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品牌主张的力量,以华为和耐克为例,分析品牌口号的战略价值与进化之道。
"引言:品牌主张——超越口号的承诺"
品牌主张(Brand Proposition)不仅仅是印在广告上、穿在T恤上的口号(Slogan)。它是一个更深层、更系统的概念,是品牌向目标受众传递的核心价值、信念和承诺的精炼表达。它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谁创造价值?”以及“我们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这三个根本性问题。一个强大的品牌主张,能够深入人心,驱动消费者认同、信任并最终选择,是品牌战略的基石。
"一、 品牌口号的战略价值 (Strategic Value)"
品牌口号作为品牌主张最直观、最简洁的载体,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价值的高度浓缩 (Conciseness of Core Value):"
好的口号能在极短的篇幅内,传递品牌最想强调的核心价值或差异化优势。例如,耐克的 "Just Do It" 简单直接,传递出行动、突破、不畏挑战的精神内核。华为虽然没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全球统一口号,但其“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及其产品背后所体现的“坚持与卓越”、“连接与赋能”的主张,在内部和合作伙伴中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
相关内容:
一句卓越的品牌口号,能在消费者心中刻下永不磨灭的价值印记。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口号已不再只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而是企业战略的核心载体。2025年,两大全球知名品牌——华为和耐克,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新的品牌口号,引发了市场对品牌主张战略价值的思考。
华为终端将“Make it Possible”(以行践言)升级为“Now is Yours”(此刻由你);耐克则将经典口号“Just Do It”调整为“Why Do It?”。这些变化背后,反映的是品牌如何通过口号调整来应对消费世代更替、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

品牌主张的定义与价值
品牌主张是企业向消费者所传达的核心认同和价值观,是品牌立场和市场承诺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仅是一句标语,更是静态品牌活化与人格化的关键策略。
品牌主张的三重维度:
- 实用价值:体现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如M&M巧克力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突出了产品特点。
- 社会态度:表达品牌对社会文化的立场,如耐克通过“Just Do It”传递对个人行动力的推崇。
- 精神内涵:承载品牌的精神理念,如华为“Now is Yours”强调个体价值与当下体验。
成功的品牌主张具有多种特点:标语式表达、真实性、个性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它必须在物理价值(技术/材料)与精神价值(文化/情感)层面双重构建,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品牌口号:品牌主张的核心载体
品牌口号是品牌主张的一个核心载体,是品牌承诺、品牌思想传达的短语。与短期的广告语不同,品牌口号代表了品牌所倡导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是长期的。
优秀品牌口号的关键特征:
- 解释性功能:宣传品牌精神、反映品牌定位、丰富品牌联想。
- 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在多种媒介上以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贯穿整个传播活动。
- 简洁易记:最佳品牌口号往往简短有力,往往3x2的字词结构为最佳。
以华为“Now is Yours”为例,这一口号简洁有力,将科技从“突破边界”的工具转变为“陪伴成长”的伙伴,反映了品牌定位的重大调整。

品牌口号如何反映品牌价值
品牌口号是品牌价值的镜像,它直接反映品牌的核心理念与市场定位。华为的案例尤为典型。
从“Make it Possible”到“Now is Yours”,华为完成了从技术导向到用户导向的战略转变。2013年,“Make it Possible”承载的是华为以科技打破“不可能”的勇气;2025年,“Now is Yours”则是将这份勇气交还给每一个年轻人——过去,华为用科技“让可能发生”;如今,华为用科技“让你在当下创造可能”。
这一转变反映了华为对年轻消费群体价值观变迁的敏锐把握。当代年轻人更关注“自我表达的真实性”、“成长的获得感”与“情感的联结感”。他们渴望被看到、被理解、被赋能,不再满足于“拥有物质”,而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同样,耐克从“Just Do It”到“Why Do It?”的升级,也反映了品牌对Z世代心理特征的深度洞察。耐克首席营销官妮可·格雷厄姆在采访中直言:“这一世代身处‘为追求完美而惧怕尝试’的压力锅文化中”,品牌希望以温度与合理的理由,鼓励他们勇敢迈出第一步。

如何设计有效的品牌口号
设计一句有效的品牌口号,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策略到创意,从心理学到语言学,都需要精心策划。
基于心理学的设计原理:
- 集体潜意识:利用人类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共识,绕开消费者心理防线。如中国人民保险的“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民保险”,就是从人们熟悉的谚语改编而来。
- 刺激反应理论:谋求消费者的行为反射。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直接引导消费行为。
- 传播原理:品牌口号应当易于理解、顺畅,有更高的传达率。口语比书面语的传达率高。
品牌口号的实用设计技巧:
- 包含品牌名:如“爱干净,住汉庭”,能独立发挥作用,建立消费者品牌心智。
- 包含行动:直接要求行动,尽量使用祈使句、使用动词。
- 下断言:口号必须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不容置疑。如“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
- 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 创造愉悦感:押韵和赞美是获得愉悦感的常用手段。
- 有感染力的陈述事实:利用“移情效应”,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和共情。
2025年的市场环境要求品牌口号更加注重“真实感”与“对话感”。耐克的“Why Do It?”采用问句形式,正是对话式沟通的尝试,也是品牌试图与年轻群体建立情感契约的核心策略。

