极变身品牌运营的 “合伙人”,深度参与品牌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研发、定价策略,到渠道布局和品牌定位,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宝尊电商收购 GAP 大中华区业务后,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计划。签约欧阳娜娜担任 “品牌焕新主理人”,组建本地设计团队,与国内设计师品牌联名推出新品,从产品设计上融入更多中国时尚元素,成功将 GAP 从单纯的美式潮牌,转变为更贴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时尚品牌。同时,宝尊电商还对 GAP 的供应链进行本土化改造,与本地供应商紧密合作,大大缩短了新品上市周期,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滔搏则推出 “中国市场独家运营权” 模式,为合作品牌提供 “全渠道 + 全旅程 + 全周期” 的一站式服务。不仅帮助品牌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还负责品牌形象塑造、用户运营等工作。通过打造自有会员体系,滔搏积累了超过 8600 万会员,这些高黏性会员成为推动品牌销售的核心力量。

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品牌与市场需求

代理 2.0 时代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定制化服务。代理商不再采用 “一招鲜吃遍天” 的策略,而是根据每个品牌的特点、中国市场的国情以及消费趋势,量身定制发展策略。

在产品方面,代理商紧跟潮流趋势,对品牌产品线进行重塑。扬州金泉接手瑞典户外品牌 Fjällräven(北极狐)后,不再局限于其经典的背包产品,而是大力拓展服饰、户外装备等品类,使背包产品收入占比降至 30% 以下,成功打开了更广阔的户外市场。

定价策略上,本土代理商深知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更懂得如何通过价格塑造品牌形象。宝尊电商接手 GAP 后,减少主力款产品的折扣频次和力度,三夫户外接手 Marmot 后,摒弃 “高挂低卖” 模式,坚守中等偏上价格带,强化了品牌的溢价能力。

渠道建设方面,代理商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线上渠道反哺线下门店,沉淀核心用户。同时,对供应链进行数智化升级和柔性化改造,提高运营效率。宝尊电商为 GAP 打造本土供应链,实现快速响应;三夫户外投建保税仓,打通海内外供应链。

这种全方位的定制化服务,让品牌在市场中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力。

风险与机遇并存,品牌与代理商的新博弈

代理 2.0 模式的成效,从业绩数据上可见一斑。今年一季度,宝尊电商净收入增长 4%,品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 23%,GAP 同店销售额增长 5%,单店坪效实现双位数增长。三夫户外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 65.14%-144.65%,代理品牌 CRISPI 一季度营收增长 20.5%。代理商不再局限于微薄的差价利润,而是通过品牌管理和服务,与品牌共同做大市场蛋糕,获取更丰厚的回报。

然而,2.0 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对于代理商来说,风险依旧不对称。大部分品牌在采用代理模式的同时,并未放弃 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品牌与代理商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而且,品牌掌握着主动权,消费者认品牌而非渠道,一旦品牌更换代理商,代理商的业绩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三夫户外失去北面、始祖鸟代理权后,业绩一度滑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品牌方也有自己的担忧。过度放权给代理商,可能导致品牌与市场、用户脱节,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此外,代理商根据本土市场改造品牌,可能会造成品牌在不同地区形象不一致、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美国户外品牌 Patagonia 就因国内外售价差距大,引发国内消费者质疑。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品牌与代理商在 2.0 时代正朝着 “共生共创” 的方向发展。双方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共创 IP,通过不断磨合与协作,在博弈中寻找平衡,推动品牌代理行业持续发展。

从 Forever 21 的重返,到各大品牌代理权的频繁变动,品牌代理行业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告别过去粗放式的 1.0 时代,2.0 时代的品牌代理更加注重深度运营、定制化服务与共生共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品牌与代理商唯有携手共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书写新的商业传奇。

(来源:深响、36 氪、界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