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设计师与企业集结,中大门崛起为广州服装产业首发经济新地标

Okay, let's break down this statement: "港澳设计师和企业进驻!中大门成广州服装产业首发经济地标"
This translates to something like: ""HKG/Macau Designers and Enterprises Move In! Zhongmen Gate Becomes Guangzhou's Fashion Industry's Premier Economic Landmark.""
Here's an analysis of what this statement implies and its significance:
1. "Key Players Involved:" "HKG/Macau Designers and Enterprises:" This highlights the influx of talent, creative ideas,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u. These regions are known for their design expertise, international outlook, and market connections. Their presence suggests an elevation in the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Zhongmen Gate area. "Zhongmen Gate (中大门):" This specific location in Guangzhou is being positioned as the focal point. Zhongmen Gate is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a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old Cantonese Export Commodity Trade Center (沙面岛). Its redevelopment often signifies urban renewal and a shift in function.
2. "The "Economic Landmark" (经济地标):" This term implies more than just a busy commercial area. It suggests Zhongmen Gate i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a significant node for economic activity, innovation, and influence within the fashion industry. It signifies a "first" or "leading" status ("首发"), positioning it as a pioneer or

相关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以及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种经济形态。

2024年9月,《广东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公布,其中提出支持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推动国内外知名品牌率先在广东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

2024年12月,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商圈的中大门,入选《广州首发空间指南》名单。历经两年多的产业升级改造,中大门从过去单一的面辅料批发市场,变成集面料总部、服装设计师品牌中心、中央版房、产业数智化中心和品牌走秀展贸于一体的时尚产业潮流社区。

设计师杨宇还记得2016年第一次到中大门的场景,“很杂乱,想寻找优质的面料,但不同的店都开在这里,找起来没有头绪。”他一无所获地离开。八年后,作为中国十佳设计师的他,把旗下服装品牌的“大脑”——研发设计和营销总部统统都搬到了这里。

中大门,纺织总部板块。摄影:黄驰波。

中国十佳设计师入驻中大门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独立设计师品牌SELAH 2024年冬的设计主题是“SELAH |失序蓬皮杜·25SS”,灵感来自艺术总监杨宇参观巴黎的蓬皮杜博物馆。

“失序代表各行各业对未来焦虑不安的状态。我认为好的服装设计应该提供情绪价值,所以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探索色彩和构图灵感,运用到新一季产品中,通过视觉设计和品质,将它与市场上的产品体现差异化。发布之后,客户也特别喜欢,市场反响比较好。”杨宇说道。

改造后的中大门。

杨宇是目前国内时装界炙手可热的明星,2021年,在深圳时装周上摘得年度升值潜力时装品牌与年度十佳设计师双冠,并获评最佳创意时装设计师。2022年,他被授予第28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并在深圳时装周2022春夏系列中被评为湾区年度十佳时装设计师。

2023年下半年,杨宇把家搬到广州,这个决定发生在他决定把公司总部搬到中大门之后。当时,他把业务整合,留营销部门在上海和深圳,“刚开始我也有顾虑,毕竟设计平台的孵化周期会比较长,担心他们(中大门)能否真的下定决心和设计师一起成长。后来和中大门的运营方聊完,听了他们的产业升级思路后,我们吃了‘定心丸’。”

杨宇在工作中。

2021年,已经运营九年(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的“广州轻纺交易园”)的中大门启动改造,环境升级是重中之重。改造后,中大门被划分为多个功能板块:纺织总部、T11服装设计师品牌中心、UOMO男装面料、SOHO中央版坊、ICON潮牌针织、THE HUB 18产业信息化中心、生活美学商业街区等。其中,T11已有中国十佳设计师的13个品牌入驻,设有设计师品牌总部近500家。

中大门决心通过改造,促进整个广州服装产业链的升级,“他们打算促进产业从供应链向品牌化发展,这一点我很欣慰。我联系了很多设计师朋友过来考察,一个礼拜后,我就决定搬到这里来。”

