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非常对!在找韩国代购买衣服时,确实需要特别小心“出口转内销”这个套路。这是一种常见的灰色操作,对消费者来说权益难以保障。
"什么是“出口转内销”的套路?"
简单来说,就是代购把在韩国买到的正品,不通过韩国正规渠道出口,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个人携带、小包邮寄、甚至利用漏洞)带回国内,然后按韩国原价甚至更高价格卖给国内消费者。
"为什么代购会这样做?"
1. "规避高额税费:" 从韩国进口商品到中国,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等,这部分成本会大大增加商品价格。通过“出口转内销”可以规避这些税费,从而获得更高利润。
2. "绕开韩国的销售限制:" 某些韩国品牌可能对特定区域(比如中国)有销售限制或价格政策,代购通过“出口转内销”可以无视这些限制,销售受限或价格较低的商品。
3. "利用信息不对称:" 很多消费者不了解韩国的零售价和国内代购的操作模式,容易被模糊的描述和看似“划算”的价格吸引。
"“出口转内销”的潜在风险和危害:"
1. "价格虚高,利润惊人:" 由于规避了税费,代购的利润空间被大大放大,最终售价往往远高于韩国当地零售价,甚至比
相关内容:
记者 | 楼婍沁
编辑 |
你或许还记得前不久一韩国设计师品牌将中国产成衣改标“韩国制造”,转而在其精品店高价出售获利的新闻。这两天,韩国媒体韩联社又报道了另一则关于通过将中国产服装改标“韩国制造”获利的消息。不过,这次消息的主角不再是韩国设计师、商人。
据韩联社8月8日发布的报道,首尔海关总署于当日宣布抓获了一名29岁的中国籍商人,并查处了其管理的四个涉嫌从事走私活动的组织。涉案人士被怀疑在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间,向中国走私了46万件韩国东大门市场的服装产品,目前已被转送至韩国首尔检查机关。
相关报道称,涉案的这46万件服装总重达139吨,价值54亿韩元(约合3100万人民币)。这些服装通过上述中国商人开设在首尔东大门市场附近的工作室,进行打包、转运,最后运送至通过网店下单的超过20万名中国消费者手中。
而且这不是一个单纯偷逃关税的走私案件,还牵扯到非法标识产品产地的问题。相关涉案人员在工作室内还会将相关产品的“中国制造”标签剪下,替换成“韩国制造”标签,以获得更高的定价和获利空间。正如界面时尚曾在此前的报道中提到,在将产地从中国变换为韩国后,商品的价格因为劳动力成本、风格形象溢价等原因可上涨不少。

值得提到的是,首尔海关总署披露称,其掌握的情报显示,韩国东大门批发市场自2015年来就由中国商人逐渐掌控,并展开向中国的走私业务。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在购买韩国代购的服装类商品,尤其是以“东大门市场”作为卖点的服装时,需要多留个心眼,因为很可能买到的并不是所谓的韩国产品,只是中国商家费劲心机包装出来的“假韩货”。

但事实上,面对大量的韩国代购,中国消费者只有很少的机会能够去识别产地信息——哪怕这些信息未必是真的。
界面时尚在淘宝网以“东大门”为关键字进行商品检索,发现从包袋、鞋履到首饰、服装,商品种类丰富。而在排名靠前的几家店铺浏览商品详情,会发现有不少商家没有提及商品的产地信息,并强调韩国代购的产品“通常不会有商标”,要求消费者想拍下商品就得接受这样的前提,不能以此为由给予中差评。
也有部分卖家会特别提到“商品标签出现中国制造很正常,介意者慎拍”、“不保证商品产地与货源地的统一性”之类的类似免责条款。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仍然愿意买单多是冲着商品款式和设计。“韩国东大门”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算作一种表现韩式时尚风格的形容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