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0后厂三代逆袭传奇,驾驶“老头乐”闯美市场,连赚三十亿,再挺进港股新篇章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商业故事。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我们可以梳理出这个故事的核心要素,并推测其可能包含的内容:
"故事核心要素:"
1. "人物背景:" 主角是来自浙江的80后,并且是“厂三代”。这暗示了他们可能成长在制造业环境浓厚的家庭,对工厂运营、生产管理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深刻理解。 2. "核心业务/昵称:" “老头乐”。这个名字非常独特,可能指的是他们公司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服务,其目标用户可能是中老年人,或者产品/服务本身带有某种轻松、怀旧、实用的特点。也可能“老头乐”是创始人或团队内部的一个昵称,代表着一种乐在其中的创业精神。 3. "市场突破:" 成功将业务拓展到美国市场。 4. "惊人成就:" 在美国市场连续赚取了超过30亿美元(“连赚”暗示了这是一个持续且显著的过程)。 5. "最新动向:" 准备冲击香港股票市场(“冲港股”),寻求公开上市。
"故事可能包含的内容推测:"
"创业起点:" 主角如何继承或从家族企业起步,最初可能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他们是如何产生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想法的? "“老头乐”的诞生与发展:" “老头乐”产品/服务的具体是什么?它如何满足特定市场需求

相关内容:

>


“老头乐”还能卖向全球?浙江丽水80后小伙曹马涛给出了答案。这位出身缙云五金产业带的“厂三代”,把国内俗称的“老头乐”——智能电动低速车卖到了美国街头,2024年凭此斩获近30亿元营收,坐稳国内行业第二宝座。2023年刚带领涛涛车业登陆A股,2025年9月又抛出港股IPO计划,剑指“A+H”双资本平台。


曹马涛的创业底气,藏在家族三代人的积累里。祖父从上世纪70年代起靠家禽贸易、炉具加工攒下第一桶金,父亲2004年创办的涛涛集团横跨安全门、汽摩配等多个领域。2015年,不满31岁的曹马涛看出集团业务繁杂的弊端,果断自立门户创办涛涛车业,专攻新能源智能出行赛道。创业之初,祖父直接注入2850万元启动资金,集团更无偿转让25项专利、15项商标及多条生产线,连核心团队都由原集团高管组成,堪称“含着金汤匙起步”。


但曹马涛没有躺在家族功劳簿上。他避开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将目光锁定海外,尤其瞄准美国市场的休闲出行需求。其核心产品电动高尔夫球车、平衡车等,在欧美本地品牌售价超2万元时,他凭借永武缙千亿五金产业带的供应链优势,把均价压到3000元左右,瞬间打开市场。电动平衡车连续两年拿下沃尔玛年度销售冠军,高尔夫球车两年内完成四次迭代,迅速成为亚马逊美国站销量前三的爆款。


如今的涛涛车业早已不是“小作坊”。线上布局5个自有网站,入驻亚马逊、eBay等主流平台;线下渗透沃尔玛3900多家门店、塔吉特1800多家门店,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17.13亿元,净利润3.42亿元,毛利率高达40%,其中78.11%的收入来自美国市场。为规避贸易摩擦风险,他还构建起“中国+东南亚+北美”三地产能布局,美国工厂主攻本土化生产,东南亚基地提供零部件支持,中国总部掌握核心技术 。


从A股到港股,曹马涛的资本步伐从未停歇。2023年3月涛涛车业登陆深交所时,市值已超238亿元;2025年10月股价较年初暴涨269%,市值突破251亿元。此次拟赴港上市,公司计划聚焦海外产能扩建、渠道拓展和技术研发,更悄悄布局未来——与宇树科技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探索具身机器人与全地形车、高尔夫球车的技术融合。


不过,过度依赖美国市场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2024年涛涛车业电动高尔夫球车曾遭美国“双反”调查,2025年上半年美国市场占比仍攀升至78%以上。尽管公司加速北美本地化生产、开拓欧洲市场,但短期内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难以完全化解 。


从家族企业的“二代继承人”到跨境造车的“领航者”,曹马涛用10年时间证明:不起眼的“老头乐”,也能靠精准定位和全球化布局,走出一条年入30亿的上市之路。而这场“老头乐的全球化冒险”,才刚刚进入资本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