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奢侈品电商平台为了在本土市场取得成功,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本土化。这不仅仅是为了语言翻译,而是涉及到市场、文化、消费者行为、运营策略等多个层面的深度调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本土化努力方向:
1.  "语言与沟通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多语言支持:" 提供本地主要语言的用户界面、产品描述、营销文案、客户服务等。这不仅仅是翻译,更要求语言地道、符合当地习惯。
       "本地化内容:" 创建符合当地文化背景和审美的博客文章、视频、社交媒体内容等,而不仅仅是全球内容的翻译。
2.  "支付方式 (Payment Methods):"
       "本地流行支付:" 集成当地消费者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如中国的支付宝(Alipay)、微信支付(WeChat Pay)、银联(UnionPay),欧洲的银行转账、信用卡(尤其是Visa、Mastercard,以及当地特色卡如法国的CB卡)、PayPal等。缺乏便捷、信任的本地支付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3.  "物流与配送 (Logistics & Delivery):"
       "本地仓储:" 在主要市场建立本地仓库或与当地物流伙伴深度合作,以实现更快的配送速度、更低的物流成本和更佳的消费者体验。
       "清晰的关税政策:" 对于国际电商,关税是重要考量。平台需要清晰告知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关税
相关内容:
NET-A-PORTER:入驻元宇宙,起名“颇特”
5月6日,奢侈品电商平台NET-A-PORTER宣布正式入驻“元宇宙”,与天猫数字藏品共同推出“颇特星系数字藏品共创”项目。作为本土化的另外一环,NET-A-PORTER还于5月4日宣布超模刘雯担任其中国区品牌代言人,并发布平台中文昵称“颇特”。
2018年,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由阿里巴巴提供技术、物流和支付等关键支持,将NET-A-PORTER和Mr Porter引入中国,联手开发中国奢侈品电商市场。而在此前,中国奢侈品电商刚经历过一场“大浪淘沙”式的变革。2008年-2011年期间,国内涌现出了如寺库、第五大道等一批奢侈品电商平台。然而,因彼时奢侈品消费重线下、平台货源真假难辨以及现金流等因素影响,奢侈品电商于2014年-2016年间迎来大洗牌,仅剩寺库等少数平台仍在坚持。
在此背景下,对于奢侈品电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阿里巴巴与历峰集团的合作也引发广泛关注。资料显示,NET-A-PORTER成立于2000年,后于2015年与另一奢侈品电商Yoox合并。最终,合并后的公司YNAP于2018年1月被历峰集团以27.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剩余全部股份,并于同年6月完成私有化正式退市。
在YNAP退市4个月后,历峰集团便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据YNAP退市前的最后一份年报,2017年亚太区净年收入达3.56亿欧元,按固定汇率同比增长了22.2%,增幅领跑全球各大区。而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与历峰集团的直接合作令其在奢侈品电商领域进一步站稳脚跟,在保证了品牌种类和货源供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产品信任问题。2019年9月,NET-A-PORTER正式入驻天猫并开设官方旗舰店,成为当时天猫奢品唯一的多品牌旗舰店。Yoox的中国官网也于同年11月关闭,有报道称此举系为专注发展NET-A-PORTER和Mr Porter。
本土化策略有效吗?
长期以来,“水土不服”是海外电商在国内发展的一大标签,尤其是在国内电商市场格局已定的基础上,作为后来者的海外奢侈品电商“出头”路更具挑战。在此背景下,与国内头部电商合作,成为海外奢侈品电商平台本土化尝试的不二之选。
与NET-A-PORTER类似,另一海外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发发奇)也选择联手国内电商平台。2017年6月,发发奇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京东3.97亿美元投资,并且获得京东的支付、物流等支持,后于2019年与京东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合并。2020年11月,发发奇获得阿里巴巴与历峰集团投资并成立合资公司。2020年末,发发奇关闭京东旗舰店,随后登录天猫。此外,七匹狼、腾讯也曾先后投资发发奇。
“国外的电商平台在中国水土不服,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平台解决不了客户端的问题,特别是在奢侈品的核心消费者领域。”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跟京东、天猫合作其实也是‘与虎谋皮’。国内的电商与品牌谈合作是非常难的,需要耗费非常大的成本和精力,品牌方也不一定会同意。双方合作以后,一个需要流量,一个需要品牌的合作关系,就变成了上游和下游的一种所谓的对接。但最关键的是,奢侈品的销售在线上的环节不是简单用电商模型就能解决的。”
通过与国内电商合作,获得支付、物流以及线上流量等方面的支持后,海外奢侈品电商也在进行更多的本土化尝试。2019年10月,即上线天猫不到一个月后,NET-A-PORTER便宣布参加双11并推出独家首发产品;2020年1月,NET-A-PORTER陆续上线与11位中国设计师的合作产品。有分析指出,品牌过度曝光导致神秘感降低的风险,是奢侈品品牌对直播和短视频态度谨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2020年3月,NET-A-PORTER旗舰店开始试水直播,并以每周一播的频率运营直播间,前三场播放量接近10万,互动数近100万。
此外,NET-A-PORTER还在中国建立自有物流仓储中心以提升物流效率。2021年10月,NET-A-PORTER上线中国版App。近日,NET-A-PORTER还发布中文昵称“颇特”,并官宣代言人刘雯。发发奇则在2018年收购了中国营销公司CuriosityChina,其后进驻微信小程序、上线中国版App,并尝试快闪店等线下活动“破圈”。
历峰集团主席Johann Rupert表示,在线、移动和远程购物已被证明是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不过,这一驱动力能否扭转奢侈品电商平台的业绩表现仍有待观察。
2021年,历峰集团包含NET-A-PORTER在内的线上分销板块实现销售额21.97亿欧元,同比下滑9%;运营亏损2.23亿欧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41亿欧元。而在NET-A-PORTER拖累集团整体业绩的同时,历峰集团奢侈品品牌的线上零售额却出现了百分比三位数的增长。另据外媒报道,因YNAP持续亏损等原因,历峰集团正考虑出售YNAP股权。相较于NET-A-PORTER模式更轻的发发奇,2021年实现收入22.57亿美元,经调整EBITDA为163.8万美元,同比扭亏。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外奢侈品电商平台均尚未在本质上解决奢侈品的购物问题。“奢侈品电商更多的是要消费者基于信任在线上购物,所以由品牌方直接向客户提供产品、物流、服务等内容,才能让奢侈品的消费者更加信任。这与京东、天猫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奢侈品消费不是电商模型,而是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整体的、数字化的服务模型,关键点在这儿。”周婷表示,“现在我看到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奢侈品电商平台,基本上都不是这样的运行机制,所以没有办法真正有效地解决奢侈品购物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郑艺佳
校对 刘军
图片 NET-A-PORTER官方微博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