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记者帮后续”报道的核心信息是:记者尝试联系杭州七田真负责人未果,而律师则指出,即使联系不上负责人,消费者依然可以通过调取证据的方式提起诉讼。
以下是根据这个核心信息生成的“记者帮后续”报道:
---
"记者帮后续:联系不上杭州七田真负责人?律师:消费者可调取证据起诉"
"本报讯" (记者 [记者姓名]) 近日,本报曾报道了部分消费者投诉杭州七田真教育存在合同陷阱、虚假宣传、强制消费、退款困难等问题。在报道后,记者尝试通过公开渠道联系杭州七田真相关负责人,以了解公司对此事的回应和后续处理计划。然而,截至发稿前,记者多次尝试拨打其公开电话、发送邮件,均未获回应,其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也未对此事进行公开回应。
消费者投诉事件持续发酵,记者联系不上公司负责人的情况,让部分消费者感到担忧,担心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对此,我们咨询了法律专业人士。
"律师:消费者无需等待负责人回应即可起诉"
北京[律师事务所名称]合伙人律师[律师姓名]表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在遇到经营者侵害自身合法权益时,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并不必等待经营者的主动回应或承认。
律师指出:“即使联系不上杭州七田真的负责人,消费者依然可以收集和调取所有能够证明经营者存在侵权行为
相关内容: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谢春晖
昨天(1月29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了杭州知名早教机构七田真闭店的相关情况。(此前报道戳这里)
截至目前,杭州七田真相关负责人以及七田真品牌方思可教育集团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均处于无法联系上的状态。
杭州七田真方面也未就是否能够按照“杭州七田真”微信公众号的复课通知中提到的那样,正月十五之后对复课地点和时间,进行新的解释说明。(此前报道戳这里)

在杭州七田真方面闭店且属于无法联系的状态下,消费者们该如何维权?
对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咨询了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杭州市律师协会侵权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觉明律师。
“作为经营者,在终止经营活动前肯定是有义务告知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是有权要求退还预付款。”朱觉明律师说,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2017修订)第十一条的规定,经营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发布告示,并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预付款余额。消费者要求退还预付款余额的,经营者应当自消费者要求退款之日起五日内予以退还。
购买杭州七田真早教机构课程的家长该如何要求机构退款呢?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消费者购买了早教机构发行的预付卡,另一种是早教机构没有发行预付卡,只是与消费者签订了销售合同。
无论是那种类型,消费者均有权要求机构在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的五日内退还和赔偿损失。
对于购买了早教机构发行的预付卡的,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不限制消费次数的年卡、季卡的,按照消费时间按比例退还;如果购买的是以消费者实际消费的服务扣付费用的预付卡的,应当退还卡内余额。
如果早教机构没有发行预付卡的,消费者可按照所签订的合同追究早教机构的违约责任,如要求在五日内退款和赔偿损失。
在杭州七田真关门风波中,不少消费者表示,无法联系上七田真相关负责人,维权无门,又该怎么办?
朱觉明律师建议,消费者应该积极调取办理会员卡的有关证据, 如缴款凭证、会员卡、所签订的合同、与店方的交涉或协调记录等证据, 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维护自身权益。
朱觉明律师提醒,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应提高警惕,对于充值的预付卡金额尽量不要太大。在进行充值类消费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商户,以免跑路情况发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