品牌主张的升级与演进
品牌主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市场环境、消费者代际变化和品牌自身发展阶段而不断演进。品牌老化是众多知名品牌面临的挑战,而品牌主张的更新是预防品牌老化的重要手段。
品牌主张升级的典型策略:
- 名称更新:当现有名称不能诠释品牌内涵时,有必要进行更换。
- 口号更新:如麦当劳推出“我就喜欢”,将用了几十年的红色标志调成了黑色,针对年轻人量身定做。
- 形象代言人更新:美国RCA让沿用已久的小狗Nipper下了一只狗仔Puppy,专门用来对付年轻人。
华为品牌主张升级的战略逻辑:
华为的品牌主张升级并非简单的口号变更,而是系统性的战略重构。
在理念层面,华为实现了从“科技创新”到“陪伴成长”的深度延伸。过去,华为的科技叙事更侧重“突破技术边界”;如今,“Now is Yours”推动品牌身份从“科技企业”转变为“年轻人的亲密伙伴”。
在产品层面,华为的产品生态围绕“青年生活方式”展开,以科技赋能需求,而非堆砌参数。从Pura 80系列到MateBook Fold,每一款产品的功能设计都精准对应青年场景。
在传播层面,华为彻底摒弃了“说教式营销”,以平等对话的姿态与年轻人沟通。采用“全球视野+本土落地”的方式,坚持“真实主义+情感共鸣”,产品露出永远“隐形”在故事里,不抢镜、不突兀。

耐克品牌主张演进的风险与机遇:
耐克从“Just Do It”到“Why Do It?”的转变,是一次品牌修辞框架的深层重置。这一策略背后,既有对Z世代消费心理的精准洞察,也隐藏着商业考量。过去两年,耐克经历了业绩波动、组织架构调整与战略收紧,明确将重心从泛生活方式领域回归到“运动表现”与重大体育事件上。
然而,这种对经典口号的改变也伴随着风险:
- 稀释经典资产的风险:当标志性口号被改写,必然会触动对品牌历史情感有强烈依赖的受众。因此,耐克的选择并非是抛弃原有的just do it的口号,而是以此为背书,延展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新口号,让口号的原则内涵不变的情况下,而根据市场现状的新沟通方向。
- 真假意图的检验风险:Z世代对品牌诚意的敏感度极高,若“为什么行动”仅是表层话术,没有配套的社区建设、产品策略或长期承诺支撑,就很容易被贴上“表演式营销”的标签。
- 传播两极化的风险:强烈的创意往往伴随激烈的讨论,可能让话题焦点偏离“运动价值”,转向对品牌本身的争议。
品牌主张管理的系统思维
品牌主张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贯穿从产品开发到传播策略的全流程。成功的品牌主张必须真实可信,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满足品牌主张。
品牌主张落地的关键环节:
- 产品与服务的支撑:品牌主张需要产品体验的支撑。华为围绕“青年生活方式”构建产品生态,以科技赋能需求,而非堆叠参数。问界M7的“超级桌面”功能让手机应用无缝投屏到车机系统,手势隔空操作等交互方式体现了华为作为“科技翻译官”的角色。
- 组织内部的认同:品牌主张要有内部导向作用,能统一团队目标、激励员工士气。品牌主张一经确立,企业的一切传播和营销活动便必须围绕其展开。
- 长期一致的传播:品牌主张需要长期投入和一致性的传播。耐克若想让“Why Do It?”超越一次短期广告活动,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需要推动传播长期化而非一次性投放,持续在运动社区、校园活动与基层赛事中渗透这套话语体系。

结语:品牌主张,与时代同频的价值观表达
在消费世代更替加速的今天,品牌主张的更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品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华为从“Make it Possible”到“Now is Yours”,耐克从“Just Do It”到“Why Do It?”,反映的是品牌对时代脉搏的把握能力。
卓越的品牌主张,能够在变与不变中把握平衡:不变的是品牌的核心精神,变化的是与时代同频的表达方式。它既是品牌战略的结晶,也是用户关系的基石,还是时代情绪的回响。
当科技学会倾听青年的心声,当品牌始终与青年的成长同频,“此刻由你”便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华为与年轻人共同书写未来的起点。
同样,当运动品牌学会用问句而非命令式语句与年轻人对话,“为什么而做”便不仅仅是耐克的营销话题,更是与下一代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只有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价值观变化,并以真诚、独特的品牌主张回应这种变化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中保持领先。
品牌主张,这个看似简单的短语,实则是企业战略能力、市场洞察力和文化表达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锚定自身位置的坚强支柱。
