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种带有调侃和怀旧意味的说法,它可能是在指40年前的浙江省的一些老式香烟品牌。在中国,烟草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40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中国的烟草市场与现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当时有很多地方性的香烟品牌。
“你认识几个”可能是在问对方对那些老烟品牌的了解程度,而“抽过3个的差不多该戒烟了”则可能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意在提醒那些长期吸烟的人关注自己的健康。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期吸烟会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包括肺癌、心脏病、中风等。
需要注意的是,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有害,对周围人的健康也有影响,因为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含有二手烟,二手烟同样有害健康。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最好是戒烟。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想要戒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咨询医生、参加戒烟门诊或使用一些戒烟辅助产品。戒烟是一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但为了健康,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关内容:
有人说戒烟这事儿,全凭一股子狠劲儿,说不抽立马就能扔了!我跟你说,这话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抽了四十年的老烟枪,去年才算把这玩意儿给断了,里头的罪,只有自己知道!那不是戒烟,那是跟自己玩命!
去年戒的,到现在一年半了。
一根没碰。
可那股子邪火,还在。
特别是压力大的时候,或者一个人闲得发慌的时候,那念头就跟蚂蚁似的,在心里爬,钻心挠肝地痒!
有人说戒烟容易,我觉着吧,这得分人。
可能我就是那种烟瘾刻在骨头里的人。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这辈子戒烟的次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什么法子都试过!
电子烟?那玩意儿抽着不得劲,跟吸空气没啥区别。
戒烟糖?吃得我嘴里发腻,烟瘾一上来,照抽不误。
最后发现,全是扯淡!
失败的原因就一个:
“对自己不够狠,心里还留着念想!”
真心想戒,就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什么慢慢来,什么找个替代品,都没用。
就得靠一颗心,一颗石头做的心!
告诉自己,从今天起,这辈子,一口都不再碰!
管他天王老子来了,递烟?滚!
这次能成,我提前给自己做了半年的思想工作。
半年啊!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是点烟,是站镜子前头,跟自己说:“你个废物,你得戒烟了!”
骂自己,骂到自己都嫌烦。
到了定好的那天,家里所有的烟,打火机,烟灰缸,一股脑全扔垃圾桶里。
然后戒烟贴往胳膊上一拍!
那玩意儿可能就是个心理安慰。

但真正的难关,是头一个礼拜。
我跟你形容一下那感觉。
那嗓子眼儿啊,就跟几百年没下过雨的河底一样,干得冒烟!
不是渴,就是一种错觉,总觉得得有口烟雾进来滋润一下才行。
浑身上下不得劲,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啥都烦,家里人跟我说话,我都想抡拳头。
那几天,人是废的。
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抽一根,就抽一根,抽完这根就再也不抽了。
这念头一起来,我就赶紧跑出去,绕着小区玩儿命地跑,跑到上气不接下气,跑到肺都快炸了,才算把那股邪火给压下去。
就这么熬,一分钟一分钟地熬。
熬过去几次,这劲儿就小了。
熬过一个礼拜,恭喜你,你已经把半个妖精打死了。
可别高兴得太早。
身体上的瘾好戒,心里的瘾,那才叫要命。
戒到五六个月的时候,问题来了。
体重!
我以前,常年体重不过百,风一吹都能跑。
戒烟五个月,你猜怎么着?
一百二十斤!整整涨了二十多斤!
那肚子,“噌”地一下就起来了,原来的裤子一根都穿不上。
人家都说我这气色好了,脸上有肉了。
可我自个儿心里发毛啊!
这叫什么事儿?为了健康戒烟,结果戒出个将军肚?
这不是一个坑跳出来,又掉进另一个坑里了么?
那段时间,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真动摇过。
要不……复吸算了?

而且我跟你说,那种抽了几十年的老烟枪,一下子全断了,断崖式戒烟,风险也大。
我听人说过,一个老爷子,抽了一辈子烟,七十多了,儿子非逼着他戒。
老头也听话,说不抽就不抽了。
结果呢?
不到半年,人就没了。
这事儿你上哪说理去?
医生怎么说?说是身体长期维持的一种“平衡”被突然打破了,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就像谈恋爱,有个你特别烦的人,天天给你发消息,烦得要死。
突然有一天,这人彻底消失了,你信不信?你反而会觉得不得劲,会不习惯。
抽烟也一个道理。
那尼古丁在你身体里待了几十年,早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你突然把它一脚踹出去,身体里头得闹成啥样?
所以有人说,老烟枪戒烟,得慢慢来,不能搞一刀切。
今天抽一包,明天试着抽十九根,后天十八根……
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先看看身体的反应,没啥大问题,再往下减。
这两种说法,就跟打架似的,在我脑子里天天打。
一边说:长痛不如短痛,要戒就得对自己狠!
另一边说:悠着点吧,都这把年纪了,别把自个儿折腾出毛病来!

戒烟戒的是什么?
是尼古丁吗?
不是!
戒的是习惯,是回忆!
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从浙江出来的那些老牌子,什么将军、利群、大红鹰……哪个不是青春的回忆?
八十年代那会儿,宁波、杭州的烟厂多牛啊!
一包好烟,那就是身份!
朋友见面,你不掏出来散一圈,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
写东西卡壳了,点上一根,思路就来了。
心里有事儿,烦得不行,蹲在马路牙子上,点上一根,好像天大的事儿,都能在那烟雾里头散了。
这玩意儿,早就跟你生活的每个细节,捆绑在一起了。
这才是最难戒的地方。
你戒的不是烟,是过去几十年的你自己!
是那个在酒桌上跟兄弟吹牛的你。
是那个为了工作熬夜拼命的你。
是那个半夜三更,一个人想心事的你。
要把这些,活生生地从你生命里剥离出去。
疼不疼?
能不疼吗?!

所以你看,这事儿根本就没个标准答案。
有人硬扛过来了,身体也好了,那他就是英雄。
有人慢慢减,最后也戒了,那他就是聪明人。
还有人,戒了又抽,抽了又戒,反反复复一辈子,跟这烟较劲。
你说谁对谁错?
没法说。
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意志力不一样,生活环境也不一样。
用断崖式的办法,好处是快,坏处是身体可能受不了,风险大。
用渐进式的办法,好处是稳妥,坏处是战线太长,很多人减着减着,就又回去了,等于白费功夫。
这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
往左走,是悬崖峭壁,可能一步登天,也可能粉身碎骨。
往右走,是沼泽泥潭,看着安全,但可能走一辈子都走不出去。
你怎么选?
这里头,赌的是决心,也是运气。
那些劝人戒烟的,别把话说得太轻松。
也别给人家扣什么“没毅力”的帽子。
你没走过他的路,就别评价他的选择。
这玩意儿,比人生任何一道选择题,都他妈的要难!
这烟,到底是该“一刀两断”,还是“慢慢分手”?
要是你,你选哪条路?
或者,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戒烟成功的,他们是怎么过来的?评论区里,都来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