服装设计的第一步是先做企划,通常要提前一年做开发。如今,杨宇每天上午开车抵达公司,抵达后第一件事是给各个部门开会。

“设计款式要定面料、色彩。来到中大门后,研发、打版、出样、修改都可以在园内完成。”杨宇表示,“中大门平台也给我们提供最新的花型、面料信息,我们比市场上的商家可以更早地拿到最新的面料。”

全新中央版房为设计提质增效

如今,中大门各板块功能更加明显,板块之间的联动也更紧密。

广州中大门执行总经理杨志雄介绍,为期两年多完成的改造投入资金超7亿元,中央版房的建设是一大亮点,它整合了原本分散的设计打版资源,提供面料选择、设计打版再到成品制作的一站式服务,为设计提速。

“我在中大门一天内能做的事情,在别的地方可能要3、4天甚至可能更久。”杨宇深有体会。“以前,我们需要奔波于各个面料市场和打版工坊之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设计效果不佳。过去在深圳,得过来跟面料商见面讨论开发方向,我回深圳后,他可能要一个礼拜做出来小样寄到深圳,我们再开会再讨论,如果出现修改,这个流程要再走一遍。”

他表示,“现在,我走到对面楼就能当面确认,准确率高很多。整合后,我们可以与专业的打版师紧密沟通,找到最适合的面料,快速将设计转化为成品。”

中大门,中央版坊。摄影:黄驰波。

在产业升级上,商家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和特色,能使服饰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为了在面料研发上寻求突破,杨宇与具有研发实力的面料厂商直接合作,共同开发具有独特功能性和美观性的面料。“中大门面料总部板块引进了众多国内优质的面料供应商,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独特、新颖的面料。这些面料不仅提升了设计的品质感,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创意灵感。”杨宇说。

入驻中大门后,杨宇的公司还降低了近一半的人力和物流成本。

原来,开发后端也属于重资产,服装行业旺季的时候人手忙不过来,淡季的时候又没那么多事情做。“我们开始与多家综合版坊合作,利用他们的淡季产能来承接我们的小订单。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他提到,“以前,我们需要雇佣更多的员工来负责面料采购和打版工作,现在,这些工作都可以在中大门内完成,人力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我们可以直接在中大门内获取面料和样衣,物流成本也显著降低。”

打造时装秀T台:年度大秀线上观众超200万

“当初规划设计时,我们先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确定了产业布局方案,然后多个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法国、韩国和深圳三个核心服务团队进行设计方案的比稿和落地,结合原有特色和产业联动需求,形成了既有特色又有关联性的整体设计。”

“我们还采取了分阶段推进施工的方式,一栋一栋地改造,不断腾挪,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改造过程中,通过规范物流车辆位置、规划电瓶车管控区域,解决了货车和电瓶车管理混乱的问题,改善了园内的环境和安全。”杨志雄介绍道。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卜晓强认为,对专业市场而言,竞争越是剧烈,越要抢先一步把市场打造成为设计创意源头、品牌孵化源头和渠道拓展源头,发挥专业市场独特的资源价值、服务价值和信息价值。

在杨宇看来,如今的中大门,引入了更多有原创能力和供应链服务能力的优质商户,并将从供应链到开发设计、到面辅料开发设计和B端、C端的商业进行了全产业链打通。

在中大门中心位置的T11艺术中心前,中大门斥资打造了可变身露天T台、供时装走秀的音乐喷泉广场,目前在此举办了红棉国际时装周、快闪活动等。今年1月,中大门与抖音合作在此举办了年度大秀,线上超过200万观众观看了这场时装秀。

中大门内,T11艺术中心举办时装秀。

以SELAH为例,2024年平均每个月在中大门都有时装发布活动。

“2023年11月,第一场是中大门牵头的国际师设计师品牌秀,专门请了一个交响乐队在T11艺术中心的拱圆形门口,模特从旋转楼梯走下来展示服饰,特别国际化。我们宣发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是在国外做的。”杨宇回忆道,中大门对新锐设计师品牌提供租金免租期、推广活动支持及品牌宣发支持等帮助。

