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的许留山,探寻港式甜品店未来发展的迷雾之路

“留不住的许留山”不仅仅是一家老牌港式甜品店的沉没,更折射出传统零售,特别是餐饮烘焙甜品行业面临的深刻变革和挑战。它的前路,以及整个港式甜品店行业的未来,并非一片黯淡,但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创新和适应。
以下是对港式甜品店前路的几点思考:
1. "核心产品的迭代与创新 (Product Evolution):" "口味创新:" 在保留经典口味(如杨枝甘露、双皮奶)的基础上,需要不断研发新口味,融合时令水果、地域特色或新兴流行元素,吸引年轻消费者。 "健康化趋势:" 减糖、低脂、使用更健康的原料(如代糖、全麦、植物奶)成为大趋势。推出符合健康需求的甜品线,将是重要的差异化竞争点。 "产品多元化:" 除了传统甜品,可以拓展产品线,如引入面包、蛋糕、简餐、咖啡等,打造“甜品+轻食”的综合体验,延长顾客停留时间,增加客单价。
2. "体验升级与场景营造 (Experience Enhancement):" "空间改造:" 现代化、年轻化、有设计感的门店是吸引顾客的关键。空间布局要更舒适、有趣,提供多样的座位选择(卡座、吧台、沙发),甚至引入Wi-Fi、充电、阅读等便利设施

相关内容:

导报君语

又一老字号要说再见


说起港式甜品,不少人都会想起芒果西米露、杨枝甘露等经典单品。



如今,伴随着各式茶饮店的兴起,港式甜品也迅速由碗装变成杯装,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但最先一批开始售卖芒果西米露的港式甜品店却正在慢慢淡出公众视野。


五月,有网友发现位于深圳的最后一家许留山已人去楼空。至此,鼎盛时期开出近300家店的许留山,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仅剩下北京的1家店。



成为许多人童年回忆的许留山,终究是留不住了。


回顾许留山的六十年

从辉煌到落幕


许留山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


许留山官网资料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创办人许慈玉秉承先父许留山之名,在香港元朗街头推手推车售卖古法龟苓膏和各式凉茶。直到上世纪70年代,许留山才有了第一间固定的铺面。


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为了和其他凉茶铺实现差异化经营,许留山在卖凉茶的同时兼售糖不甩、椰汁、果冻等甜品小吃,由传统凉茶铺逐渐向甜品铺转型。


1992年,由许留山首创的芒果西米捞成为当时香港甜品界的明星产品,许留山也因此奠定了其港式鲜果甜品店的地位。其后许留山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推出逾200款创意甜品及饮品。



自2004年,许留山不再囿于香港本地,开始走出去开店,鼎盛时间在全球拥有近300家分店。在内地,许留山以广州和上海作为重心向华东和华南地区推进。在国外,许留山的身影也出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


但大众可能不知道的是,早在2015年,许留山就已易姓。


据了解,2009年,许留山家族的许炳城就把许留山品牌全部股权卖给马来西亚一家投资公司。2015年,黄记煌母公司、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交易价5亿港元全资收购了许留山,许留山与许氏家族完全脱离关系。


奇怪的是,许留山的发展却没有一直蒸蒸日上。2020年3月,许留山香港公司接连多次被爆出拖欠租金的丑闻,陷入清盘令的风波。2021年11月,许留山关闭了香港的最后一家门店,宣布退出香港市场,但不会影响内地门店的正常经营。


但显然,许留山在这件事上食言了。香港门店全部关闭后,内地的在营门店数也不断下降。2022年,广州门店就已全部关闭。不止广深两地,目前许留山在上海、武汉和重庆等地的门店均已关闭,风光不再。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许留山也停止了更新。官方微博的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2020年7月,而微信公众号则在2020年12月之后再无更新。在评论区,不少顾客表示自己无法把会员卡里储值的金额提现,许留山官方客服也联系不上。


留不住的许留山

港式甜品该如何再续辉煌?


凭一碗芒果西米捞就爆红、坐拥300家分店的许留山,为何从港式甜品行业惨淡退场?


首先,许留山保证不了出品的品质。2016年,身属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许留山开放加盟,试图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从表面上看,许留山的门店数因此剧增,发展势头猛烈。但在大规模扩张的背后,加盟店管理水平参差、品控不一的短板也逐渐显现,许多店铺的服务和味道与直营店差距较大,损害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但除去加盟店的原因,许留山本身也存在品牌固化的问题。相比起各式各样的新式装修、与时俱进的服务体系,许留山门店的装潢的服务风格显得老气许多,难以获得新顾客的青睐。



在菜单更新方面也是如此。许留山虽然保持着一定的上新频率,但从2022年的新品来看多为茶饮,在港式甜品这一方面缺乏创新出品,偏离了港式甜品店的定位,造成甜品店和饮料店两不像的尴尬局面。


更为主要的是有更多茶饮品牌在2016年后涌现,分走了一大部分的消费者的目光。杨枝甘露等甜品不再是港式甜品店的专属出品,茶饮品牌们把杨枝甘露装进杯里,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一张桌子,能一边逛街一边喝以及外卖,更为便利。


同时,相比起许留山37元一份的芒果西米捞、33元一份的杨枝甘露,茶饮品牌所推出的十几块一杯的杨枝甘露显得性价比更高,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


许留山如今的境遇,也为其他港式甜品店提了个醒。保持自身品牌的活力,同时在茶饮品牌不断压缩的市场空间中创造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有可能为港式甜品争回一席之地。



文 | 全媒体实习记者李希悦 全媒体记者龚智南

图 | 许留山官方微博

编辑&排版 | 全媒体实习编辑李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