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热销季,挑选指南,掌握这三条诀窍

红酒热销季挑选确实需要一些技巧!这里为您总结三条核心建议,希望能帮助您选到心仪的好酒:
"第一条:明确预算与饮用场景,缩小选择范围"
"预算是基础:" 红酒价格跨度很大。首先确定您愿意为这瓶酒(或这季的酒)投入多少预算。不同的价位对应不同的品质、产区风格和品牌知名度。有了预算范围,就能立刻过滤掉大部分不合适的选项。 "考虑饮用场景:" 您是打算日常小酌、配餐(搭配什么菜肴?)、特殊场合庆祝(生日、纪念日),还是纯粹收藏?不同的场景对酒的风格、价格和陈年潜力都有不同要求。 "日常小酌:" 可能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易饮、果味明显的酒款,如一些入门级的波尔多、勃艮第(简单地块)、西班牙里奥哈、阿根廷门多萨等。 "配餐:" 需要根据菜肴的类型(红肉、白肉、禽类、海鲜、素食)来选择。例如,牛排适合单宁感稍强的酒,如赤霞珠、西拉;鱼类海鲜适合单宁柔和、酸度清爽的酒,如黑皮诺、灰皮诺、桑娇维塞。 "特殊场合:" 可以选择品质更高、有一定陈年潜力、品牌知名度

相关内容: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口葡萄酒由最初的高端奢侈品逐步向日常消费品转变,以“平民化”的身份进入到国内市场。据统计2016年,全国口岸共进口葡萄酒6.38亿升,总额23.64亿美元。截至目前,仅苏州口岸就进口葡萄酒37批,22.3万升,135.0万美元。市场上的进口葡萄酒种类繁多,来源各异,品质良莠不齐,如何正确选择进口葡萄酒?江苏苏州检验检疫局的专业人士为您介绍几条选择小贴士。

不盲目相信“进口标签”

不少消费者认为,有了“进口标签”加持,质量就是值得信赖的了,其实不然。对于标价与市场同种产品普遍价格差距过大,或价格可能低于成本价的进口葡萄酒(例如某网站上销售的进口干红葡萄酒为50元3瓶),还是需要谨慎购买。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处熊勇君处长介绍:“选购进口红酒,尽量从正规的商场、超市、专营店、网站等渠道购买,在购买进口葡萄酒之前可通过wine-searcher等专业网站查找自己中意的葡萄酒品牌,根据产品描述和参考价格进行选择。”

看条码也有“小技巧”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进口葡萄酒的中文标签应当包含品名、原产国、原料与辅料、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酒精度小于10%vol须标注保质期)、酒精度、警示语(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以及进口商(或经销商、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在此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葡萄酒时,应注意观察有无中文标签,以及中文标签标识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同时,检验检疫部门也提供一个小窍门:消费者还可查看葡萄酒瓶背面的条形码信息,通常来说,“30-37”开头的为法国原瓶进口葡萄酒,“80-83”开头的为意大利原瓶进口葡萄酒,“780”开头的为智利原瓶进口葡萄酒,而“69”开头的表明中国生产或者是国内灌装的进口散装酒。

如有疑问保留“两证”

所谓“两证”,是指《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以及购物发票。熊勇君处长介绍,经正规合法途径进口并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监督管理的进口食品,都会获得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且所有进口食品都应当获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注明的品名、品牌、原产国、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应与所销售的进口葡萄酒信息完全一致。消费者在选购进口葡萄酒时,可向经营者索要该证明,经营者有义务提供。如经营者未提供载明该进口葡萄酒相关信息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请消费者不要购买,或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同时,消费者在购买进口红酒后,还应当索取购物票据。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沈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