随着电商和直播电商兴起,许多品牌开始注重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通过线上平台吸引流量,线下门店提供体验和服务。

除了活动赋能,中大门通过数智化手段打造平台。 一方面,积极拥抱电商,利用网红资源以及第三方合作服务机构的落地服务,打造纺织服装华南选品中心,帮助入驻商家拓宽市场渠道。同时结合商户的开发方向、价格段、款式等,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玩法,帮助商户精准连接。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中大门打通了面料商、设计师、生产商、销售商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内循环的生态系统,为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了全方位的赋能。

谈到中大门改造前后的变化,作为亲身参与人员,杨志雄坦称,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包括团队对于原有模式的打破、新业态引进后的平衡点寻找、团队能力的提升等,“特别是清退原有商户的过程非常困难,因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认定了这个方向,就全力以赴去做。现在我们团队人数与原来差不多,但人员结构和能力都得到了升级。”

“整个管理层在讨论改造方向时,花了半年左右时间反复讨论、决策。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看到了预期的效果,非常欣慰。”

参加米兰时装周、进入海外买手店,帮助设计师品牌走向海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服装行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一款新品推出后,很快就会有仿制品跟进,品牌同质化严重,订单量分散且规模较小。面对这一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链接全球市场成为了服装行业的重要方向。

以广州服装巨头FMG集团为例,其核心发展战略是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组合,拓展全球市场。据介绍,截至目前,该集团旗下大众时尚品牌UR在全球的线下店铺数量已超过400家。未来,UR计划在2025年重点拓展纽约和伦敦市场。通过直营和加盟的方式,UR将在两年内实现对亚太地区关键区域的全面覆盖,五年内海外门店突破200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大门母公司红棉集团此前也已成立国际部,对接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际资源,扶持培育原创供应链品牌。这些资源,同样赋能了中大门入驻的设计师品牌。

杨宇旗下品牌在海外举办时装秀。

无论红棉集团孵化的HIVE SHOWROOM,还是T11服装设计师品牌中心,都多次组织中国设计师品牌走上巴黎、米兰时装周,在米兰买手店开设快闪店,帮助场内设计师品牌接轨国际市场。

入围首发经济空间,业内:对服装产业具有示范效应

杨志雄表示,中大门升级改造得到了政府和国家行业协会的鼎力支持。“政府在项目施工改造、补贴以及资源对接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据介绍,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引导中大门按照互联网的打法调整服务体系,不再局限于物业方向,而是不断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服务状态,并积极尝试走秀、直播联动、设计师和品牌联动等新的活动形式,来推动服装产业发展,上述尝试也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2024年12月,中大门入选《广州首发空间指南》名单。

在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韶通看来,中大门入围广州首发经济空间,是这一轮改造中提前进行了产业布局,从单一的面辅料批发市场,变成集合原材料、设计、研发、制版、直播、品牌等服装全产业链要素的社区。

“中大门很好地依托现有的地理位置、产业生态,既保留了原来的优势,同时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发展中走得更前面,把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创新要素集中在一个生态里,在此业态上做产业大会、订货会、时装周,有效推动了产业价值链协同、上下游融通。”陈韶通表示,“这些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服务,对广州的服装产业升级,促进服装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据介绍,广州市海珠区政府还积极引进港澳设计师和企业,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例如,香港纺织商会的副会长企业已经落户中大门,并参加了本土的时装周活动。

“这些港澳企业和设计师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未来,我们希望打造中大门成为中国的时尚地标,成为时尚产业升级的标杆。”杨志雄满怀信心地说。

对于杨宇而言,2024年旗下品牌业绩实现稳定微增。新年将至,杨宇和团队年后的工作已经排满:2月底奔赴米兰跟巴黎参加时装周,3月中旬返回北京发布新品,4月中旬在深圳发布新品,接下来在中大门新品发布……忙碌是一件好事,杨宇说,他期待这个全新的春天。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王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