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跳路"变身共富路,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蹦跳路”成为“共富路”这一表述,通常是在形容一些原本基础条件较差、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不懈努力和改革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
这里的“蹦跳路”可以理解为:
"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起点:" 这些地区可能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众多等困境,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艰苦卓绝、奋力拼搏的过程:"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快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这些地区经济迅速崛起,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而“共富路”则代表着:
"共同富裕的目标:" 通过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更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体现:"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蹦跳路”成为“共富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从落后走向先进:" 通过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贫困走向富裕:" 通过

相关内容:

光初露,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冷链车司机张金荣发动引擎,满载杭坪镇高山鲜蔬的货车驶上S219,后视镜里映照出山涧田园剪影,“这条路,20多年前车子开过都能颠散架,改建拓宽后,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两小时就可以从浦江直抵杭州。”

S219,这条曾经的“蹦跳路”,如今成了希望之路、共富之路。浦江县以它内联沿线特色产业,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外接义乌市、桐庐县、建德市,区域协作,携手奔向共同富裕。去年,浦江全县所有建制村经营性收入都超过5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6以下。

从崎岖山路到共富通途,S219联通城乡,衔接产需。在杭坪镇,114家蔬菜基地连点成片擦亮“杭山菜”公共品牌,冷链物流车每天把当季高山蔬菜从基地直送杭州商超,农耕体验、研学采摘等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基地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月均增收超3500元,并推动6个村以片区组团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年增收超400万元。如今,高山蔬菜已成为浦江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虞宅乡新光村有300多年历史。“廿玖间里”创客基地负责人陈青松带领团队,将村子打造成集文创、非遗、音乐酒吧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庆期间日均吸引游客1万多人次。“乡亲们富了,我们村集体收入已连续4年超100万元。”村支书朱红昌语气中透着自豪。

如今,S219串联浦江县仙华山、通济湖、马岭等主要景区和新光村、薛家村、上河村等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乡亲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将资源串珠成链、产业集群成片,S219浦江段成了共富路。”浦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骆安介绍,2017年以来,面对70%以上的建制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县里成立了“消薄”专班,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去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2017年增长了近2.4倍。

大家富才算富。S219沿线各县市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抱团谋共富。

浦江县黄宅镇共富市集,冷链车正在装载销往杭州市滨江区的葡萄,山货直通城市商圈门店,帮助浦江农产品溢价率提升35%。浦江县探索“校企团队+共富工坊+城市门店+流动市集”的跨区域城乡研产销一体化模式,助力全县葡萄产业年产值超14亿元。

更大的协作共富浪潮在县域边界激荡。今年2月,浦江与桐庐、建德携手成立“S219三地共富联盟”,联合开展旅游资源串联共享、开办共富市集等。开通跨县公交;互送职工疗休养,发放旅游消费券;统一规划设计景观风貌、标识标牌……联手打造“S219系列”新文旅品牌,预计今年将带动三地沿线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增收2亿元。浦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壁垒,通过党建联建、产业协作等机制创新,为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探索区域协同样本。

沿着S219,张金荣的冷链车驶向杭州,沿途“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共富图景在阡陌纵横间不断铺展。

本报记者 窦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