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点出了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来拆解一下:
"“世界品牌500强里的中国品牌”"
"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本土品牌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进入了《世界品牌500强》榜单。这些品牌通常在特定行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例如华为(Technological)、联想(Technological)、海尔(Home Appliances)、美的(Home Appliances)、中国工商银行(Financial Services)、中国建设银行(Financial Services)等。
"特点:" 这些上榜的中国品牌,相较于全球顶级品牌(如苹果、可口可乐、谷歌等),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距:
"全球认知度与影响力:"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心智中,其品牌联想度和美誉度仍有提升空间。
"品牌历史与文化积淀:" 大多数中国品牌起步相对较晚,缺乏百年品牌的深厚历史和文化故事。
"品牌溢价能力:" 在高端市场和奢侈品领域,中国品牌的溢价能力普遍较弱。
"创新引领力:" 虽然在技术层面很多中国品牌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品牌理念、设计美学、营销文化等软性创新方面,与顶级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仍在‘第三世界’”"
这里的“第三世界”可能不是指严格的国际政治术语,而是"隐喻性地指代这些中国品牌在全球品牌
相关内容:
记者 | 刘怡君
在对全球2万个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进行评分后,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美国纽约发布了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国有38个品牌入选,在总量上排名第五。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学术院长齐夫·卡门(Ziv Carmon)认为,与中国13亿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中国品牌显然还处于“第三世界”。
此届榜单中,亚马逊、谷歌、苹果荣获前三甲。这份榜单已经连续发布了15年。此次公布的500强名单中,美国品牌占据了223席,稳居品牌大国第一,是法国(排名第二)的5.5倍。虽然欧洲在2018年经济整体低迷,但欧洲国家的超级品牌依然坚挺,德国、瑞士和意大利几乎占据了品牌大国第二阵营的大半江山。
大部分入选的中国品牌排名都在200名之外。坐席靠前的中国品牌,有国家电网(第30名)、腾讯(第39名)、海尔(第41名)、中国工商银行(第43名)、华为(第58名)等,TOP20内不见中国品牌的身影。
在齐夫·卡门看来,美国品牌的持续强大,得益于它在技术和专业知识领域积累了大量资源与人才,在品牌的开发、管理与强化方面也投入了巨额资金。同时他也提出,中国品牌正在进行积极转变,未来仍有逆袭的机会。
中国平安从去年的第231名,大幅晋升到今年的179名,成为了500强榜单中上升第二快的品牌。中国航天科工(CASIC)、恒力(Hengli)、台积电(TSMC)由于2018年在各自领域成绩斐然,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提升,成为了首次进榜的“黑马”。
在“黑马”阵营中,美国品牌依然是主要力量,在33个名额中占据了10个。排名最高的“黑马”是瑞典品牌Spotify,这家音乐服务平台尽管年纪轻轻,但发展十分迅猛,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7亿,其中付费用户达到了7000多万。荷兰缤客(Booking)、法国施耐德(Schneider)、英国葛兰素史克(GSK)等知名品牌都是首次入榜。
新晋者来势汹汹,遭遇“跌落”的品牌也不在少数。
曾经的时装界销量霸主GAP,由于没有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销售额连续下滑,成为今年排名跌落最多的品牌输家。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受累于中小零部件企业倒闭的危机,直接下降了38个座次。优步(Uber)因其收购交易违反竞争法,再加上网约车恶性安全事件,其品牌价值大打折扣,排名继续下滑。玩具反斗城(Toys "R" Us)因难以跟上消费者行为和儿童娱乐方式的变化,在2018年清算关店,最终跌出榜单。
品牌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世界品牌实验室发现,2018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的平均年龄为100.14岁,相比去年的100.19岁略有下降。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惠廷顿(Richard Whittington)表示:“有影响力的品牌的平均年龄正逐渐下降。在21世纪,品牌通过创新才能脱颖而出,而非依靠品牌年龄的积累。成功品牌的建立规则完全不同了,新规则为中国品牌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